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梁永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永镇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东南部,距巴城24公里。幅员面积70.81平方千米,东西相距40公里,与相邻的一县(平昌县)七乡镇(曾口镇、三江镇、羊凤乡、金碑乡、鼎山镇、平昌的兰草、澌岸)接壤。最高海拔(火烽山村谢家山)792米,最低海拔(砖房村竹筏溪)325米,平均海拔610米。辖23个村,两个居委会,146个村(居)民小组。

简介

梁永镇有浩浩荡荡的巴河流经梁永交汇嘉陵江;有巴顶公路、巴玉公路交叉纵横贯穿全镇;具有种植粮食、油料、茶叶、水果、蔬菜、蚕桑,养殖畜牧、水产等悠久历史。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

梁永镇总人口20234人(2017),全镇GDP总值11056万元,人均纯收入209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9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6万元。粮食产量9967万吨,;油料产量944吨;生猪年饲养量4.8万头,其中出栏3.7万头;乡镇企业907个,总产值410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3500万元;现有车站一个,有乡村公路116公里,交通运输货运量3.2万吨,客运量11万人.邮政业务量9.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年投资514万元,财政收入809万元.镇级债务余额91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5000万元.有学校27所,教师195人,在校学生3205人,其中中学在校生976人,小学在校生2320人。有乡镇卫生院2个,医生65人,病床35张。[1]

历史

梁永镇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东南部,距巴城24公里,东与曾口镇和金碑乡接壤,南与顶山镇、羊凤乡毗邻,西与恩阳区玉山镇、三星乡抵界,北与三江镇相连。全镇幅员面积70.81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有人口20234人(2017)。集镇规划区达5平方公里,建成区达2.2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达0.9万人。2012年国内总产值2.58亿元,财政收入达29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1元,年末储蓄余额达2.2亿元。

梁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梁永河古名梁大溪。传说因河中曾现莲花,故取名莲花河。梁普通6年(公元525),于梁大溪西3里设置梁大县,属归化郡。至承圣元年(公元552)废汉昌县,移梁大县于汉昌县治(今巴州区),在此建县历时27年。民国初成立梁永河乡。1950年属第三区(治鼎山)。1951年,改属第三区(治曾口)。1989年,原双凤乡合并于梁永,成立梁永镇。1995年,双凤恢复建制乡,剥离梁永。2005年3月撤乡并镇,原独柏乡整体合并于梁永镇至今。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李家大院根雕、书画、摄影和盆景文化艺术;这里有倍受欢迎的老年大学;这里有丰富多彩的王兵生育文化大院;这里有香火鼎盛的观音寺、龙神殿、圣水洞和火灵山。[2]

物产资源

在浩浩荡荡的巴河流经梁永交汇嘉陵江;有巴顶公路、巴玉公路交叉纵横贯穿全镇;具有种植粮食、油料、茶叶、水果、蔬菜、蚕桑、养殖畜牧、水产等悠久历史。经济发展

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同时,拥有年销售收入2273万元、创汇254万美元、交税金203.4万元的省级“先进企业”、“科技明星企业”、市级“十强民营企业”——永益丝绸公司;拥有开发利用巴河流域丰富的沙石资源的三家沙石厂、两家水泥预制板厂,年产值800万元,创税10万元;拥有年产量500吨、销售收入120万元、创税21万元的梁永醋厂;拥有新开发的李家坝长1.5公里的工业、商贸新区,可广泛吸引外来客商和本地能人志士在新区建房、经商、办企业。已成为巴州区工业强镇之一。

人口情况

梁永镇下辖莲花溪社区、柏茂社区、梁广村、玉林村、斑竹村、六合村、双狮村、广林村、连山村、青狮村、铜鼓村、升平村、石船村、福村、宏福村、金浪村、笔山村、鹦鹉村、驷马村、寨门村、砖房村、石垭村、园堡山村、火峰村、黑潭村。

