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梨园深深深几许(庞宇真)

梨园深深深几许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梨园深深深几许》中国当代作家庞宇真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梨园深深深几许

初登工作岗位,在市郊一个村落,距离市区约有五公里。是学区领导照顾,本区离市最近的学校。虽然亲人在市里,但下班天晚,天黑无路灯,于单身的年轻女孩来说,回家,不是首选。

学校位于村西五百米远的梨园深处,门前的土路,连接梨园,村庄。早晚,熙熙攘攘的干农活的人,来来去去。

校长热情,安排了一间办公室,有床,有桌椅,这就是我的办公室,也是卧室了。隔壁,住着小夫妻和一幼儿。斜对办公室的小屋,是厨房。厨房里有火炉、煤球,买来锅碗瓢盆,布置成家的模样。

白日里,同事们热情似火,对我格外照顾。馒头、蔬菜哪里去买,她们亲自领路;葡萄梨子无需操心,她们送到桌上。不必有任何设防,人心没有隔肚皮。温暖的集体,从学生到教师,我迅速转变。

一波同学来寻,校长热情地从办公室后的葡萄架上,剪下几串紫红紫红的大颗粒葡萄。一位女教师,从校园围墙后边的自家梨园里,摘来满满一大篮子个头肥硕的鸭梨雪花梨,咬一口,汁液横流。同学大快朵颐,满足了味蕾,也领略了同事们的热情。

八月十五,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却要孤身一人,不晓得以何果腹。念及,不仅悲从心底漫卷而来。临近放学,校长夫人,同样是同事的老师,真诚邀约中午去她家吃饺子。想到不该轻易麻烦他人,但面对真诚的话语,又少了顽固抵抗的气力。

热情与喧嚣,充斥了整座校园,也冲撞着我那颗初涉社会,不谙世事的年轻的心。白昼,就这样波澜起伏地奔流而过。

傍晚,曲终人散。铃声响过之后,一班的三十多个孩子排成长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出校门向东,跨过那条省道进村进家。本村的老师,三五成群,说笑着回家。外村的,也不过三五里,登上自行车,十几分钟也可进家。只有我,孤独的身影在落日的余光下,狭长而落寂。脚印里,写满了寂寞与孤凄。

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收音机,凡是能够发声的器物,一概不存在。“枯藤,老树,寒鸦,夕阳西下。”马致远的心境不过如此。好在,来时行囊中装进几本闲书,几本杂志,孤灯下的时光倒不至于难熬。从校长室借来《邢台日报》,副刊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吸引了我。忆上学时,班级的墙报上,无论是美句还是佳言,无论是诗歌还是哲理语丝,有抄来,更多的是自己写。天长日久,竟然增长了技艺,无畏于写文。机遇来临,正急于寻求排遣寂寞的出口。抄来编辑部的地址,看清编辑的大名,买来一沓信封邮票。孤灯下,或心潮澎湃,或心平如镜,心思落到纸上,成篇,删改,誊抄。第二天一早醒来重复一遍。反复中,一篇篇文在报纸刊出,《父女情深》《和尚·撞钟》等,几十篇小文,或记事,或抒情,或哲思,如雪片般寄到我的手中。

有人说:写作,是内心的孤独。我万分赞同!假如当时电视普及,我定会日日迷恋《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剧情。

如果二十年前有了这样的智能手机,我一定会在朋友圈里迷失,在腾讯新闻里沉沦,在小视频里笑哑嗓子,在一个又一个的微信群里无法自拔······真是那样,我纵然找不到今日之我了。

合住书本,熄灯准备。屋外的梨树枝头,鬼魂般,阴森凄厉的猫头鹰叫声传来,声声入耳。“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各种传闻接踵而来,入脑入心。内心战栗,瞬间毛骨悚然。在家也好,上学也罢,何曾独自面对如此凄清的境遇?更不曾身居树林深处,闻鹰深夜哀鸣。灭灯,捂耳朵,都无效。拉过被子,把自己裹成粽子,掩耳盗铃罢了,内心的惶恐不安,弥漫在整间屋子里。《聊斋志异》里,所有的狐仙鬼怪妖魔,此刻一窝蜂地涌入脑际。月黑风高,风声鹤唳,孤魂野鬼,所有儿时从中获取到的信息,潮水般满布脑海。害怕夜幕降临,必以泪洗面。漫漫长夜啊,哪天是个头?

初报到时,去当地派出所。指导员只是提醒过锁好门框,注意安全,不曾告诫过有鹰呀!感动于警察叔叔的暖玉温情,想做初生的牛犊不畏虎。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自下河知深浅。不处于此种环境,谁体会得到呢?此时才明白,派出所指导员的那句“有男朋友吗”的深意。熬夜到极限,终究昏昏入睡。喧嚣与孤独的交织中,个把月的时光飞逝。

两年后,一个温暖的男人渗入生活,这种夜的黑才告一段落。但梦中,此情此景依稀还有重现。稀释恐惧到骨髓里的噩梦,需要一些时间。常常自我安慰: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经历了夜的恐惧,才倍加珍惜这个男人温暖的怀抱。经历了夜的黑,才更加珍视梨园的人们的关怀。

这座校园,女儿生于斯长于斯。吃不动饭了,“来来来,我喂”,课间休息的阿姨走过来;“来来背首诗”,下课的阿姨抱她回办公室;“呢呢呢,曲项向天歌”模糊不清的发音,还是博得了阿姨们的喝彩;模仿阿姨指挥学生唱歌,逼真的手势,开启了音乐的追梦。

离开那个单位快二十年了,那所学校亦早已搬进村里,盖成了二层楼,梨园深处的校园生活一去不复返。但,那校园,那梨园,那课堂,那葡萄,那甜梨,那饭碗,那饺子,那唐诗······无一不在我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痕。

梨园深深深几许?

[1]

作者简介

庞宇真,河北邢台市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