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梅茂县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中心,梅菉街道办,地处鉴江下游东岸,鉴江、袂花江、梅江、三叉江汇合处,吴川市区东南部,是吴川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吴川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梅菉地处低纬,南面濒海,季风明显,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长青,秋季是主要的台风季节。地质方面,著名的吴川—四会断裂带沿袂花江从梅菉西侧通过,全街道共辖18个社区居委会,88个居民小组。[1]

目录

概况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中心,梅菉街道办,地处鉴江下游东岸,鉴江、袂花江、梅江、三叉江汇合处,吴川市区东南部,是吴川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吴川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梅菉地处低纬,南面濒海,季风明显,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长青,秋季是主要的台风季节。地质方面,著名的吴川-四会断裂带沿袂花江从梅菉西侧通过。[2]

历史沿革

梅菉,原为圩名,在梅菉头,公元1621~1627年(明朝天启年间)(一说为1594年)迁龙窖(即今梅菉向阳市场附近),统称为梅菉圩。1926年梅菉划为独立市,下设康宁、义平、同德诸镇。1932年设梅菉市管理局,隶属民政厅。1947年为梅茂县治,1951年合诸镇为梅菉镇。1952年为吴梅县治。1953年为吴川县治。1958年吴川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梅菉划为公社。1961年复吴川县治,仍镇制。1996年吴川撤县建市,梅菉镇改为梅菉街道,辖18个社区,2002年正式行使办事处职能。

区域人口

全街道面积13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辖解放、梅岭、新文、红旗、东升、向阳、跃进、梅菉头、梅山、永红、廖山、梅北、城东、新城、城中、庐江、沿江、红新等18个社区居委会,88个居民小组,全街道共有街道、自然村701条。2000年有36442户,总人口117776人,其中男63001人,女54775人,城市人口104722人,农业人口13054人。2006年有46116户,总人口129073,其中城市人口115343 人,农业人口13730人。[3]

经济状况

梅菉交通便利,辐射四向,国道325线依城而过,广湛公路、梅化公路纵横贯穿镇内。东距广州市405公里,西到湛江市65公里,北往茂名市55公里,南至南海3公里,又依托广湛公路为干线与该市各镇公路连成网络,四通八达。

梅菉自古以来就是云、桂及广东省南部土特产与外洋货物的集散地,商业兴旺繁荣,素有"小佛山"之称。城内居民以手工业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已发展为以服务性工商业为主的城镇,由小手工业发展到多行业体系。工业有塑料制鞋、羽绒、造酒、制糖、铸造、食品、皮革、网业、造纸等。1978年以后贯彻改革开放的经济方针,镇办企业主要有梅菉玻璃厂、梅菉酒厂、梅菉彩印厂等。1981年梅菉广丰、跃进等民营鞋厂率先开办,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独具梅菉特色制鞋基地与鞋业市场。2000年以来,梅菉工业、商业和楼宇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兴旺。解放路、同德路是市区商业中心地带,港丰购物广场、爱家超市、同德城等大型商场在梅录迅速崛起。2004年和2005年,梅菉街道经济指标考核连续两年在湛江地区所有街道中排名第一。90年代后,农业相对于工业、商业发展比较缓慢,耕地和鱼塘面积逐年减少,主要农产品为薯类、花生、蔬菜。

2012年全街道完成工企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企业74家。

发展壮大工企业。继续加大扶持传统特色工业的力度,积极有效地推进民营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塑料鞋产业继续保持比较明显的集群优势,月饼制造业初步形成产业规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吴川市广福三鞋业有限公司。年内完成工业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 13.02亿元,增9.1%。

全面拓展第三产业。针对第三产业在我街道地处市区中心和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改善了市区商贸环境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辖区内商品流通活跃,市场兴旺繁荣。商贸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年内新增住宿餐饮限额以上企业吴川市金汇实业有限公司。辖区内共有工商个体户5429家,年内新增859家。

抓好财税征管和各项经济。一是积极培植财税创收。加大税收的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税收入。今年全街道镇级体制征收9066万元,镇级财政一般预算入库2004万元。二是各项经济良好运行。社保基金征收和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有所增长。社保基金入库16606万元,比去年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额4.83亿元,增长47.8%。