截止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7335户,总人口30378人,其中非农业人员3758人,农业人口26620人。从业人员1202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6349人,从事第二产业3087人,从事第三产业2590人,全镇GDP总值9960万元,人均纯收入1928元。粮食产量16199万吨,人平产粮600公斤;油料产量1027吨,人平39公斤;生猪年饲养量5.4万头,其中出栏3.68万头;乡镇企业821个,总产值5861万元。现有车站1个,乡村公路116公里,交通运输货运量3.2万吨,客运量11万人,邮政业务量9.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年投资520万元,财政收入416万元,有学校27所,老师189人,有乡镇卫生院2个,医生65人,病床35张。

发展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梁永地处渠江流域巴河中段,平均海拔550米。终年气候宜人(常年平均气温达20摄氏度),日照充足,农林丰茂(森林覆盖率达58 %),自然环境堪比天然氧吧。梁永系巴城通往鼎山、玉山及仪龙等二十多个乡镇交通咽喉,境内交通公路横纵交错,四通八达。23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即将竣工的“巴-南-广”高速公路,途径金浪、六合等4个行政村,出口建于梁广村。巴玉、梁顶两条县道公路横贯集镇及10个行政村。梁永集镇日均车流量达1500车次,人流量达3000余人。梁永土地辽阔,土质肥沃,砂石、木材、劳动力等资源丰富,现已形成以商贸物流、生态种养殖、建材加工、生物能源开发等四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气、通讯全通,不仅是商贸重镇,更是一个环境优美、令人向往的居住城镇。

商贸物流繁荣,服务功能完善。梁永现有200多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粮食、蔬菜、日用品交易量大。是巴州区东南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完备的供电、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客货运输,为梁永镇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梁永镇设有便民服务中心1处;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有镇级卫生院2个,有职工65人,病床90个;25村(居)均设有卫生服务室;有文化站1个,各村(居)都设有文化活动室;有广播电视站1个,户户能收看到70多套卫星电视节目;现有自来水厂2个,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境内设有35kv变电站一座,年供电能力为2000万千瓦时;境内各类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齐全。

规划管理科学,创新能力较强。2010年来,镇党委政府高标准编制了《梁永镇经济发展全域规划》,修订编制了《梁永镇总体规划》,对梁永镇的用地规模、行业布局、镇区街道、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发展前景等作了高标准的详尽规划,力争到2020年把梁永镇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富有活力和现代化气息的巴州区最具特色的宜商宜居重镇。在创新能力上,一是干部选拔使用大胆使用能人。启用了在外务工的富翁和企业老总回镇担任村(居)书记、主任,使落后村(居)很快改变了面貌。二是大力发挥本地经济发展优势。规模流转土地3000亩,规模发展红心猕猴桃、花椒、新疆薄壳核桃、金银花、烟叶、商品蔬菜等5000亩。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年均带回财富1.1亿元。三是社会管理大胆创新。健全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安全信访稳定责任机制和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体机制,有效地建立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实现了辖区内和谐稳定。[3]

建设发展

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取国家财政补助、受益群众自筹资金,新修村社道路135公里,硬化村社道路65公里,村村社社通了公路;维修整治病害塘库45口,新修山坪塘17口,维修水渠25公里,保证了农民生产用水;新建自来水厂2个,建机压、手压、卫生井4000余口,解决了2.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高、低压线路200多公里,全面完成了全镇农电网改造,供电入户率达到100%。

