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力宇

增加 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opyedit|time=2019-08-22T04:34:52+00:00}}
[[File:楊力宇.jpg |thumb|200px|楊力宇 <br>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820000537-260102?chdtv 原圖鏈接] ]]
'''楊力宇'''({{bd|1934年||2019年8月17日|}})出生於[[江西省]]井岡山市柏露鄉長富橋村人,美籍寧岡人,美國新澤西西東大學教授。他的父親[[楊祖飴]]早年曾留學日本,母親是日本人。
<ref>{{cite news | language = zh | author = 洪肇君 | coauthors = 聯名作者 | url = http://news.sina.com.cn/c/2003-12-11/07271315528s.shtml | title = 商界精英 光耀神州 | publisher = 江南都市報 | date = 003-12-11| accessdate = 2019-08-20}}</ref>
2009年4月,與前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總會長林映君受聘為台灣的大紐約地區僑務委員。著作有《 [[ 力挽狂瀾:連宋穩健務實對抗扁李偏激冒進 ]] 》、《 [[ 有容乃大:連戰從學者到閣揆之路 ]] 》、《 [[ 書生論政 ]] 》、《 [[ 打造新台灣、開創新紀元:連戰的奉獻與承諾 ]] 》、《 [[ 海峽兩岸關系文集 ]] 》等。 
==經歷==
 
1979年至1982年,楊力宇先后11次訪華,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經貿、科技文化事業。1983年3月,在舊金山舉辦亞洲問題研究協會年會上,他將“中國統一之展望”列為討論會的專題之一,提出了被認為是代表台灣方面提出的和談條件。鄧小平認為他的誤解太深,願意當面澄清。
所以才有之後6月26日獲得鄧小平的接見。<ref name="共產黨">{{cite news | language = zh | author = 蔣永清 | url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820000537-260102?chdtv | title = 鄧小平殫精竭慮解決台灣問題 | publish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date = 2004-11-24| accessdate = 2019-08-20}}</ref>
 
===全球第一個聽到「一國兩制」構想的人===
 
[[File:楊力宇鄧小平.jpg |thumb||right|300px|鄧小平(左)在1983年6月26日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右)。(摘自大陸國防部官網) <br>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820000537-260102?chdtv 原圖鏈接] ]]
1983年6月25日,楊力宇及一群美籍華人教授訪問大陸,獲大陸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接見。當時楊力宇當面向其提出對台政策的兩大主軸,對台的武力威脅及在國際上孤立台灣都是不智的。北京一方面在國際上打擊台北並堅持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卻要求台灣展開兩岸的三通,就很難期望台灣在兩岸交流有積極回應,抵制是必然的。北京必須在武力及外交兩大問題上展現善意。<ref name="中時">{{cite news | language = zh | author = 洪肇君 |url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820000537-260102?chdtv | title = 最先知道一國兩制 楊力宇病逝 | publisher = 中時電子報 | date = 2019-08-20| accessdate = 2019-08-20}}</ref>鄧小平隨即在會中在<對台用武>及<台灣的國際參與>兩個問題作出回應:
*北京放棄對台用武的可能性,中國將永遠不可能統一;而中共的武力並非針對台灣人民,而是針對台灣的分裂勢力及外國對台的野心,特別是美國的「兩個中國」政策。
 
*台灣可以保留其在亞洲開發銀行(亞銀)的席位。再進一步要求同意台灣重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等國際財經組織時,鄧小平並未作出正面回應,但卻似乎暗示,亞銀應是一個起點,未來仍有其他可能性。
  ● 統一後北京不指派官員接收、接管、干預或監督台灣的「內政」,不過問台灣政府的人事。鄧小平作出了具體的承諾:「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我不管你,你不管我,各搞各。」因此,台灣可保持其經社制度,生活方式及黨政軍和特工組織。兩岸在「一國兩制」下和平共存;他說,大陸「絕不損害台灣的一草一木」。<br>
 
