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带叶兰(兰科、带叶兰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开花的种类——带叶兰(兰科、带叶兰属植物)
植物体很小,无绿叶,具发达的根。茎几无,被多数褐色鳞片。根许多,簇生,稍扁而弯曲,长2-10厘米或更长,粗0.6-1.2毫米,伸展呈蜘蛛状着生于树干表皮。总状花序1-4个,直立,具1-4朵小花;花黄绿色,很小,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成筒状,上部离生;花瓣卵形,长1.7-2.4毫米或更长,宽约1.1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卵状披针形。蒴果椭圆状圆柱形。花期4-7月,果期5-8月。
常生于海拔480-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广布于中国南部地区、锡金、朝鲜半岛南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
带叶兰(学名: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带叶兰
- 拉丁学名: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
- 界:植物界
-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 总 门:轮藻总门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 纲:百合亚纲
- 超 目:天门冬超目
- 目:天门冬目
- 科:兰科
- 属:带叶兰属
- 种:带叶兰
- 保护级别:列入CITES附录 Ⅱ
形态特征
带叶兰植物体很小,无绿叶,具发达的根。茎几无,被多数褐色鳞片。根许多,簇生,稍扁而弯曲,长2-10厘米或更长,粗0.6-1.2毫米,伸展呈蜘蛛状着生于树干表皮。 总状花序1-4个,直立,具1-4朵小花;花序柄和花序轴纤细,黄绿色,长5-10 (-20) 毫米,粗0.2-0.3毫米;花苞片二列,质地厚,卵状披针形,长0.7-1毫米,先端近锐尖;花梗和子房长1.5-2毫米,粗约0.3毫米;花黄绿色,很小,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成筒状,上部离生;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8-2.5毫米或更长,宽约1.2毫米,上部稍外折,先端近锐尖,在背面中肋呈龙骨状隆起;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近等大,背面具龙骨状的中肋。
花瓣卵形,长1.7-2.4毫米或更长,宽约1.1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卵状披针形,长1.7-2.5毫米,宽0.6-0.9毫米,向先端渐尖,先端具1个倒钩的刺状附属物,基部两侧上举而稍内卷;距短囊袋状,长、宽约1毫米,末端圆钝,距口前缘具1个肉质横隔;蕊柱长约0.5毫米,具一对长约0.5毫米而斜举的蕊柱臂;药帽半球形,前端不伸长,具凹缺刻。蒴果椭圆状圆柱形,长4毫米,粗约2毫米。花期4-7月,果期5-8月。
该种可能是一个广布种,植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尤其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而形成的筒,其长短有变化,但花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较稳定。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1]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带叶兰属(学名:Taeniophyllum Bl.)
兰科下的一属,附生草本。茎近无,无绿叶,基部被数枚淡褐色鳞片,具多数放射状气根。气根雨季绿色,旱季白色或淡灰色。总状花序直立,具少花,花期短。苞片和花瓣离生或中部以下合生成筒;唇瓣具距,先端有时具倒向针刺状附属物:蕊柱粗短,无蕊柱足;药帽前端窄长:花粉团蜡质,4个,分离;粘盘较料髂枘宽。约120种,主产热带亚洲和大洋洲,北达我国南部、日本也见于西非。我国有2-3种。
形态特征
小型草本植物。茎短,几不可见,无绿叶,基部被多数淡褐色鳞片,具许多长而伸展的气生根。气生根圆柱形,扁圆柱形或扁平,紧贴于附体的树干表面,雨季常呈绿色,旱季时浅白色或淡灰色。总状花序直立,具少数花,花序柄和花序轴很短;花苞片宿存,二列或多列互生;花小,通常仅开放约一天;萼片和花瓣离生或中部以下合生成筒;唇瓣不裂或3裂,着生于蕊柱基部,基部具距,先端有时具倒向的针刺状附属物;距内无任何附属物;蕊柱粗短,无蕊柱足;药帽前端伸长而收狭;花粉团蜡质,4个、等大或不等大,彼此分离;粘盘柄短或狭长;粘盘长圆形或椭圆形,明显比粘盘柄宽。
本属后选模式种:Taeniophyllum obtusum Bl.
代表物种
带叶兰:TaeniophyllumglandulosumBl.
植物体很小,无绿叶,具发达的根。茎几无,被多数褐色鳞片。根许多,簇生,稍扁而弯曲,长2-10厘米或更长,粗0.6-1.2毫米,伸展呈蜘蛛状着生于树干表皮。总状花序1-4个,直立,具1-4朵小花;花序柄和花序轴纤细,黄绿色,长5-10 (-20) 毫米,粗0.2-0.3毫米;花苞片二列,质地厚,卵状披针形,长0.7-1毫米,先端近锐尖;花梗和子房长1.5-2毫米,粗约0.3毫米;花黄绿色,很小,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成筒状,上部离生;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8-2.5毫米或更长,宽约1.2毫米,上部稍外折,先端近锐尖,在背面中肋呈龙骨状隆起;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近等大,背面具龙骨状的中肋;花瓣卵形,长1.7-2.4毫米或更长,宽约1.1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卵状披针形,长1.7-2.5毫米,宽0.6-0.9毫米,向先端渐尖,先端具1个倒钩的刺状附属物,基部两侧上举而稍内卷;距短囊袋状,长、宽约1毫米,末端圆钝,距口前缘具1个肉质横隔;蕊柱长约0.5毫米,具一对长约0.5毫米而斜举的蕊柱臂;药帽半球形,前端不伸长,具凹缺刻。蒴果椭圆状圆柱形,长4毫米,粗约2毫米。花期4-7月,果期5-8月。
产福建北部(武夷山)、台湾(南投、台东等地)、湖南(地点不详)、广东北部(连平)、海南(陵水)、四川东北部(城口)、云南南部(景洪)。常生于海拔480-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广布于锡金、朝鲜半岛南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兜唇带叶兰:TaeniophyllumobtusumBl.