坚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区面貌有新改观

市政项目的筹划和建设稳健推进。充分发挥街道办和居委会干部的积极性,配合市政府致力于蓬吴线建设、滨江路拆迁、梅菉水闸、隔海河整治、同德城二期改造等的建设工作。二是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加强。投入8.5万元,用于街道责任路段和6米以下路段和农贸市场的卫生治理。三是城区基础设施有效改善。通过上级扶持和居民集资等途径,投入资金近63万元,铺设了坡心岭、塥塘一街、祖庙五巷、何屋底新村、黄竹尾村等硬底化道路共1.3公里。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作风建设有新亮点

优化自身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全局和领导街道科学发展的能力,建成了一个团结务实、朝气蓬勃、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同时,结合市第一书记挂点社区第一书记,社区第一书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社区党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建设,不断更新学习载体,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大力补充新生力量,激发组织活力。年内全街道共发展新党员36名;设立了街道党代表工作室,先后接待来访党员群众350多人次,为党员群众办好事实事100多件;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了网络教育功能。三是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公道正派地选好人用好人。2012年,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我们严格按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工委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票决、公示、任职"等程序提拔中层干部1人,其中中层正职1人。四是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今年10月,街道再次挤出资金,为街道退休的居委会干部购买了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2012年,湛江市老干工作现场会议在吴川举行,我们梅菉街道漳州街社区作为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活动示范点,接受了湛江老干局领导们的参观指导,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高度重视并自觉承担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纳入党工委、办事处及各部门整体工作格局,突出责任分解、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同时认真开展"信息促廉"活动及"村务e路通"工作,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通过全面清理农村"三资",强化"三资"日常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到位。

城市建设

1962年后,在镇南面陆续修建了解放路、新建路,70年代至80年代扩建了解放路、新建路、人民东路到大山江、人民西路到塘尾新地等处;80年代至90年代,又新开辟了盐仓岭、虎头岭、黄狗赶鸭岭、孖仔埇、广沿路、沿江路的住宅区和手工业、商业区。90年代初,开辟江心岛体育文化休闲区,搬迁解放路县体育中心,建成大富住宅商业区。2000年开始,先后进行解放路整治工程和同德路旧城改造工程。桥梁建设方面,1961年建成梅菉桥;1970年和1985年,先后建成下隔海桥、中隔海桥;1988年至1991年,建成山脚桥、小东江桥、小东江副桥、水口渡大桥和江心岛桥。[4]

文化教育

梅菉的民间艺术古朴绚丽、蜚声四海。飘色、泥塑、花桥并称为"吴川三绝",陶鼓、舞貔貅、花塔等民间艺术形式独具风格,传统的棚工建筑工艺名传遐迩。梅菉头、梅岭、瓦窑是粤西地区民间艺术重要的发祥地,2000年梅菉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2008年10月梅岭飘色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优秀奖、银奖、金奖;梅菉教育资源丰富,梅菉头社区是全省体育先进社区,街道辖区内有中学5所,其中省一级中学1所;有公办小学11所,其中湛江市一级小学4所。吴川市第一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文物古迹

梅菉有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颇多。位于梅菉头社区的梅麓祖庙和位于东升社区漳州街的天后宫既记录了梅菉先民的生活,也是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的据点;位于红旗社区先锋街的育婴堂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暨"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革命遗址;位于永红三街的"梅菉窑业工会"旧址,是大革命时期窑业工人的战斗指挥部;位于新文社区的隔塘庙是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和张炎将军的办公旧址。还有位于城东社区的传统佛教文化场所紫竹禅林和福英古庙,位于廖山社区的水月庵,位于向阳社区的中山纪念堂、国技馆,位于市总工会内的中山公园等。

政权机构

街道办事处在城区同德路40号,是市政府一个派出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是执行市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决策、命令,办理辖区内各种行政事务,发展经济、调处纠纷,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主任负责制,设街道办主任一名,副主任四名。街道办内设多个办事机构,主要有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综治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