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梵谷的椅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梵谷的椅子(伦敦国家美术馆,必看的100幅画-10)

是“一个灯芯草为底的木质椅子,全部为黄色,衬映著一面镶有红瓷砖的墙壁。[1]

1888年,梵谷搬到南法阿尔,他梦想建立一座“艺术村”,因而邀请高更前来共住。但很快的梵谷便与个性孤僻、狂傲的高更产生冲突,最终导致了梵谷割耳的自残行为,引起一阵骚动。

《梵谷的椅子》是高更抵达后的一个月,梵谷作的作品,这可称之为“无人的自画像”。

同时,他也画了另一张空椅子,叫《高更的扶手椅》,这空椅的意象是从哪儿来的呢?[2]

1882年7月,梵谷在一份英国的期刊《平面图》上看到一张《空椅》,那是由画家路可‧费尔德兹(Sir Samuel Luke Fildes﹐1843~1927)为小说家狄更斯画的一张椅子。当时狄更斯才刚过世,这件人已逝但精神却活著的作品深深的感动了梵谷。六年之后,这空椅的意象又回来敲打他的心门,他想像那种“无人”的肖像产生出来的震撼力,是那么强大又深远,因此他画的两张空椅,分别代表自己与高更。[3]

画家简介

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白羊座)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荷兰后印象派画家。[4]

1886年,梵谷去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谷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结束了一生。年仅37岁。

著名画作

《星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鸢尾花》,为保罗盖兹美术馆收藏。

《麦田群鸦》,梵谷博物馆藏。

《吃土豆的人》,阿姆斯特丹国立文森特·梵谷艺术馆收藏。[5]

名画赏兮

《梵谷的椅子》梵谷具体地解释(自己的椅子)它是“一个灯芯草为底的木质椅子,全部为黄色,衬映著一面镶有红瓷砖的墙壁。[6]

他“尝试通过干净的光线的色彩表现光线的效果。” (1889年1月17日,致提奥。)

这幅画可以让人彻底感受到颜色之厚重与简短粗旷的笔触,大半画面均由梵谷在此时期开始的迷恋黄色所占据,画面上的椅子看似角度歪斜,给人一种微妙的心理压迫感,而上头放置的烟与烟斗,仿佛反映了疯狂天才画家吴可避免的孤独。

收藏

年 份 : 约1888年

原 作 材 质 : 油彩.布画

原 作 尺 寸 : 92 x 73 cm

馆 藏 处 : 45室。伦敦国家美术馆 The National Gallery

(截至2017年5月,此馆藏移至43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