根簇生,扁平,向外伸展,长而弯曲,长达20厘米,粗2-3毫米。茎几无,被多数膜质、褐色的鳞片状鞘。总状花序通常直立,具1-3朵花;花序柄和花序轴纤细,长4-10毫米,粗约0.4毫米;花苞片二列互生,宽卵状三角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尖,背面粗糙;花梗和子房长0.5-0.6毫米;花稍肉质,开展;萼片和花瓣黄色,离生;中萼片凹的,卵形,长2.9毫米,宽1.3毫米,先端钝,无明显的脉;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长3毫米,宽1.2毫米,先端钝,在背面中肋龙骨状隆起;花瓣长圆形,长2.5毫米,宽0.6毫米,先端近锐尖,边缘在中部以上多少不整齐,具1条脉;唇瓣白色,兜状,宽卵状三角形,长2.5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基部贴生于蕊柱基部,上面在基部疏生乳突状短毛;距圆筒形,稍背腹压扁,长2毫米,粗1毫米,末端淡黄色,钝的;蕊柱粗短,长约1毫米;蕊喙2裂,裂片近方形;药帽前端稍伸长为三角形,前缘先端钝。蒴果圆柱形,长10毫米,粗约3毫米。花期3月,果期4-5月。
产云南南部(勐腊、勐海)。生于海拔700-1150米的山地林缘树干上。分布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2]
相关类群
脆兰属 Acampe Lindl.、指甲兰属 Aerides Lour.、蜘蛛兰属 Arachnis Bl.、鸟舌兰属 Ascocentrum Schltr.、低药兰属 Chamaeanthus Schltr.、异型兰属 Chiloschista Lindl.、隔距兰属 Cleisostoma Bl.、蛇舌兰属 Diploprora Hook. f.、五唇兰属 Doritis Lindl.、花蜘蛛兰属 Esmeralda Rchb. f.、盆距兰属 Gastrochilus D. Don、火炬兰属 Grosourdya Rchb. f.、香兰属 Haraella Kudo、槽舌兰属 Holcoglossum Schltr.、湿唇兰属 Hygrochilus Pfitz.、尖囊兰属 Kingidium P. F. Hunt、钗子股属 Luisia Gaud.、槌柱兰属 Malleola J. J. Smith et Schltr.、拟蜘蛛兰属 Microtatorchis Schltr.、风兰属Neofinetia H. H. Hu、象鼻兰属 Nothodoritis Z. H. Tsi、羽唇兰属 Ornithochilus (Lindl.) Wall. ex Benth.、凤蝶兰属 Papilionanthe Schltr.、虾尾兰属 Parapteroceras Averyanov、钻柱兰属 Pelatantheria Ridl.、巾唇兰属 Pennilabium J. J. Smith、蝴蝶兰属 Phalaenopsis Bl.、鹿角兰属 Pomatocalpa Breda、长足兰属 Pteroceras Hassk.、火焰兰属 Renanthera Lour.、钻喙兰属 Rhynchostylis Bl.、寄树兰属 Robiquetia Gaud.、大喙兰属 Sarcoglyphis Garay、肉兰属 Sarcophyton Garay、匙唇兰属 Schoenorchis Reinw.、萼脊兰属 Sedirea Garay et Sweet、盖喉兰属 Smitinandia Holttum、掌唇兰属 Staurochilus Ridl. ex Pfitz.、带叶兰属 Taeniophyllum Bl.、白点兰属 Thrixspermum Lour.、毛舌兰属 Trichoglottis Bl.、管唇兰属 Tuberolabium Yamamoto、叉喙兰属 Uncifera Lindl.、万代兰属 Vanda W. Jones ex R. Br.、拟万代兰属 Vandopsis Pfitz.
江西德兴发现珍稀野生植物湿唇兰和带叶兰
市场信息报讯 ( 本报记者 朱淳兵 摄影报道 ) 近日,江西省德兴市中医院在和江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中,发现了国保级珍稀野生植物——湿唇兰和带叶兰。
* 带叶兰
参与普查的德兴市中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这次专家们在梧风洞景区意外发现小区域的兰科植物,专家初步鉴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湿唇兰、带叶兰,它们附生于树干上。据鉴定,这两种兰科植物在江西尚属首次发现(疑似)新分布。 [3]
湿唇兰
据悉,湿唇兰、带叶兰同属兰科,湿唇兰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带叶兰呈椭圆状圆柱形。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100米的山地疏林中大树干上,或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或空气湿度大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有的伸展呈蜘蛛状着生于树干表皮以及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尤其喜爱附生于大树干上。湿唇兰茎粗壮,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基部通常楔形收狭,具多数平行脉,在背面中肋稍隆起。
近年来,德兴市梧风洞景区坚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这些珍稀植物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