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樊集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樊集乡总面积4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4.03万亩。总人口33160人(2017年)。樊集乡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力培育以日本钢葱为主的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大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樊集乡养猴、从事猴艺已有500多年历史,逐步形成产业,特别是猕猴训养繁育,在麒麟岗养殖场逐步壮大的同时,又引进黄太岗千只猕猴试验基地,最终投资规模将达2000万元,存栏猕猴千只以上,成为全国一流繁育试验基地。[1]

简介

2005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526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92万元,占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26万元,占35%,第三产业增加值10529万元,占20%,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06元。

历史文化

掩护陈赓同志纪念地

文物胜迹有掩护陈赓师长纪念地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途径新野。原十二师师长陈赓因伤势加重,经组织批准,离队赴上海治疗,并向党中央汇报红四方面军转移情况。26日,陈赓在中共新野县宣传委员、樊集二小教导主任王慈民的掩护下,在该校隐蔽。后由新野党组织派人护送到南阳。1993年10月,中共新野县委、县政府在樊集学校立碑。樊集村樊集学校掩护陈赓同志纪念地已成为全乡乃至全县中小学生重要的德育基地之一。

樊集汉画像砖墓

1985年,新野县文化局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县城北约12公里的樊集征集到十数方颇有价值的画像砖。经详细调查,发现北起安乐寨,南至潦口,绵亘3、4公里的地区,散布有许多战国至宋代的古墓葬。不但有数千块汉代画像石,而且还有数目可观的汉代画像砖。汉画砖上刻画的多是花鸟虫鱼、升仙辟邪、舞乐百戏、远古神话、历史故事等。

其中南阳新野县樊集出土的"泗水捞鼎"画砖(34.5×120厘米),就是典型的历史故事。

该画像砖的图中间是一座拱桥,桥下有两柱支撑,柱端有斗拱,桥上有栏杆,两端各竖一表木。在桥周围有四组画面:一、泗水捞鼎:桥上4人用力拽鼎。鼎已出水,一龙跃起,将绳索咬断。水中两舟4人,各拿环状物,似为升鼎用。二、车骑出行:主车驾两马,导车和两骑已下桥。桥左一从车正过阙。三、鼓舞:两人手执鼓桴,且鼓且舞。建鼓之右有两乐人。四、狩猎:一人用网捕鱼。在这块砖的画面上,共计有21人,三车六马,两舟一桥、阙、龙、凤等。

"泗水捞鼎"其原始记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费得。"画面上的周鼎乃国宝,是王权的象征。传说周赧王时,王室衰败,一鼎飞落泗水(今山东省济宁、古河名)。秦始皇东巡,派千人入水打捞。由此为本,演义出鼎已出水露面,被龙咬断绳索,前功尽弃,鼎复没水的故事。泗水捞鼎之典故蕴含着天欲亡秦,看似强盛的秦王朝气数已尽,很快将更换朝代了。[2]

农业经济

以日本钢葱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发展几年来,樊集乡把日本钢葱生产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钢葱种植由原来的政府扶持、干部带头发展到了群众自觉种植,质量、效益逐年提高。2005年,全乡共发展日本钢葱5000亩,产量7000-11000斤/亩,价格0.15-0.76元/斤(2014年末最新价格0.12),亩效益3000元以上,是常规农业的3-5倍。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成立了钢葱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壮大。钢葱近销信阳、驻马店、郑州、襄樊等地,远销武汉、北京、上海、兰州、西宁等地,樊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钢葱基地。2006年,樊集乡共发展钢葱15000万亩,占全乡农田总面积的30%,预计总产值达6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通过两年努力,争取使樊集钢葱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10000亩以上,使樊集成为全国闻名的钢葱基地,成为技术中心、销售中心、价格形成中心。钢葱产业的兴起,必将促进全乡群众增收,带动全乡经济繁荣。 林业生产成效显著,成为生态经济共建的重要产业全乡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行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路段的分包责任制,强抓机制转换,分阶段督查,连续四年来,全乡共植树74万株,并分别签订了合同,办理了林权证。05年在县委、政府阶段督查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2005年12月通过了省高级达标验收。畜牧产业长足发展,小区与大户相互促进在养猪上出现了鲍湾、后河、潦口三个小区,在养鸡上刘庄、后河等村蛋鸡养殖逐步壮大。特别是猕猴训养繁育,在麒麟岗养殖场逐步壮大的同时,又引进黄太岗千只猕猴试验基地,最终投资规模将达2000万元,存栏猕猴千只以上,成为全国一流繁育试验基地。

城镇建设

樊集乡集镇占地约2平方公里,乡镇府位于樊集村,常驻人口8000人,城镇化率27%。现有街道纵横共7条,商户400家。2005年度樊集乡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的思路,着力完善集镇功能,提高集镇品位。一是科学规划、规范发展。聘请县规划局专家编制发展规划,使小集镇发展纳入规范化。二是多方筹资,启动了工业路南延,兴业路拓宽硬化工程,整修下水道400米。三是加大精品街建设力度,提升了经营集镇理念,使集镇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四是加大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对街道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