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地黃 (雙子葉植物綱管狀花目玄參科地黃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地黃 (雙子葉植物綱管狀花目玄參科地黃屬植物))

目錄

地黃 (雙子葉植物綱管狀花目玄參科地黃屬植物)

地黃(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厘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藥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

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干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此外,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地黃
  • 別 名:生地、生地黃、芐、懷慶地黃、小雞喝酒、地髓等
  • 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 二 名 法:Rehmannia glutinos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亞 目:茄亞目
  • 科 :玄參科
  • 屬 :地黃屬
  • 種 :地黃
  • 分類系統:恩格勒系統,1964
  • 分布區域: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等省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地黃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肥厚,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

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長0.5-3厘米之梗,梗細弱,彎曲而後上升,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幾乎全部單生葉腋而分散在莖上;花萼鍾狀,萼長1-1.5厘米,密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萼齒5枚,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厘米,寬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達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花冠筒狀而彎曲,外面紫紅色,(另有變種,花為黃色,葉面背面為綠色)被多細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雄蕊4枚;藥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藥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

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厘米。花果期4-7月。常生於生於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 [1]

栽培技術

地黃喜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黏性大的紅壤土、黃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種植。地黃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緣或與高稈作物間作。當土溫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適宜發芽,在此溫度範圍內若土壤水分適合,種植後一星期發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莖不能萌芽。 [4] 從種植到收穫需150~160天。

根莖繁殖

根莖繁殖為主。種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種時應用。種用根莖來源於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黃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黃種產量高、質量好。

具體方法是:7~8月在當年春季栽種的良種地黃地內,選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根莖,挖起折成4~5cm短節,稍風乾後,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種到一塊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適當除草,追肥,雨後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隨挖隨栽。栽種地黃一般在日平均溫度為18~21℃時最好。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慶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黃在4月上、中旬;晚地黃(或麥茬地黃),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種時在壟或畦上開溝,溝距33cm,每隔15~20cm,放種栽一節,覆土3~4cm,壓實表土後澆水。每壟種2行,每畦3~4行,苗出齊後,選陰雨天補苗,栽後1月左右勻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淺薅2-3次,並鏟去陸續生出的多餘苗。

田間管理

每次中耕後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糞水或餅肥,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防澇,使地無積水,出現花蕾時,要隨時摘除。

地黃栽培時,不宜選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病害嚴重。如要混種,應選禾本科作物;地黃有「三怕」,即怕旱、怕澇和怕病蟲害。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乾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過多則肉質根莖易腐爛。所以得適當的灌溉。

病蟲防治

斑枯病可選抗病品種,清潔園地,發病初期用倍量式波爾多液噴霧。還有地黃枯萎病、大豆胞囊線蟲、輪紋病等為害。蟲害有棉紅蜘蛛,發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蛺蝶,在其幼齡期用敵百蟲等防治。

主要價值

地黃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創匯產品之一,產品遠銷港澳、東南亞及日本等國。

藥用

  • 來源:玄參科植物地黃 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 炮製:(熟地黃)⑴取淨生地黃,照酒燉法燉至酒吸盡,取出,晾曬至外皮黏液稍干時,切厚片或塊,乾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黃,用黃酒30~50kg。⑵取淨生地黃,照蒸法蒸至黑潤,取出,曬至約八成干時,切厚片或塊,乾燥,即得。
  •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生地黃:甘,寒。 熟地黃:甘,微溫。
  • 歸經:歸心、肝、腎經。
  • 功能主治:地黃性涼,味甘苦,具有滋陰補腎、養血補血、涼血的功效。凡陰虛血虛腎虛者食之,頗有益處。此外,地黃有強心利尿、解熱消炎、促進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 用法用量:鮮地黃:12~30g。生地黃、熟地黃:9~15g。
  • 貯藏:鮮地黃埋在砂土中,防凍;生地黃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常用配方

  • ⑴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右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 ⑵治暑溫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嚴語,目常開不閉,或喜切不開:犀角三錢,生地五錢,元參三錢,竹葉心一錢,麥冬三錢,丹參二錢,黃連一錢五分,銀花三錢,連翹二錢(連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與也。(《溫病條辨》清營湯)
  • ⑶治陽乘於陰,以致吐血、衄血: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上研,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婦人良方》四生丸)
  • ⑷治吐血經日:生地黃汁一升,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末)。上藥相和,煎至半升,分為二服,溫溫食後服。(《聖惠方》)
  • ⑸治肺損吐血不止:生地黃八兩(研取汁),鹿角膠一兩(炙燥,研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於銅器中煎,次下地黃汁及膠末,打令勻,煎令熔,十沸後,分作三服。(《聖濟總錄》地黃飲)
  • ⑹補虛除熱,去癰癤痔疾:生地黃隨多少,三搗三壓,取汁令盡,銅器中湯上煮,勿蓋,令泄氣,得減半,出之,布絞去粗碎結濁滓穢,更煎之令如餳,酒服如彈丸許,日三。(《千金方》地黃煎)
  • ⑺治勞瘦骨蒸,日晚寒熱,咳嗽唾血:生地黃汁二合。煮白粥,臨熟人地黃汁攪令勻,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 ⑻治產後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煩亂:生地黃汁半小盞,益母草計半小盞。上藥,入酒一小盞相和,煎三、五沸,分為三服,頻頻服之。(《聖惠方》地黃酒)
  • ⑼治消渴:生地黃三斤(細切),生薑半斤(細切),生麥門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處於石臼內搗爛,生布絞取自然計,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貯,每服一匙,用溫湯化下,不拘時。(《聖濟總錄》地黃煎)
  • ⑽治墜馬傷折手足,痛甚:生地黃一斤,生薑四兩。搗細末,入糟一斤同炒勻,乘熱以布裹罨傷處,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後整骨。(《夷堅志》)

