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里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里美
原文名 Prosper Merimee
出生 1803年9月28日
巴黎
逝世 1870年9月23日
国籍 法国
职业 现实主义作家,剧作家,历史学家
知名作品卡门
高龙巴

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剧作家,历史学家。主要作品有收集出版的剧本集《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包括五个剧本)和历史剧《雅克团》,有长篇小说《查理九世的轶事》和中、短篇小说《马特奥·法尔哥内》、《攻占棱堡》、《塔曼果》、《高龙巴》、《卡门》、《伊尔的美神》等。[1]

梅里美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分子家庭,家境富裕。1819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同时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并对古典文学、哲学和各困的神秘思想多有涉猎,大学毕业后,他在商业部任职。1829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连续写出了一批成功的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马铁奥·法尔哥尼》,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之后他再接再厉,在同一年又完成了两篇杰作《塔芒戈》与《费德里哥》。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梅里美到西班牙旅行,结识了日后对他的生活道路很有影响的蒙蒂霍伯爵夫人一家,而且,西班牙之行还扩大了他创作的视野,带给他的小说以新西班牙题材和对西班牙风格的描写。1834年,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他漫游了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及土耳其等国。在对当地文物进行考察之余,他广泛接触各阶层民众,了解轶闻趣事、民问风俗,写了大量的游记,同时积累了小说创作的素材。 1870年病逝于法国戛纳。 [2]

人物经历

  • 1803年9月28日,梅里美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
  • 1812年,梅里美进入父亲任教的拿破仑帝国中学,成绩优异。在校期间,他经历了第一帝国的崩溃和波旁王朝的复辟,亲眼目睹他所在的学校更名为亨利四世中学。
  • 1819年,他中学毕业,原想继承父业学习绘画,后根据父亲的安排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但他真正的兴趣在文学方面。在大学的四年间,梅里美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从事语言的研究,学习并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与此同时,梅里美还致力于扩大知识面,研读各国的古典文学、哲学,甚至巫学,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广博知识。
  • 1822年夏天,梅里美同司汤达第一次见面。司汤达年长梅里美二十岁,当时已经是一位思想成熟的反对王朝复辟的积极斗士,并有了完整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梅里美从此接受司汤达的影响,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
  • 1825年5月,梅里美以"西班牙女演员克拉拉·加苏尔"为名,在巴黎发表了一部名为《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的作品。集子包括《非洲人的爱情》、《女人即魔鬼》、《西班牙人在丹麦》、《天堂与地狱》、《伊莱斯·芒多》五个短剧,内容轻松而稍带讽刺,具有异国情调和轻快自然的风格,与传统的古典主义的戏剧法则格格不入,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赢得了文艺青年的青睐,并受到舆论的好评。从时间上说,这个集子开了浪漫主义戏剧的先河。
  • 1826年,梅里美和德拉克洛瓦结伴去英国旅游,为时半年之久,有机会观看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这对他后来创作历史剧《雅克团》颇有影响。
  • 1827年,梅里美假托一个意大利政治流亡者之名,发表了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抒情民谣集《独弦琴》。歌德撰文向德国读者介绍集子,普希金也把其中一部分译成俄文。
  •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第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以后又创作了《卡尔瓦亚尔之家》。
  • 1830年,梅里美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了《古花瓶》、《一场赌博》,第二次去西班牙旅游。
  • 1831年,他本人开始在七月王朝政府机关里供职,先担任海军部主任秘书,后转入商业部。他同戏剧界人士经常往来,并与缪塞一起参加了文学家的聚会。同年他发表了《西班牙书简》中的《斗牛》、《一次死刑的见闻》两部分以及《论西班牙的绘画艺术》。这一年,他还结识了年轻姑娘杰妮·达甘(即后来的蒙蒂霍伯爵夫人),对她一见钟情,结为好友,并终生与她有书信往来,这些书信在梅里美死后以《与不知名的姑娘的通信录》(1874)为名发表。
  • 1833年9月,梅里美发表了中篇小说《双重误》,12月出版《西班牙书简》中的《巫婆》。
  • 1834年5月,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他担任此职后,成了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发掘、整理和保存法国古代文物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此时起直到1860年,梅里美走遍了整个法国,对历史文物进行考察,
  • 1834年,他去法国南部旅行,并发表了小说《炼狱里的灵魂》。
  • 1835年至1840年,他先后去法国西部、阿尔萨斯地区、法国中部和科西岛旅行,先后发表了《法国南部旅行札记》、《法国西部旅行札记》和《科西岛旅行札记》,以及《伊尔城的维纳斯像》。
  • 1839年,梅里美赴科西嘉岛旅行后,经意大利回国。在意大利期间曾在罗马与司汤达相处十天,然后偕同这位朋友游览了那不勒斯、庞贝、波佐利等地区。
  • 1830年以后,梅里美在学术方面相当活跃,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创见,他在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主要论著有《论罗马历史》、《论社会战争》和《关于中世纪艺术的考察》。此外,他还学习俄语,翻译了普希金、果戈理与屠格涅夫的小说,在《两世界》杂志上发表,使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得以在法国流传。相比之下,梅里美在文学创作方面就略显逊色。


