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欖李 |
中文名:欖李 學 名: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桃金娘目 科:使君子科 屬:欖李屬 種:欖李 命名者及年代:Willd.,1803 |
欖李(lǎn lǐ),學名: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俗名:灘疤樹,異名:Petaloma alba Lumnitzera rosea Laguncularia rosea Lumnitzera racemosa var. pubescens Bruguiera madagascariensis Problastes cuneifolia Petaloma albiflora Petaloma alternifolia Pokornya ettingshausenii Funckia karakandel ,是使君子科、欖李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紅色或灰黑色,具明顯的葉痕,葉常聚生枝頂,葉片厚,肉質,綠色,干後黃褐色,匙形或狹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漸尖,葉脈不明顯,總狀花序腋生,花序長2-6厘米;花序梗壓扁,有花6-12朵,果成熟時褐黑色,木質,堅硬,卵形至紡錘形,花果12月至翌年3月。生長速度較慢,是慢生的紅樹植物。 欖李分布於熱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徐聞、海南島)、廣西(合浦、防城)及台灣省的海岸邊。喜生於中潮灘或高潮灘。 欖李是紅樹林造林的主要樹種,是優良的紅樹植物。 [1]
欖李形態特徵
欖李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8米,徑約30厘米,樹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紅色或灰黑色,具明顯的葉痕,初時被短柔毛,後變無毛。葉常聚生枝頂,葉片厚,肉質,綠色,干後黃褐色,匙形或狹倒卵形,長5.7-6.8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漸尖,葉脈不明顯,側脈通常3-4對,上舉;無柄,或具極短的柄。
總狀花序腋生,花序長2-6厘米;花序梗壓扁,有花6-12朵;小苞片2枚,鱗片狀三角形,着生於萼管的基部,宿存;萼管延伸於子房之上,基部狹,漸上則闊而成鍾狀或為長圓筒狀,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裂齒5,短,三角形,長1-2毫米;花瓣5枚,白色,細小而芳香,長橢圓形,長4.5-5毫米,寬約1.5毫米,與萼齒互生;
雄蕊10或5枚,插生於萼管上,約與花瓣等長,花絲長4-5毫米,基部略寬扁,上部收縮,頂端彎曲,花葯小,橢圓形,藥隔凸尖;子房紡錘形,長6-8毫米;花柱圓柱狀,上部漸尖,長4毫米;胚珠4枚,扁平,長橢圓形,倒懸於子房室之頂端,珠柄大部分合生而不等長。
果成熟時褐黑色,木質,堅硬,卵形至紡錘形,長1.4-2厘米,徑5-8毫米,每側各有宿存的小苞片1枚,上部具線紋,下部平滑,1側稍壓扁,具2或3棱,頂端冠以萼肢;種子1顆,圓柱狀,種皮棕色。花果12月至翌年3月。生長速度較慢,是慢生的紅樹植物。
欖李產地生境
欖李分布於東非熱帶、馬達加斯加、亞洲熱帶、大洋洲北部、波利尼西亞至馬來西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徐聞、海南島)、廣西(合浦、防城)及台灣省的海岸邊。喜生於中潮灘或高潮灘。 欖李
欖李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欖李的繁殖體為漿果,果實成熟後放在水中浸泡數天,待果肉腐爛後漂洗出種子,再置於清水中貯藏,同時保持水分清潔。
圃地選擇:苗圃地宜選設在河口灣地區的近岸高潮灘,鹽度低、風浪小、潮水能正常淹浸的地區。如天然紅樹林內緣的疏林地或林中空地。
苗床處理:清除苗圃地中的雜物並平整苗圃地,周圍用紗網圍住,網高1米左右。用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殺除其中的蟲蟹等動物。
播種方法:在苗圃地內選取一定的區域用作苗床,鋪15厘米厚的營養土。播種前用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等對胚軸和苗床進行消毒。種子應均勻撒播,密度應適中,避免過多種子堆積在一起。播種後覆蓋0.5厘米厚的營養土,輕輕壓實,用紗網蓋住並固定。胚軸發芽約10天後再將紗網移開。播種篩選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進行。
欖李栽培技術
移植:當播種苗長至5-6厘米高時(出土後約60天),移入營養袋中。營養袋的規格為8厘米×10厘米。營養土的配方為壤土:有機質:細沙土=4:2:1,每1米3營養土加磷肥50千克。營養土完全腐熟後方可裝入營養袋。營養袋苗床寬1-1.2米,苗床間距寬0.5米。
水分:退潮後使用淡水澆灌苗圃地。淡水澆灌量根據欖李的幼苗大小、潮水情況和氣溫而定。苗木越小需要的淡水補充量越大,剛播種後每天澆淡水3-5次。小潮和炎熱乾燥時加大淡水澆灌量。
防寒:苗圃地在冬季要採取搭建薄膜溫棚等措施,以預防幼苗受到凍害。特別要預防冷季的突然降溫現象。
施肥:結合苗木的生長情況,可適當施肥2-3次,但在苗木出圃前1個月不宜施肥,以免因苗木生長過快木質化程度低而影響造林成活率。
選地整地:對於欖李來說,適合造林的位置為高潮灘和中潮灘。對於潮灘面位於平均海面線以下而又急需進行紅樹林營造的潮灘,可以採取條帶狀填挖的方式來提高灘面水平,以達到欖李等紅樹林群落宜林地 要求。造林地內若有雜草,要進行適當處理或清除,如大米草、薇甘菊等。
造林季節:欖李等紅樹林群落的造林季節為春、夏季,最適宜的時間為5月至7月份。
種植密度:根據潮灘的立地條件和樹種生物生態學特性確定種植密度,淤泥深厚、風浪較小的潮灘或速生的樹種適當降低造林密度,土壤貧瘠、風浪較大的潮灘或慢生的樹種適當提高造林密度。 幼苗固定:在風浪較大的中、低潮灘,對幼苗進行固定以減輕風浪的影響。固定方法是在幼苗旁樹立一固定物,將幼苗與固定物系在一起。
欖李病蟲防治
在螃蟹及藤壺密集的地方,於造林初期,採用適當的藥劑塗沫在欖李樹幹上,或用人工清除的辦法,以防止螃蟹及藤壺危害欖李幼苗。也可每隔3-5天對幼苗噴施有效的藥劑。同時,也要防止鳥類食幼樹葉片,限制在欖李等紅樹林區進行過度的下海捕撈作業,為鳥類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和食物來源,從而減少鳥類食欖李幼樹葉片的危害。
欖李主要價值
欖李是紅樹林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是優良的紅樹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