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披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梁披雲 |
梁披雲,學名梁龍光,又名梁雪予,1907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2010年1月29日上午9時許在澳門逝世。長時間居住在澳門,著名詩人、國學大師、書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基本內容
中文名:梁披雲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2010年1月29日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又名:梁雪予
出生地:福建泉州市永春縣
國籍:中國
主要成就:創辦黎明大學,全國政協六、七、八屆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澳門歸僑總會創會會長,澳門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書譜》雜誌社社長
學名:梁龍光
社會經歷
梁披雲,國學大師,全國政協六、七、八屆委員,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推委會委員;梁先生書法自成一家,任書法界著名雜誌香港《書譜》雜誌社社長多年,為全國僑聯顧問,東方文化研究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澳門歸僑總會創會會長,澳門福建同鄉會會長,澳門筆會創會會長,澳門中華詩詞學會會長,澳門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名譽教授,澳門大學榮譽博士,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黎明大學名譽董事長、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個人經歷
6歲入村塾,9歲轉新式學校,16歲入武昌師範大學,翌年轉上海大學學習。「五卅運動」初起南下宣傳,其間曾就讀於廣東大學,旋復北返上海大學,20歲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後兩度留學日本,最後為東京早稻田大學大學研究生。23歲從事文教工作,歷任泉州黎明高級中學、荷蘭棉蘭蘇東中學、馬來西亞吉隆坡中華中學、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國立海疆學校校長及吉隆坡《益群報》、印尼《火炬報》總編輯。後曾在四川、福建等地任職。幼承家學偏口才嗜書法,初習歐、褚、李(邕)、顏,繼及蘇、米、趙、劉(墉)。東渡扶桑前得碑帖一篋,閒里臨池,愁中讀碑,興至筆追,自是極受啟迪。後又得于右任親授,始悟懸腕運筆之道。書作以行草見長,結體嚴謹靈活,運筆之道。書作以行草見長,結體嚴謹靈活,運筆內勁外秀,雋永多姿,風貌別具。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國際書法展及各省市自治區舉辦的書法展覽,並在多種報刊發表,為博物館、藝術館、紀念館收藏或被碑刻。曾與二三知好創辦香港《書譜》雜誌。工舊體詩詞,積稿千餘。精於書法篆刻理論,主編出版《中國書法大辭典》《中國篆刻大辭典》等。
個人榮譽
2002年2月獲澳門特別行政區頒發的銀蓮花勳章。
2007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頒發的大蓮花勳章。
相關內容
梁披雲原籍福建泉州永春,20年代初就讀於集美中學。海內外知名的詩人、書法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原名龍光,別號雪予,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常委、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黎明大學名譽校長。他僑居澳門,心繫祖國,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深切關懷桑梓教育和福利建設,積極推進社會改革和祖國統一大業,並為祖國經濟發展引進外資作出重大貢獻。
他大學畢業後,曾兩度留學日本。1929年春,他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馬敘倫的指導下,與當時的社會知名人士創辦了黎明高中,首任校長。這所學校在文化古城泉州發出閃光異彩,一時學者專家雲集,學術研究氣氛濃厚,學生思想活躍,教育革命烈火熊熊,與當時曉莊師範(南京曉莊學院)、立達學園遙相呼應。該校培養出一批勇於開拓和創新的人才,成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幹力量。
黎明高中因開展揭露當時黑暗統治的活動,於1934年7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查封。他南渡至吉隆坡尊孔中學任教,兼任《益群報》總編,從事救亡活動;後往印尼棉蘭任蘇東中學校長,創辦《蘇東月刊》。1939年秋,他與當地僑領創辦中華中學,首任校長。他針對不同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弘揚中華文化,致力華文教育,學校朝氣蓬勃,星馬及荷印青年紛紛來校就讀。他以學校為基地,為聲援祖國抗戰,積極開展抗敵後援會工作,並親自選授毛澤東《論持久戰》、介紹斯諾的《西行漫記》,激發華僑同胞愛國熱情,共赴國難。