*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膠囊、九子地黃丸、干地黃丸

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生地黃的食用方法

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地黃,知道它是一味很重要的中藥材。但是對地黃的功效與作用不是很了解。那麼你知道地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生地黃怎麼食用?熟地黃又該怎麼吃?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關於地黃的種種問題。

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1、滋養補血

生活中我們使用熟地黃更多的是發揮出這種藥材的補血功效,建議身體出現了眩暈心悸、皮膚萎黃、失眠多夢以及女性月經不調以及崩漏等症狀,都可以通過服用熟地黃來進行治療,除了單獨使用之外,也可以將這種藥材和白芍、川穹、當歸一起製作成四物湯服用,對身體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錯。

2、治療精血虧虛

精血虧虛對於身體的損害是比較大的,不僅容易導致身體出現耳鳴耳聾以及頭暈眼花的症狀,甚至還有可能出現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等毛病,最終還有可能導致不孕不育、壽數減短等。而服用熟地黃可以很好的治療精血虧虛的毛病,生活中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3、抗衰健體

中醫學說認為精血是我們生命最為根本的基礎,人體漸漸出現衰老的狀況是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體內精血流失所導致的。

而熟地黃敲好可以補充體內的精血,所以是一種非常好的抗衰保健中藥材。生活中我們可以將熟地黃用於防治多種老年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動脈硬化等,效果都非常的好。

4、治療肝腎陰虛

若是身體出現了肝腎陰虛,具體的症狀表現為盜汗、消渴、遺精以及身體潮熱,建議這個時候可以將熟地黃和龜板、山藥、茱萸等一起搭配製作成大補陰丸或者是六味地黃丸等中藥服用,不僅可以令疾病消失,身體健康也會越來越好。

熟地黃服用方法

上面我們和大家詳細介紹了熟地黃泡酒喝的功效相關知識,相信大家對於這種中藥材已經具有一定的了解了。熟地黃對身體的保健效果,同時服用的方法選擇也是比較多的。

1、地黃粥

地黃粥也是不錯的食療秘方,具體做法是,熟地黃和粳米一起清洗之後煮成粥,然後可以加入炒香的酥油以及蜂蜜,這樣製作出來的地黃粥聞起來香吃起來甜,還有補血生精的作用。

2、二地膏

將生地以及熟地各準備一斤,用清水洗乾淨之後放入鍋中煎煮,最後過濾獲得藥液,藥液繼續熬煮最後濃縮成藥膏。這種二地膏特別適合中老年患者,特別是真陰不足以及精血兩虧的老年患者服用,能夠令老年人的身體越來越硬朗。

3、天地丸

將熟地黃和天門冬準備適量後研磨成粉末混合,加入煉蜜製作成藥丸。建議這種天地丸可以長期服用,具有延年益壽、白髮變黑以及齒落更生的作用,長期服用會越來越年輕。

生地黃的食用方法

生地黃雞

生地黃作為一種中藥材,經常被用到了食療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藥膳。今天就來講一道烏雞生地湯。特別適合治療腎精虧虛導致的腰酸背痛,四肢無力,盜汗,不能久站等症。

準備:烏雞、生地黃、枸杞、蔥姜香菜、鹽料酒、雞精、胡椒粉

做法:

  • (1)烏雞洗淨切塊,用水浸泡十分鐘,生地黃、枸杞都浸泡十分鐘。期間,蔥、香菜切段,生薑切片;
  • (2)將烏雞大火煮沸,撈出雞塊,漂去浮沫;繼續煮,一直將浮沫漂淨再倒入雞塊、生地黃、枸杞、蔥姜、胡椒粉,然後大火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
  • (3) 加鹽、雞精後再燉20分鐘,關火撒上香菜即可出鍋。

喝生地蜂蜜水有效治便秘

對於經常出現便秘的人來說,喝一些生地蜂蜜水可以很有效的預防便秘。

方法:取生地黃10克,注入500毫升水後煮半個小時,待藥水稍涼後加入20毫升蜂蜜攪拌均勻,平均分成兩份分成早晚服用,時間應以早晨起床後和晚上睡前為宜。

生地黃偏寒。涼血、生津。蜂蜜本身就有很好的通便潤腸作用,兩者搭配在一起。

百合生地黃粥

[2] 百合30克,生地15克,棗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生地、棗仁浸泡半小時後煎湯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煎,粥成後加入冰糖適量服用。具有滋補肝腎、涼血安神的功能。適用於肝腎陰虛證,症見頭暈耳鳴、煩躁易怒、心悸不安、手足心熱、腰膝酸軟等。脾胃虛寒或脾虛濕盛者不宜服用。

地黃粥

干地黃30克,山藥60克,雞內金10克,粳米300克,白糖適量。將干地黃及山藥洗淨加水煎濃汁,過濾備用,粳米加水煮粥,水沸後加入雞內金及藥汁熬粥,粥成後加入白糖適量攪勻食用。功能健脾開胃、助消化。常用於腸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食欲不振等。

地黃羊肉粥

羊肉50克,粳米50克,生地黃汁30克,肉桂末3克。羊肉及粳米加水燉至快熟時加入地黃汁及肉桂末,再加入五香粉及少許鹽進行調味。具有補肝腎、填精髓的功用,虛火妄者不宜食用。

總結:通過以上文章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生地黃怎麼吃,熟地黃怎麼服用的問題。生地黃的食用方法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來。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地黄 (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玄参科地黄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這種野花被稱為「地黃」


相關視頻

生地黃熟地黃干地黃


相關視頻

犀角地黃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