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烂皮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槐树烂皮病
症状
由镰刀菌引起的烂皮病多发生在2-4年生苗的绿色主茎及大树的1-2年生色小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黄褐色,近圆形,后发展成梭形,长径1-2cm左右,较大的病斑中内稍下陷,较腐,有酒味,呈现典型的湿腐状,病斑尚未环切树干,则当年病斑均能愈合,以后一般不再发展。但个别病斑由于愈合很差,则翌春由老斑处周围继续扩展。这样的病斑周围没有隆起的愈合组织。由小穴科菌所致的烂皮病状与前者相似,病斑初呈现圆形,黄褐色,但色较浅,边缘紫红色或黑褐色,病部下陷或开裂,当年一般不再发展,但四周很少产生愈合组织,次年仍有复发现象。[1]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饱纲瘤座孢目瘤座科镰刀菌属。分生孢子具2-5个分隔,老熟孢子中部细胞成厚垣孢子,孢子无色,大小为36-46um×4.5-5.6um。我国尚未发现其有形态。子座组织褐色,埋生于寄主皮层组织中。分生孢子器圆形,有孔口,单细胞,椭圆或端部较细,有明显油球。该菌的有性态为葡萄座腔菌属的一种菌。在北京,9月下旬在病部分生孢子器部位或其附近有大量子囊腔产生。
发生规律
镰刀菌所致烂皮病约在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此时病害发展迅速。直径1-2cm茎或枝,可在半个月左右被病斑所环切,5-6月病部产生近橘红色分生孢子座。至6-7月病斑一般停止发展,并形成愈合组织,从孢子堆出现,到病斑完全愈合组织所覆盖,约需1个月左右。在5-6月时,虽有大量分生孢子产生,但未发现有新的侵染发生。由小穴壳菌引起的腐烂病、发病较晚。病菌主要从因某种原因而坏色的皮孔处侵入,亦可从断枝、残枝、叶蝉危害的伤口、死芽等处侵入,潜育期约1个月。[2]
分布与危害
分布河北、河南、江苏等地。为害槐树和龙爪槐。发病严重时,能引起幼苗和幼树枯死及大树枯枝。
防治方法
①对叶蝉发生为害期,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防虫造成侵染的伤口。
②及时剪除病死枯枝,刮除主干上的病斑并且在伤口上涂以0.1%升汞液进行消毒,然后再涂以白涂剂以保护伤口。
③ 此病主要危害长势弱的树,在治疗干腐病时,建议树木复壮与治病同时进行,复壮可选用复混肥料“雨阳”或氨基酸水溶肥“跟多”。干部杀菌时建议先刮掉腐烂部位,再用国光松尔+糊涂搅拌匀后涂刷在新鲜伤口上,次法有杀菌促伤口愈合之效。对易发病的树,建议在3月初用涂白剂涂刷,可阻止其侵染为害。
参考文献
- ↑ 国槐烂皮病,发生&防治微博
- ↑ 北方部分城市树木发生烂皮病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