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藿香 (唇形科 荆芥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藿香 (唇形科 荆芥属植物))

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

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藿香
  • 别 名:合香 苍告 山茴香等
  • 拉丁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菊亚纲
  • 目  :唇形目
  • 科  :唇形科
  • 亚 科:野芝麻亚科
  • 族  :荆芥族
  • 属  :藿香属
  • 种  :藿香
  • 分布区域:中国各地广泛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cm,宽3~6.5cm,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cm。

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cm,直径1.8~2.5cm;花序基部的苞叶长不超过5mm,宽约1~2mm,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mm;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mm,被腺微柔毛。花萼管状倒圆锥形,长约6mm,宽约2mm,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喉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形,后3齿长约2.2mm,前2齿稍短。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mm,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3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长约2mm,宽约3.5mm,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厚环状。

子房裂片顶部具绒毛。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主要价值

园林

由于藿香本身是一种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将藿香与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进行搭配,运用到一些盲人服务绿地,可以提高盲人对植物界的认识。藿香绿化带多用于花径、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

营养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每100g嫩叶含水分72g、蛋白质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胡萝卜素6.38mg维生素B1 0.1mg维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维生素C23mg钙580mg磷104mg铁28.5mg、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约占80%)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I-丁香烯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食用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

药用

《2010版药典1部》规定只有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药材鉴定

性状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1500px,直径0.2~17.5px;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30px,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225px,宽3~175px;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125px,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

鉴别

(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

(2)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分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1]

植物文化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哥哥与妹妹霍香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亲后就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体贴,每天一起下地,一块儿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气连日闷热潮湿,嫂子因劳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见她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倦怠乏力,十分难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您恐怕是中了暑,治这种病不难,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这种病的香味药草。让我赶快上山去把它采来,早日治愈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轻,出门不便,劝她别去。霍香却全然不顾,执意进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时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只见她手里提着一小筐药草,两眼发直,精神萎靡,一进门便扑倒在地,瘫软一团。嫂子连忙下床将她扶坐床上,询问缘由,才知她在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右脚,中了蛇毒。嫂子听后顿时神情紧张,赶紧脱下霍香右脚的鞋袜。只见在霍香的脚面上有两排蛇咬的牙印,右脚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变粗了。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脚,准备用嘴从伤口处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乡亲们听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为时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来的药草治好了病,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霍香。为牢记小姑之情,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切地称为“霍香”,并让大家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旁,以便随时采用。从此“霍香”草的名声越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藿香 (中药)

入药部位:全草入药。

性 味:味辛,性温。

归 经:归脾、胃、肺经。

功 效主 治: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

相关配伍

  • 1、《和局方剂》:藿香、厚朴、陈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苏叶、甘草。治外感不正之气,内伤饮食,头痛发热,或霍乱吐泻,或发疟疾。
  • 2、《本草纲目》:霍乱腹痛垂死,同橘皮煎服;暑月,同丁香、滑石末服。
  • 3、《普济方》:玉液散,用桂府滑石(烧)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为末,米汤服二钱。用于伏暑吐泄,或吐,或泄,或疟,小便赤,烦渴。
  • 4、《经效济世方》升降诸气∶藿香一两,香附(炒)五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钱。
  • 5、《百一选方》:霍乱吐泻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鲜者加倍,煎服。 禁 忌:暑热及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炮制方法

* 1、 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

* 2、 藿梗:取老茎,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轮伞花序多花。花萼管状倒圆锥形。花冠淡紫蓝色,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厚环状。子房裂片顶部具绒毛。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1.1毫米,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产 地

* 1、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

* 2、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 [2]

相关论述

  • 1、《本草正义》: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外胃,振动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 2、《药品化义》:其气方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 3、《本草纲目》:升降诸气,脾胃吐逆为要药。
  • 4、《别录》: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

藿香的四大功效

其实藿香的功效有很多的,如果您经常脾胃不好的话,就可以用藿香来治疗的,并且还可以改善呕吐、口臭的现象,具体的功效来学习一下吧。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祛暑解表,化湿脾,理气和胃的功效,主治外感暑湿、寒湿、湿温及湿阻中焦所致寒热头昏、胸脘痞闷、食少身困、呕吐泄泻,并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口臭,鼻渊,手足癣。

1、祛暑

藿香具有发表解暑的功效,治疗夏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汗出,昏厥,有很好的作用。

2、行气止痛

藿香还可以治疗气滞胃痛等症,对于胃胀,胃疼,不思饮食,饭后打嗝等有很好的顺气止痛作用。

3、止泻

藿香还有止泻的功效,对于肠炎、中暑、饮食不节引起的腹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也可用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腹胀腹泻。也可用于疟疾,痢疾。

4、退烧

适用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

藿香的药用成分

为什么藿香会有这么多的功效,原因就是因为藿香含有的成分特别,没一个成分都有它独有的作用,所以藿香才是一个非常好的中药材,民间应用非常广的哦。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柠檬烯,以及对-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辛酮-3、辛醇-3、对-聚伞花素、辛烯-1-醇-3、芳樟醇、l-石竹烯、β-榄香烯、β-葎草烯、α-衣兰烯、β-金合欢烯、γ-毕澄茄烯、二氢白菖考烯等。

藿香的选方

1、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2、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3、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4、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5、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6、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7、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

8、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藿香的药理作用

(一)增强消化

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的作用。

(二)抗真菌

其水煎剂试管内有较强的抑制真菌作用和抗菌作用。

禁忌

虽然藿香的好处非常多,但是禁忌还是不能忘的,有些人是不适合利用藿香来调理自己的身体的,只有您出现以下的症状才可以服用藿香的哦。

1.《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 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怎样使用藿香

1、藿香主要含有含有挥发油

它的味道是辛的,药性微温,主要归入脾经和胃经,藿香一般在夏天枝叶生长茂盛的时候采用,可以把它阴干后使用,也可以使用新鲜的,不过要清洗干净后使用。常用剂量是6~10g左右。

2、藿香可以用于夏季天气炎热

我们感受暑湿后引起的呕吐,腹泻,我们在夏天经常服用的藿香正气液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藿香,对预防和治疗我们在夏季的时候中暑很有好处。

3、藿香还可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怕冷

上腹部闷胀不适等症状,通常和苏叶,白芷等药一同使用,苏叶对风寒感冒有较好的疗效,白芷有燥湿解表的作用。

4、藿香还可用于夏季感受暑湿所造成的浑身无力

胸闷,腹胀等症状,通常和茵陈等药物一同使用,茵陈可以清热去湿,对解除我们身体感受暑湿所引起的不适很有好处。

5、藿香还可用于健胃

治疗消化不良,因为它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消化能力,增加人的食欲,并且藿香还可以用于治疗阵发性的腹痛,因为它还有解痉的作用,可以解除由于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的腹痛。 [3]

6、藿香还可用于真菌引起的感染

可用于治疗手癣,脚癣,股癣等真菌引起的感染,因为藿香对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们可以将含有藿香的藿香正气液涂在真菌感染的部位,有较好的疗效。


《藿香》的精美图片欣赏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藿香 (唇形科 荆芥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藿香做菜的好调料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