  • 1840年《高龙巴》在《两世界》杂志上发表,1842年以单行本出版;1845年10月,《卡门》在《两世界》杂志上发表。梅里美因其在文艺领域的成就,1843年11月当选为法国碑文和美术学院院士,次年3月14日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 1849年,梅里美翻译并发表了俄国作家普希金的小说《黑桃皇后》。
  • 1869年5月,他又翻译出版了屠格涅夫的小说选集。
  • 1853年,梅里美的终身好友蒙蒂霍伯爵夫人的女儿欧仁妮·蒙蒂霍成为拿破仑三世的皇后后,梅里美当上了上议院议员,经常出入杜伊勒里宫、枫丹白露等地,并与皇帝、皇后共进晚餐。他在喜庆游乐、仪典宴会中耗费了不少年华,他作为文学家和学者的生命实际上已经终结,晚年只写出了《罗斯基》和《蓝色房间》两篇小说,编纂了一部《恺撒传》。
  • 1870年,普法战争中,他一直忠于拿破仑三世的宫廷,为了替皇后说情,他亲自去见梯也尔,直到9月8日才离开巴黎前往南方小城戛纳,9月23日在那儿去世。

[3]

个人生活

普罗斯佩·梅里美的父亲雷阿诺·梅里美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画家、历史学家。母亲是十八世纪童话作家波蒙夫人的孙女,也擅长绘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梅里美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了对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精深微妙的鉴赏能力。在政治方面,梅里美的父亲是一位顺应时代潮流的人,大革命期间持温和的共和主义态度,拿破仑执政后,采取拥护的立场,并成为拿破仑的崇拜者。梅里美的母亲也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忠实信徒。这种政治环境对梅里美政治态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过,梅里美的父母是较为典型的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直不参加激烈的政治斗争,而是以旁观者的眼光冷静地观察着十九世纪初叶曲折的历史进程和频繁的政权更迭。这种对政治若即若离的态度自然也在梅里美的身上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以后的生活和创作。梅里美是家里的独子,深得父母的疼爱,从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感情细腻、敏感的个性。

主要作品

作品名 题材 年份
《独弦琴》 民谣集 1827
《雅克团》 历史剧 1828
《查理第九时代逸事》 小说 1829
《马铁奥·法尔科恩》 小说 1829
《查理十一世的幻视》 小说 1829
《勇夺棱堡》 小说 1829
《塔曼戈》 小说 1829
《菲德里哥》 小说 1829
《古花瓶》 1830
《镶嵌画》 1833
《阴错阳差》 短篇小说 1833
《炼狱里的灵魂》 小说 1834
《法兰西西部旅行笔记》 笔记 1836
《伊尔的美神》 小说 1837
《科西嘉旅行笔记》 笔记 1840
《高龙巴》 小说 1840
《卡门》 中篇小说 1845
《黑桃皇后》 翻译作品 1849
《俄国文学与果戈里》 1851
《罗斯基》 小说 1867
《祖玛纳》 1867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由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的冲突来消解宗教的神圣和权威,是梅里美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主题。作者让世俗之情和宗教之情形成鲜明对照,对虚伪、残酷的宗教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答,肯定了对世俗之情的执著与向往,赞美了朴素、真诚、美好的人间真情。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文化精英,梅里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满,忧虑人性的沦落,他认识到以风俗的形式张显着原则和规范的民间道德中具有未被现代文明站污的东西,充满生命的庄严和力量的张显,故而有意借之来寻找人类迷失的自我,诊治平庸虚弱的资本主义文明。作者也含蓄表达了对吉普赛人边缘式的生存方式的批判,认为占卜、偷窃、抢劫这些与文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显然决定了他们在漂泊生活中难以彻底享受自由的幸福,而同时指出吉普赛人这些行为的选择也与欧洲中心文化对他们的歧视欺压有关。

