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华丽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华丽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
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叶片硬纸质,宽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总花梗生于上部叶腋,苞片披针形,花大,紫红色;萼片绿色,卵形,旗瓣圆形,翼瓣无柄,唇瓣角状,花丝极短宽,花药近尖。子房纺锤形,种子栗褐色多数,长圆形,8-9月开花。
分布在中国四川,多生于山坡林缘或路边潮湿处。该种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开花时间长,古代即已经关注其观赏价值。
目录
华丽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faberi Hook. f):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华丽凤仙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无患子目
- 科 :凤仙花科
- 属 :凤仙花属
- 种 :华丽凤仙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60-70厘米,近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无柄或具短柄,硬纸质,宽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长2-4厘米的叶柄,边缘具锯齿或圆齿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5-8对;叶柄下无腺体。
总花梗生于上部叶腋,长5-10厘米,细,直立,无毛或被微毛。具2花;花梗长1-2厘米,结果时稍伸长,基部具苞片;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脱落。花大,长3厘米,宽2厘米,紫红色;侧生萼片2,绿色,卵形,长6-8毫米,顶端渐尖,具3-5条脉,中脉加厚;旗瓣圆形,宽13-17毫米,顶端凹或2裂,钝,基部深2裂,中肋背面增厚,具翅,有时中部有小囊或具角;翼瓣无柄,长2-2.5厘米,2裂,基部裂片圆形,上部裂片较大,斧形,背部的小耳呈细丝状伸入唇瓣距内;唇瓣角状,长3-4,口部斜上,具小尖,自中部内弯或直。花丝极短宽,花药近尖。子房纺锤形,直立,五角形,顶端急尖。蒴果狭线形,直立,长2.5-3厘米,具条纹,顶端渐尖。种子多数,长圆形,长4毫米,栗褐色,平滑。花期8-9月。
生长习性
《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栽培技术
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病虫防治
斑点病
为害症状: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防治方法:
- ⑴及时清除病落叶。
- ⑵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霜霉病
为害症状:叶上病斑初为褪绿斑块,叶脉所限呈不规则形,叶背可见白色霉状物,较厚密,严重时覆满全叶,致叶片枯焦,影响观赏。
防治方法:
- ⑴栽植时,应注意选择地块,合理密植,养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 ⑵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白粉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花。染病叶片上布满白粉。茎、花染病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症状。该病发生普遍,5-9月均可发生,严重的造成植株衰弱,叶片变黄提早枯死。
防治方法:
- ⑴秋季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 ⑵精心养护,日照时间每天12小时以上,有利于形成花芽并增强抗病力。
- ⑶发病初期喷洒5%多硫化钡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12.5%腈菌唑乳油3000-3500倍液、40%福星乳油7000倍液。
根结线虫病
为害症状:根结线虫病是南、北方普遍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侧根或须根后,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瘿瘤,受害植株生长缓慢,茎细株矮,叶片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背卷,皱缩枯萎,花苞黄枯或不开放。
防治方法:
- ⑴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的传人、传出,避免扩展、蔓延。
- ⑵播种育苗或盆栽定植时,注意选用无病土。
- ⑶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温季节翻晒2-3次,司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 ⑷用药剂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剂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异丙醚乳剂1000倍液,每盆施 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也可施用5%铁灭克颗粒剂,每平方米埋药1-3g,或浇灌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浇灌150-250mL药液。
疫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茎部。初根茎处呈现油渍状暗绿色条状斑块,严重时茎、叶全部变黑,植株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
- ⑴减少初侵染源。采用隔年土,并在炎夏进行多次耕翻土地,经充分日晒该菌生活力降低,阳光照射可使休眠卵孢子萌发,从而丧失侵染能力;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可减少发病。⑵防止雨水溅射和传播,对减少地上部发病具重要作用。
- ⑶发病初期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植物文化
凤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内阁学士汪灏等撰成的《广群芳谱》记述凤仙:“桠间开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虽不比梅、兰、竹、菊、牡丹和芍药,甚至曾被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贬为“菊婢”,但凤仙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总有爱花之人对凤仙花情有独钟,更有文人不吝笔墨吟咏凤仙。
唐代诗人李贺在《宫娃歌》中写道:“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又吴仁壁有咏《凤仙花》:“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杨万里的《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杨维桢、明代瞿佑、清代刘灏等均有以凤仙花为题的诗句。
清人赵学敏所著《凤仙谱》是一本园艺特色的著作。在赵学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罂粟、虞美人、鸡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质陋,然凤仙花无二者之病,故当为著专谱”可见其对凤仙的喜爱之情。
凤仙花属(学名:Impatiens L.)