  ● 統一後台灣將享有獨立的立法權,並基本上可維持現有的法律。<br>
 
  ● 統一後台灣將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及司法機構。<br>
 
  ● 統一後台灣將可保有外事權,並可維持獨立的經貿及其他非政治性的對外關係,甚至可與外國政府簽訂某些協定。鄧小平因而同意台北保留其在亞銀的官方席位。<br>
 
  ● 統一後台灣可使用其特有的旗幟及「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的稱號。<br>
 
  ● 統一後台灣可保留其武裝力量。中共軍方絕不調動台灣的軍隊,人民解放軍也不進駐台灣。<br>
===致力於兩岸關係===
 
[[File:楊力宇僑務委員.jpg |thumb|400px|大紐約地區僑務委員任命令頒發儀式 <br> [http://www.epochtimes.com/b5/4/2/16/n467443.htm 原圖鏈接] ]]
楊力宇著力於研究兩岸關係, [[ 馬英九 ]] 執政期間(2008年-2016年)曾聘他為大紐約區僑務委員。他也於2011年以書面問題訪問馬英九總統,關心馬前總統對自己的歷史定位與國家方向。<ref name="中時"/>
===對一國兩制的看法===
 
楊力宇認為:「對台灣而言,[[一國兩制]]基本上有三大問題。第一,『一國兩制』 是把台灣當作地方政府,台灣決不可能接受台灣地方政府的地位;第二,『一國兩制』認為台灣可以實行一個制度,大陸可以實行一個制度,換句話說,就是大陸可以繼續搞它的一黨專政,台灣可以實行民主政治,這是台灣多數人不能接受的。<ref>{{cite news | language = zh | | url = http://www.epochtimes.com/b5/8/4/16/n2084106.htm | title = 楊力宇:『一國兩制』在台灣和香港都有問題 | publisher = 大紀元 | date = 2008-04-16| accessdate = 2019-08-20}}</ref>
===請辭僑務委員===
 在 [[ 陳水扁 ]] 任總統期間曾經請辭僑務委員﹐因為自己反對陳的僑胞三等論。第一等是土生土長的正港台灣人,其實不是華僑乃是台僑。第二等是與台灣有淵源的華人,如居台外省人,在台工作求學的華人。第三等是與台灣沒有什麼淵源,只是居於海外的華人,廣東,福建,江浙人等。<ref>{{cite news | language = zh | author = 阿修伯 | url =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84928 | title = 台灣僑民三等論 | publisher =新聞雲 | date = 2013-10-22| accessdate = 2019-08-20}}</ref>
<ref>{{cite news | language = zh | author = | url = http://www.epochtimes.com/b5/4/2/16/n467443.htm | title = 台美學者著書談連宋的政路和人生 | publisher =大紀元 | date = 2004-02-16| accessdate = 2019-08-20}}</ref>
===對中國政治改革的看法===
 
楊力宇在2013年六四紀念日受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在政治改革上以及在平反六四上,不認為會有任何重大突破。但是從長期來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國家、一個政黨能夠阻擋浩浩蕩蕩的民主化洪流。從長遠來看,中東專制獨裁的國家,北非專制獨裁的國家,倒台的有多少,還有在20世紀後21世紀初年的中亞、西亞的顏色革命,多少專制獨裁者的政權垮台,再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俄羅斯,這個蘇聯的專制政權一夜之間就全部倒台了。所以,這個民主化的世界潮流是無可阻擋的。<ref>{{Cite web |url = http://trad.cn.rfi.fr/%E4%B8%AD%E5%9C%8B/20130605-%E6%A5%8A%E5%8A%9B%E5%AE%87%E8%A9%95%E4%B8%AD%E5%9C%8B%E9%82%84%E6%9C%83%E5%87%BA%E7%8F%BE%E7%AC%AC%E4%BA%8C%E5%80%8B%E8%83%A1%E8%80%80%E9%82%A6%E3%80%81%E8%B6%99%E7%B4%AB%E9%99%BD%EF%BC%9F| title = 楊力宇評中國還會出現第二個胡耀邦、趙紫陽? | author =夏榕 | date =2013-05-06 | publisher = 世界之聲|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08-20 |}}</ref>
 
6,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