梅里美在震慑人心的同时,更多地是期盼唤醒内在的沉沦。人都渴望着人性的自由与张扬,一方面人类的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需要法律道德来维护,另一方面文明人一味克制欲望寻求精神和灵魂的超越,根本上又遏制了生命,产生无数的痛苦,如何使社会更富人性化更具创造力?梅里美不加粉饰地表现各个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的习俗和道德,显然力图在现代文明和民间道德、蛮族伦理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异质文化的加入来激活稳定然而平庸的文明。 [4]

艺术特色

梅里美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地方色彩和异国情调,语言朴实凝练,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梅里美的小说主要有以下一些艺术特色:

首先,梅里美的小说写得简洁凝练,情节集中,毫无抽象的分析议论和冗长琐碎的细节描写。梅里美的文笔高度精练,惜墨如金,在短短的篇幅里表现出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深刻的阶级矛盾。

其次,梅里美在中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从而使法国中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梅里美无疑受到司汤达的影响。司汤达善于塑造具有异常毅力,敢作敢为的人,梅里美与此相似。与司汤达不同的是,梅里美不是从文明社会中去寻找这类人物,在池的笔下、这些人物都是不开化的"化外之民",他们或者是科西嘉岛上的山民,或者是非洲大陆的黑人,或者是没有祖国,到处流浪的吉普赛人,他们都远离文明社会,或者与文明社会格格不人。梅里美认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品性高于受到文明社会污染腐蚀的人的品性,他们的性格焕发出令人向往的光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而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他们。

第三,梅里美的中短篇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他是法国文学从浪漫主义发展到现实主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5] 梅里美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他追求具有冒险意味的异国情调和地方特色。他的小说不少都在异国它乡展开情节和描写,有的则是在科西嘉岛,甚至是在地狱,因此,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梅里美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还表现在他对神秘奇特事物和特殊性格的偏爱,对这类事物,他具有不可扼制的激情,往往敷以浓墨重彩。同时,梅里美又憎恶普通的生活,竭力同单调的日常生活决裂。梅里美尤其爱好神秘因素,在这一点上,他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相似之处。梅里美在评价屠格涅夫时说:"谁也不如这位伟大的俄国小说家那样,善于让心灵掠过朦胧的陌生事物引起战栗,并在奇异故事的半明半暗中让人看到不安的,不稳定的,咄咄逼人的事物组成的整个世界。"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他自己。梅里美对神秘事物的特殊的爱好,神秘气氛成为他多篇小说追求的目标,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神秘之美。

第四,梅里美喜欢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使小说具有可信性,并且以一种明显的客观性向读者展现故事的内容,增加情节的说服力,因此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在十九世纪受到作家们的喜爱。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就很喜欢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有一半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十九世纪的作家认识到第一人称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客观性,所以不厌其烦的使用这种叙述方法。

梅里美在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时,往往保留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有时,他以考古学家的真实身份在作品中进行考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怀有极大的兴趣。梅里美还不时用跟读者进行间接的对话来评判小说人物的行动。他以这种方法与小说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是小说情节的目击者或者介绍者,叙述的是充满戏剧性的浪漫故事,文字轻灵自如,典雅明快,不时闪现出现实主义的光辉和洞察力。

此外,梅里美还善于安排作品的艺术意境,他不会轻而易举地就让读者看透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真谛,而是不断的以一些富有启示性的描写挑起读者的兴趣,随着情节的进展,层层深入地把读者引人新的意境。

第五,梅里美善于进行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的心理描写。

梅里美的心理描写往往是简短的,不会连篇累犊,但是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6]

人物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对法国中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和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梅里美是法国第一位中短篇小说的大师,从梅里美开始,法国中短篇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人物评价

梅里美在文学创作上称不上伟大,然而却是法国19世纪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从与封建阶级作最后一次严重的较量到建立自己的巩固统治的时代,他的创作在思想内容上也经历了由批判过时的封建阶级到否定资产阶级文明的过程,而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家,他反封建的激情与锐气显然大大超过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因为他往往只是从某一个侧面对资本主义时代加以贬责。

文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