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天藍沙參(桔梗科 沙參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天藍沙參(桔梗科 沙參屬植物))

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蘿蔔狀,不分枝,高可達0.8米,植株不分枝,莖生葉常集中於莖的中下部,莖上部葉疏生而小,葉無柄,假總狀花序,花冠鍾狀,藍色或藍紫色,裂片三角形卵狀,花盤無毛,有被毛的;花柱比花冠短,8-10月開花。生長於林緣開闊地,林中,山坡草甸中。

天藍沙參〔學名:Adenophora coelestis Diels〕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天藍沙參
  • 拉丁學名:Adenophora coelestis Diels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桔梗科
  • 亞 科:桔梗亞科
  • 屬 :沙參屬
  • 種 :天藍沙參
  • 分布區域:四川省, 雲南省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植株常有橫走的莖基分枝。莖單支或兩支發自一條莖基上,不分枝,通常高50-80厘米,無毛至相當密地被剛毛。莖生葉常集中於莖的中下部,而莖上部的葉常疏生而小,全部葉無柄,有時莖下部的葉有短柄,葉片卵狀菱形,倒卵形,卵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0.5-3厘米,邊緣為不規則粗鋸齒,上面疏生短毛,下面常在葉脈上生白色硬毛。

花僅數朵在莖頂端集成假總狀花序,或有長(有時短)的花序分枝,花序分枝僅在頂端着生1至少數幾朵花。花梗短;花萼無毛,筒部球狀倒卵形或倒卵狀圓錐形,裂片狹三角狀鑽形,長8-20毫米,寬1-1.5(2)毫米,邊緣有1至多對小齒;花冠鍾狀,藍色或藍紫色,長1.5-4厘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6-11毫米,約占花冠全長的1/3;花盤長(1.2)2-3(3.5)毫米,無毛,也有被毛的;花柱比花冠短。花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4000米的林下、林緣、林間空地或草地中。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雖耐乾旱,但在生長期中也需要適量水分,幼苗時期,乾旱往往引起死苗。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產中國雲南(硯山、昆明、尋甸、嵩明、富民、祿勸、鄧川、大理、鶴慶、麗江、中甸)、四川西南部(木里、會理、普格、德昌、西昌、雷波、寶興)。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栽培技術編

種子繁殖:分春播與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凍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施堆肥或廄肥4500-60000kg。整地後,作畦寬1m,按行距40cm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1.5cm,稍鎮壓,澆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春播種子約兩星期後出苗。冬播種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要注意除草、鬆土,苗高3cm左右間苗1次,高10-15cm時定苗,每隔10-15cm,留壯苗1棵。為防止倒伏,在生長期間,可結合施肥進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壯,以後除每年植枯萎後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還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糞為主,在植株高45cm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高度,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蟲害有蚜蟲、地老虎等為害。

採收和儲藏: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泥土,乘新鮮時用竹片刮去外皮,切片,曬乾。 [1]

主要價值

彝藥:俄喜特補,俗稱泡參,雞棒腿:根主治病後體虛,肺癆,咳嗽,咽腫聲啞,肝痛,腰膝酸軟《彝植藥續》。全株用於養陰,清肺熱《滇省志》。

沙參(中草藥)

沙參,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杏葉沙參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vuerticillata Fisch.;Campanula tetraphylla Thunb.]、雲南沙參Adenophora khasiana(Hook.fF.et Thoms.)Coll.et Hhemsl [Caumpanula khasiana Hook.f.et Thoms]、泡沙參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 及其同屬數種植物的根。沙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杏葉沙參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輪葉沙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華南;雲南沙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泡沙參分布於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於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

主治:用於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相關配伍

* 1、治肺熱咳嗽:沙參半兩,水煎服之。(《衛生易簡方》)

* 2、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不易吐出,口乾:南沙參9g,麥冬9g,生甘草6g,玉竹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 3、治諸虛之症:沙參一兩,嫩雞一隻去腸,入沙參在雞腹內,用砂鍋水煎爛食之。(《滇南本草》)

* 4、治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米飲調沙參末服。(《證治要訣類方》)

* 5、治產後無乳:杏葉沙參根12g,煮豬肉食。(《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風寒咳嗽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泥土,乘新鮮時用竹片刮去外皮,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1、沙參: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和蘆頭,,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2、蜜沙參:現行,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南沙參片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橙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南沙參片100kg,用煉蜜25kg。

鑑別

一、藥材性狀

(1)沙參: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的彎曲或扭曲,少數2-3分枝,長8-27cm,直徑1-4.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貢色,較粗糙,有不規則扭曲的皺紋,上部有細密橫紋,凹陷處常有殘殖留棕褐色栓皮。頂端蘆頭(根莖)單個,稀多個,長2-7cm,四周具多數半月形莖痕,呈盤節狀。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多裂隙,較松泡。氣微,味微甘、苦。

(2)杏葉沙參:根圓錐形,下部分枝極少,長9-17cm,直徑0.7-2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無環紋,有縱皺。頂端蘆頭長1.4-8.8cm,盤節明顯或不明顯。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較結實。

(3)輪葉沙參: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5.5-14cm,直徑0.5-2cm。表面無縱皺,上部具環紋。折斷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雲南沙參:根偶有分枝,長5-25cm,直徑1-3.5cm,上部多橫紋,下部具彎曲縱紋或深溝紋。蘆頭長0.5-4cm。折斷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參: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8-14cm,直徑0.9-3cm,表面具矍環紋。蘆頭長3-6.5cm,盤節密。折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松泡,中空。均以粗細均勻、肥壯、色白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沙參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表面黃白色或類白色,,有多數不規則裂隙,,呈花紋狀。周邊淡棕黃色,,皺縮。質輕。無臭,,味微甘。蜜沙參形如南沙參片,,表面橙黃色或焦黃色,,偶見焦斑,,味甜。

藥理作用

  •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參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
  • 2、祛痰作用;
  • 3、抗真菌作用;
  • 4、強心作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

2、《別錄》:「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

3、《藥性論》:「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 [2]

附註

同屬以下品種的根在不同地區也作沙參藥用。

①狹葉沙參Adenophoragmelinii(Spreng.) Fisch.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

②石沙參A. polyantha Nakai.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安徽、河南。

③川藏沙參A. lilifolioidesPax et Hoffm.分布於陝西秦嶺、四川(德格)。

④長白沙參A. pereskiifolia(Fisch.ex Roem. et Schult.)G.Don分布於黑龍江、吉林。

⑤絲裂沙參A.capillarisHemsl.分布於湖北西部。

⑥昆明沙參A. strictaMiq. subsp. confuse(Nannf.) Hong分布於雲南。

⑦多歧沙參A. wawreana A. Zahlbr.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

⑧細葉沙參A. paniculata Nannf.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山東、河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