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凌霄花:藤花凌霄的营养价值和药性药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凌霄花:藤花凌霄的营养价值和药性药理)

凌霄花

是紫葳科、凌霄属攀援藤本植物,拉丁学名:(Campsis grandiflora)分布于中国中部,性喜温暖湿润、有阳光的环境,稍耐荫。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鲜红色,花冠漏斗形,结蒴果,喜欢排水良好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有药用价值,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的功效,也具观赏价值。

凌霄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记载,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该书在“紫葳”项下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凌霄花
  • 英文名:Chinese trumpet creeper
  • 拉丁学名:Campsis grandiflora
  • 别 称: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堕胎花、藤萝花
  • 二 名 法:Campsisgrandiflora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 亚 纲:菊亚纲(Asteridae)
  • 目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 科  :紫葳科Bignoniaceae
  • 亚 科:紫葳科 属紫葳属Campsis
  • 种  :凌霄C.grandiflora
  • 分布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日本、印度、越南

[1]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等大,长3-6厘米,宽1.5-3 厘米,侧脉6-7对,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叶轴长4-13厘米;小叶柄长5(-10)毫米。

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花序轴长15-20厘米。花萼钟状,长3厘米,分裂至中部,裂片披针形,长约1.5厘米。性喜光、宜温暖,幼苗耐寒力较差。若光照不足,虽可以生长,但枝条细长。要求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长约5厘米,裂片半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丝线形,细长,长2-2.5厘米,花药黄色,个字形着生。花柱线形,长约3厘米,柱头扁平,2裂。蒴果顶端钝。花期5-8月。

凌霄花:藤花凌霄的营养价值和药性药理

凌霄花提取物能够对人体的皮肤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显著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及DNA断裂进而造成的细胞理化功能变异;可以清除脂质氧化而生成的活性氧和游离羟基,在体外实验中同样具有抗氧化性能

提到凌霄花,人们脑海中便能浮现那枝叶藤蔓虬曲交错的明艳花朵形象,它们如同一只只凌云黄色喇叭风中摇曳娇柔纤弱却散发着勃勃生机。古人对凌霄花的热爱从流传下来的诗歌、画作以及众多艺术形式瑰宝中便可得见一二。

李渔称赞凌霄花乃“藤花之可观者,莫若凌霄”、宋人的凌霄玉佩立意与雕工之巧妙与精湛至今仍无作品能出其右,这些高水平的艺术遗产都奠定了凌霄花丰富而厚重的人文价值,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其他方面不断探索着。

大部分人对凌霄花的认识只停留在了它作为一种观赏花卉上,然而事实却不止于此。凌霄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最早关于凌霄花的记载可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小雅篇》和《国风篇》都用的是凌霄花的古称——陵苕。

而“凌霄”这两个字则始载于一部权威的医药典籍《唐本草》。这也证明了凌霄花可入药,并且“凌霄”二字,在当时应为陵苕花的药用名,意思就是“凌霄”起初是为了方便作为药物记载而出现的。那么,凌霄花究竟有哪些营养是它发挥药性的前提?凌霄花在传统与现代医学中,又有什么样的功效作用呢?

凌霄花的营养成分鉴定

凌霄花,又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堕胎花、藤萝花;为玄参目紫葳科凌霄属的攀援藤本植物。从它“堕胎花”这一别称中不难看出,凌霄花对于人体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为了探明这个影响在微观层面上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展开了对凌霄花营养成分的提取和分析,这项工作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帮助人们认识到凌霄花的营养价值,还为凌霄花的药理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近年来关于凌霄花化学成分的鉴定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对其结果的相关论述文献也有很多,目前人们发现,凌霄花中具有生物活性性质的营养素主要分为三萜类、酸醇类、黄酮类和花色素及其他物质。

1、三萜类。药用凌霄花中的五环三萜类是其营养成分中的研究重点内容,可以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和乌索烷型三萜。凌霄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种齐墩果烷型化合物即齐墩果酸、山楂酸、阿江榄仁酸和β-香树脂醇;而分离到的乌索烷型三萜包含了熊果酸、熊果醛、可乐苏酸等六种化合物。