全力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引进四川食天食品有限公司,在双狮村投资2000万元建成1000亩以花椒种植、生态土鸡养殖、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已招引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梁永,投资1.1亿元在镇区建成生物油厂一座,年产生物柴油30万吨;引进植元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引领发展猕猴桃专业合作社5个,连片规模种植优质猕猴桃2000亩,三年内达到5000亩;引进业主规模种植食用菌,年创收30余万元。同时,巩固发展以砂石、页岩砖、草纸、食醋生产的工业企业18家。新兴的工业和产业园区解决了1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倾力打造推进集镇建设。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受益居民自筹、社会募集等方式筹集资金450余万元,完成了梁永集镇莲花街、驷马街、将军街、独柏集镇柏茂街等四条街道的路面、管网、附属设施的改造,已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新建车站1个、新建农贸市场2个;投资278万元,新建垃圾处理场2个,日处理垃圾85吨;投资600万元,建成天然气站1个,日供气量可达5000方。同时,投资22万元建成天网工程,为集镇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两个集镇的建筑,均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设计改造。高楼林立、美观靓丽。

奋力启动农村新居建设。莲花社区、柏茂社区等2个中心社区和主要街道沿街房屋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石垭、升平、斑竹等村新建川北民居聚居点600余套,吸引了3000多人搬进了新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极力完善各项社会事业。2010年来,中小学教学楼、教师中转房、学生食堂建设达标;2个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完善,村(居)卫生服务室齐备;敬老院即将竣工;银行、邮政、电信、广电、工商、税务、法庭、物价、派出所等单位入住齐全。各项社会事业日趋完善。[4]

建设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兴镇富民为主题,突出生态种(植)养(殖)、商贸物流两个重点,积极实施“农业固本、商业兴镇、物流活镇、产业调整、改善民生”战略,着力打造“商贸、生态种养、工矿”三大产业,努力实现商贸重镇的目标,把我镇建成“市场竞争有序、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城乡一体融合、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重镇。

奋斗目标:201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速度达30%以上,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达10%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平均每年要递增长30%以上。到2015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 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社会消费总额平均每年增长20%;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

具体措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筑牢镇域经济发展基石。

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坚持以科学养殖生猪、家禽、渔业为骨干,带动肉牛、黄羊、黄鳝等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培育养殖业产业集群,实现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

突出发展经济林果。打响红心猕猴桃、优质花椒等品牌,发展优质干鲜核桃等杂果,提升多种经营生产水平和质量。

确保粮油稳定增长。发挥地域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优势,稳定面积,科学栽培,主攻品质,增加播面,确保粮油生产安全,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资源。

建设工业强镇,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不断扩大镇内建材加工、矿产开发、商贸物流等发展规模,带动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培育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发展矿产集团经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行新工艺化开采、规模集约化发展,为全镇建材工业提供丰足的原材料。

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建立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包括人才、劳务、技术和融资市场等,拓宽镇域餐饮、商贸、物流、运输、金融等三产业服务,不断提升商贸城镇品位,在镇区扶持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层次,着力发展粮油深加工、果汁、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引领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加快城镇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

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牢固树立大项目孕育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意识,营造客商放心投资,舒心发展的环境。继续做好招商项目的筛选、论证、包装和储备,创新招商引资推介方式,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树立城镇经营化理念,多渠道筹措镇区建设资金。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以产权和基础设施招商为突破口,开放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对镇区公用设施和国有集体土地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出让冠名权等多种办法,筹集城镇建设资金。

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集镇道路建设,配套建设文体活动广场、生态休闲广场等现代文化活动设施,提高城镇品位,抓好集中供排水排污、能源天然气利用、垃圾污水处理、农贸集散、防洪堤坝、广电网络、文体科教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载体功能。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推行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流通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扩大绿化面积。巩固镇区三条街道绿化成果,辅射周边规划区造林绿化,提高人均绿化占有面积,使人均绿地面积在两三年内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提供医疗保障。以梁永镇中心卫生院为依托,扩建改造门诊部、住院楼;健全村级医疗卫生网络,为镇区居民和农村人口提供健康保障。

优化卫生环境。继续加大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巩固保洁队伍,增建环卫设施,提高镇区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

切实加强领导,为小城镇综合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振兴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镇党委、镇政府将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工作人员队伍,健全长效机制,并具体组织实施。

相关视频

谱写梁永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