是双子叶植物纲、凤仙花科的一属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附生或亚灌木,茎下部节上常生根。单叶,螺旋状排列,对生或轮生,羽状脉,边缘具圆齿或锯齿,花两性,雄蕊先熟,两侧对称,花瓣状,通常呈舟状,漏斗状或囊状,基部渐狭或急收缩成具蜜腺的距;距短或细长,直,内弯或拳卷,顶端肿胀,稀无距;花瓣分离,背面花瓣离生,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扁平,子房上位,花柱极短或无花柱,果实为假浆果或多少肉质,种子从开裂的裂爿中弹出,无胚乳,种皮光滑或具小瘤状突起。
成熟时弹裂将种子弹出,落地生根,极易栽培,供观赏用,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颜色亦多,根供药用,有消毒、通经、散血之效。凤仙花属约50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温带地区,尤以山地最多,中国约180种,分布极广,但主产地为中国西南部。
植物学史
众所周知,风仙花属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十分困难的一个类群。此属植物茎通常肉质,多汁,采集的标 本不易压干和保存,花被片质地很薄且透明,非常娇嫩,标本压干后,花的各部分往往折叠而粘连在一起,难以分离、复原;然而,花被片的形状、大小,花药尖或钝等在分类上,对种的鉴定和描述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正确鉴定和描述每一个种,首先必须从标本上摘取下花,将其浸泡在水中,并且在容器中借助解剖镜或放大进行解剖,使花的各部分彼此分离,恢复原状,才能观察清晰。这样做不但耗费大量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保证成功。J. D. Hooker(1908)在他的论著中,曾经指出:“采用腊叶标本从事分类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对植物分类学者来说,再没有什么困难能超过对凤仙花属植物分析、比较和描述了……”。因此,研究该属时,在野外观察并做详尽记录,或者在采集标本时,从所采的植物中多采集一些新鲜的花立即将其解剖分离,并且将花的各个部分分别压放在贴于柔软的纸片上,加以编号,或者用酒精泡制花标本,加以保存,以备将来研究时之用。同时,对花的颜色和排列式样做详尽记录,及时绘制草图和拍照提供研究、鉴定和描述之参考。
花的形态特征乃是区别种间差异和分类的主要依据。然而,不同的学者用以对该属花的各部分描述的形态术语各有不同。J. D. Hooker (1908-1911) 在其有关论著中对花的描述采用 Sepalum(萼片)、Vexillum(旗瓣)、Alae(翼瓣)、Lobus basalis 和 Lotus distalis(基部裂片和上部裂片)以及 Labellum(唇瓣)等作为花部分描述的术语。与此相反,Hemsley 与 C. Grey-Wilson 等人则把 Sepala lateralia 称为侧生萼片,将 Labellum称为下萼片(Lower sepal)以示萼片的来源。为了便于掌握和使用,在本志中仍然沿用了 J. D. Hooker 对该属所采用的形态术语作为描述。
关于该属的分类系统,Hooker 与 Thomson(1859)首先按照叶的排列,花序上具有花的数目以及花序排列等性状提出了凤仙花属分类总览,在属下划分为7个组,但由于所列的性状出现交叉,一些种类难以划分。随后,J. D. Hooker(1872)依据果实的形态将该属划分为2个系(即系1:蒴果纺锤状,短,中部肿胀,两端收缩;系2:蒴果伸长,线形或棒状),同时又按照叶的排列,花序式样以及花各部形状和种子等特征,在系下又划分为13类,但他对上述的分类并不感到满意。O. Warburg 和 K. Reithe(1895)在《植物科志》中则依据该属叶基生与茎生这个性状,把该属分为2个亚属,在亚属下又按照叶排列,花序上具有花的数目以及花的长度与距长度之比例等性状划分 为14个组。此后,C. Grey-Wilson(1980)在其《非洲凤仙花属植物》专著中,为了便于应用与检索,他将非洲产的种类分为6个类群。尽管如此,前人对该属分类研究至今还没有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自然分类系统。因此,本志主要是参考 J. D. Hooker(1908)的专著《巴黎国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室中的凤仙花属植物》,对国产的种类进行整理与分类。 [2]
主要价值
凤仙花属植物花形奇特美丽,在中国古籍《广群芳谱》(清康熙四十年)中,对凤仙花早有形象描述:“桠间开花,头翅尾足具翅,形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中国该属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已知的种类占全世界1/4,为非洲产凤仙花的2倍以上。其中既有单花的,也有花多数排成总状、伞房状或近伞形花序的种类;花的大小、颜色、苞片、萼片、旗瓣、翼瓣以及唇瓣的形状都各异。这些形态上的不同,充分反映并显示出它们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中国园艺花卉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有观赏价值的新植物资源。
此外,该属不少种类可供药用,据有关中草药植物文献记载,凤仙花、华凤仙、棒凤仙、金凤花、水金凤、冷水七、牯岭凤仙花、毛凤仙花、东北凤仙花及锐齿凤仙花等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炎散瘀等功效,对风湿疼痛、四肢麻木、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恶疮毒痈、蛇蛟伤等有一定疗效。随着全国及地方资源普查的深入开展,有望在该属植物中发现与发掘出更多的新药用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华丽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