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蒿(中药材植物))
![]() |
目录
开花的种类——白蒿(中药材植物)
白蒿,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及甘肃、陕西等地。生长河边、草地、荒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白蒿
- 汉语名称:Bai Hao
- 界:植物界
- 属 性:中药材
- 记 载:《本经》
别名
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性味归经:甘,平。
- ①《本经》:味甘,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 ④孟诜:寒。
功能主治: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药材性状
茎类圆柱形,长短一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多边形。表皮一列细胞,外被丁字毛,细胞多径向,较长。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鞘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维管束排列成环,导管多边形,2-12个成群,排列成单列。木纤维分布面积大,细胞壁厚化。射线单列,胞腔内有内含物。树脂道散生髓部。髓大,周边的细胞壁厚化。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赤见多数丁字毛或其残基;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但以下表皮较多。栅栏组织1-2列细胞,海绵组织数列细胞。主脉处表皮下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常为1束。树脂道散生在栅栏组织。
粉末特征:灰白色。
- ①非腺毛甚多,多丁字形,长3-5mm,无色,表面光滑,胞壁微厚。
- ②纤维多碎断,成束或单个散在,直径9-36μm,胞壁厚略弯曲,腔狭,纹孔稀少或缺。
- ③导管少见,以网纹导管为主,赤有螺纹、梯纹和具缘纹孔,直径12-35μm。
- ④结晶甚多,单个,形状不一,大小为23-92μm,不溶于盐酸。
- ⑤薄壁细胞多数,四边形,多边形或类圆形,无色,有少数纹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
药理作用
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r-内酯,对金黄色薄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相关配伍
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化学成份
本植物的绿色部分含一种倍半萜烯类白蒿宁,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内酯和洋艾素。干植物含生物碱0.12~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1]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2.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中药白蒿的功效与作用,白蒿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一、白蒿的功效作用
(1)白蒿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白蒿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
(3)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牛型及人型结核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病原性丝状体,以及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茵陈能使高血脂动物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主动脉壁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减轻。
(5)解热、镇痛、抗炎茵陈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茵陈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
二、孕妇吃白蒿好吗?
孕妇自从怀孕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些改变,往往很多女性为了能够孕育出高品质的宝宝,所以在怀孕之后特别注重自己的饮食起居,希望通过自己对身体的调整能够获取更多的营养让胎儿更加的健康,其中白蒿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白蒿能够对我们身体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对湿热黄疸或者殷红咽喉肿痛等都有一定的功效,往往很多孕妇通过食用白蒿来改善身体,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孕妇吃白蒿好吗?
孕妇可不可以吃白蒿,白蒿学名叫茵陈。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孕妇可以适量食用,不要多食。
通过对孕妇吃白蒿好吗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孕妇可以使适量的吃一些白蒿,但是不要过量和长期食用,其实孕妇在对身体出现问题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到医院听取专科医生的意见,这样才能是最科学最安全的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同时又不影响胎儿的成长发育。 [2]
三、白蒿的食用方法
白蒿的食用方法之一:蒸着吃
将新鲜的白蒿清洗干净之后,加上适量的面粉,一起放在篦子上蒸熟了,最后蘸着蒜汁一起来吃,绵绵软软的,味道也比较清淡,适合在春天的时候,吃点。
白蒿的食用方法之二:凉拌吃
白蒿的食用方法还有凉拌的,是将白蒿在废水中煮上几分钟,捞出来,拌上蒜泥,加上香油和食盐、醋等,是大鱼大肉之外,一种相当清口的美味。
白蒿的食用方法之三:白蒿馅
将白蒿清洗干净,然后用开水焯一下,并剁碎了,和肉馅混合在一起,做成包子馅或是饺子馅等,蒸着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白蒿的食用方法之四:白蒿肉
白蒿肉也是白蒿的食用方法的一种。需要先将肉片煸炒好了,并放上一些调味品。将白蒿和面裹在一起,放在笼屉上铺匀了。然后上面披上煸炒好的肉片,最后上面再铺上一层白蒿裹面。蒸熟了,蘸蒜汁吃,肥而不腻,非常有营养。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
《本经》说,白蒿味甘,性平。能祛除五脏内的病邪之气,治疗风寒湿邪侵袭身体造成的风湿病证状,能补益中气,增强脾胃功能,治疗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而又常感饥饿的病证。白蒿还能促进毛发生长,使头发乌黑亮泽;还能治疗心系(心脏与其他脏腑相连的脉络)的疾病,消除心中空虚、忐忑不安的症状。长期服用可使人身体轻便,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关于白蒿到底是何物,古今医家各抒己见,未有定论。有人认为白蒿就是艾叶,也有人认为白蒿是蒿类的一种,原植物就是大籽蒿。至于它的功用,中医认为,可利膈开胃、进食,治疗食欲不振而又常感饥饿之症;还可治疗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疮、恶疮等。但白蒿的这些疗效后世记载很少,应用得更少。总之,白蒿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只是仍需要现代人去挖掘探索。 [3]
【治疗方剂】(仅供参考)
除热黄、心痛,治夏日暴水痢、淋漓病
取白蒿捣汁服,可消除热黄及心痛;烧灰淋汗煎,可治淋漓病。
治面目及全身生疮
白艾蒿10束。煮取汁,将曲和米如同酿酒法一样制作,等熟后稍服用。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蒿(中药材植物))的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白蒿(中药材植物)的信息介绍
- ↑ 白蒿的食用方法与禁忌健康分享屋
- ↑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道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