2、酸醇类化合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的凌霄花提取物中酸醇类化合物主要是酚酸和环己乙醇。其中的酚酸类包括了原儿茶酸、苯甲酸取代化合物、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以及咖啡酸,有个别凌霄花品种中可以提取到桂皮酸;而环己乙醇则有六种。

3、黄酮类和花色素。凌霄花中的总黄酮量和黄酮种类并不是很多,但其花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根据目前实验结果可得,已经从凌霄花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了芹菜素、柯厄醇、鼠李柠檬素以及一个花色素苷成分——矢车菊苏-3-芸香糖苷。

另外还分离得到四种胡萝卜素类花色素,以辣椒黄素的含量最为显著;此外还提取到了一种特殊的凌霄花红色素,其耐热性和耐光性都胜过常见的花色素,并且其性质不易受到酸性介质、还原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4、其他成分。除了上述三类,实验中还有提取到脂肪醇、脂肪酮和脂肪酸以及棕榈酸;另外还有一个环烯醚萜和七个环烯醚萜苷类;凌霄花中同样存在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糠醛、糠醇以及其衍生化合物;苯丙素苷也是从凌霄花粗提取物中分离而得的成分,其中主要一种为毛蕊花糖苷。 [2]

凌霄花的功效作用研究

凌霄花的入药历史从它拥有“凌霄”这个名字之前就已经展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有了凌霄花的药用,此时的凌霄花还在沿用其另一个古名“紫葳”,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到了《唐本草》中,凌霄花正式以现在的“身份”出现在“紫葳”的条目下,并有“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来记述凌霄花的药用部位。

《图经本草》中同样论述了凌霄花和紫葳的关系:紫葳,凌霄花也……依大木,岁久延引至巅……;最后在《本草纲目》中,对凌霄花的总结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认为凌霄花性辛,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辛散行血、破血散瘀、祛风凉血的功效。由于凌霄花能破瘀血、通经脉、散症瘕,消肿痛,所以在古代还常用作妇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妇科玉尺》里就有“紫葳散”之复方治疗血瘀闭经。而在此基础上,联合对凌霄花生物活性物质的实验结果数据,人们还证明了凌霄花及其制剂的现代临床新应用。

1、防治心血管相关疾病。凌霄花中三萜类化合物包含的阿江榄仁酸、熊果酸、可乐苏酸等成分具有相对高的人酰基辅酶及某类胆固醇转运酶的抑制作用,其中阿江榄仁酸表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优于其他五环类三萜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而人酰基辅酶和该类胆固醇转运酶在医学上被证明是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之一,因此凌霄花及其相关提取物对于研究防治高胆固醇血症药物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均具有重要意义。

凌霄花的水煎液制剂还能还能加快实验模型的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网状交叉点,扩张小血管管径,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达到改善血流循环的功效;小剂量的凌霄花粗提取物还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红细胞的造血功能,改善血管局部微循环,目前学者猜测这种功效的实现主要是凌霄花的黄酮类成分起到的作用。

2、抗氧化、抗炎;镇痛。凌霄花提取物能够对人体的皮肤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显著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及DNA断裂进而造成的细胞理化功能变异;可以清除脂质氧化而生成的活性氧和游离羟基,在体外实验中同样具有抗氧化性能。

凌霄花的喷雾制剂外涂给药能降低组织胺导致的实验对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降低其炎性肿胀程度;而内服给药则能明显扩大实验对象的疼痛阈值,降低其痛觉敏感度,还具有轻微的自主活动抑制性,表现出了低程度的麻醉效果。

另外还有报道凌霄花在对子宫收缩的调控上具有反馈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完整机理和具体细节仍然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空间。除此之外,人们对凌霄花的临床应用开发也仍未止步。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凌霄花:藤花凌霄的营养价值和药性药理)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凌霄花…雨中随拍!


相关视频

盛开的凌霄花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