1944年,他回閩任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校長。次年調任海疆專科學校校長。他對海疆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作了更明確的闡述,他認為「海疆的範圍,不限於台灣,海疆建設,更不限於沿海,海疆學校的教育,應以培育海外建設人才為其主要目標」。遂即擴大招生範圍,兼收南洋僑校學生,期望他們畢業後能適應海疆建設的需要,與僑居地各界人士融為一體,為僑胞的生存和經濟繁榮作出貢獻。海疆學校雖僅存六,卻培育了八百多學子,遍布全球各地,有些已成為知名學者,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有些是各級領導幹部,都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貢獻。
1981年,梁披雲回泉州創辦黎明學園,發揚黎明高中的優良傳統,為培養各類建設人才作出貢獻。1984年春,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黎明學園的基礎上創辦了泉州黎明職業大學,首任校長,為泉州市經濟建設培養又紅又專的實用型人才,把黎大辦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外向型的現代化職業大學。該校現已培養了2100多專業人才,他們離校後已作出業績,受到各界的好評。
他關懷家鄉文教事業的發展,號召永春海外僑胞捐資興學,提出「思本、愛本、固本」的倡議,得到海內外鄉親響應,紛紛捐建大、中、小學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科學館,修建有危樓的小學十多校,為家鄉教育作出重大貢獻。
梁披雲在漫長的征途中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向垂死時代衝擊,為黎明的曙光呼喚。他在創辦黎明高中時就提「奮鬥便是生活」。他不屈不撓地衝破重重險灘惡浪,嘔心血,傳播進步思想,執着追求真理,莊重地向青年學生宣告:「我們要迎着黎明的光輝,把春天的種子,播遍全世界。」60年後,他仍以此語為黎大首屆畢業生題詞,激勵他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他始終置身於革命運動之中,竭盡全力實踐他的豪言壯語,如1925年「五卅」事件,他宣傳組織群眾,反對日本侵略,聲援上海工人罷工,南下進行愛國宣傳。他辦學,主張「兼容並蓄」和「學術自由」,使學校為大家提供自由探索真理的環境。如在海疆學校內,容許各流派學說傳播。當時馬列主義是個禁區,他卻支持進步教師結合有關課程介紹馬列主義學說,他還通過其他渠道購買上千進步書刊和蘇聯小說,引導一大批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
他在海疆時多方保護革命力量,支持進步學生愛國活動。在任省教育廳廳長時,暗中支持1948年夏「福州四院罷教、罷課、罷研、反飢餓鬥爭運動。」是年春,福建學院學生因買不到平價米行將斷炊,而福州某海軍司令部卻在家大宴賓朋,群情憤怒,部分學生衝進司令公館,掀掉筵席,打毀家具。省保安處和福州市公安局要搜捕肇事學生懲辦。披雲挺身而出,為學生說話:青年血氣方剛,他們沒有飯吃,一時過激行為,情有可原,應由學校進行教育,按校規處理,不能抓人。事後由該院領導向李某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而告終。無數事例體現了他是一位堅持真理,支持進步,關懷青年、傳播革命種子的教育家。
梁披雲也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的詩詞,感時撫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尤其是紀游詩,情景交融,清新雋永,深為名家、士林推崇,被譽為近代山水詩和古體詩之高手。他的《雪廬詩稿》去年秋已由澳門文化司署出版發行,引起國內外文壇強烈的反響。赴老朴初致函:「彌欽愛國至忱,更佩雅人深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雪廬詩稿》是他詩作的集中代表,收錄了他自1928年至1949年的劫餘詩稿及50年代以來的歷年佳作。時間跨度長達60年,自始至終貫穿着時代的主旋律,洋溢着愛國愛鄉的熾熱之情。去年九、十月間他先後在黎明大學和廣州圖書館舉行《梁披雲詩意書畫展》更得到海內外廣泛的響應。從伊犁河畔到東海之濱,從內蒙草原到閩粵山地,從星州港澳到寶島台灣都有書畫作品參展。他們共同以梁詩為題材,各盡才思,各獻技藝。此乃《雪廬詩稿》之延續和發展,亦探索詩畫結合,弘揚中華文化之一盛舉。
梁披雲的書法,早負盛名。他於1974年在香港創辦《書譜》社,出版雙月刊,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弘揚了中華書法藝術。他主編的《中國書法大辭典》在我國尚屬創舉。它是一部集介紹與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專業辭書,共收辭目13000餘條,220餘萬字,附圖2500幅,堪稱研究書法藝術之津梁,考索書法藝術之瑰寶。
晚年
他已是耄耄高齡,還風塵僕僕,奔波海內外,輾轉東南亞、美國等地,為發展中華教育事業,[1]加速四化建設和為祖國統一大業而不斷努力,實踐他「奮鬥便是生活」的銘言,真可說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
出處
摘錄《桃李爭艷》第一集,1993年出版。
參考文獻
- ↑ 它常被梁披雲、梁靈光昆仲:豪傑兄弟共築家國夢,騰訊網,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