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梁上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上国(1750~1818)字斯仪,一字九山,清福建长乐人。

生平简介

少为大兴朱珪所赏识,入读书社。乾隆四十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习“国书”。散馆,改除大学士;于敏中惜其才,奏请留馆学习。寻以忧归。五十五年,再散馆,授编修。嘉庆二年,转御史。六年,巡视济宁漕务。七年,迁给事中,复除内阁侍读学士。九年,迁太常寺少卿,复迁奉天府丞。十二年,内迁詹事府少詹事,稽察觉罗官学。十四年,以前失察通仓盗米,罣吏议。十五年,复补内阁侍读学士。十八年,擢太仆寺少卿。是秋,奉命督学广西。十九年,晋太常寺卿。二十年,卒于官;年六十八。

上国关切福建及邻近地区的事务。他上疏建议清廷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把噶玛兰地区收入版图,加强管理与开发,并建议鼓励当地民众开垦荒地,归民所有,未垦之地则实行屯田。嘉庆十六年总督汪志伊、巡抚张师诚议定在台湾噶玛兰丈量田地,置官管辖。嘉庆十八年梁上国督学广西,革除时弊。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庆远试院,时年68岁。

生平质直好学,不蹈脂韦,好面规人过。治经,不苟同于人。古文“尚书”自阎若璩疏证出,同时毛奇龄“冤词”、朱鹤龄“埤传”仍以孔安国传为真本;自后学者尊信阎氏无异词。上国著“古文尚书条辨”八卷,力攻阎氏;惟语多嫉激,世鲜好之。大兴翁方纲序其书谓:‘古文诸篇皆圣贤之言,有裨于人国家、有资于学者,不宜轻议。阎氏多嫉激语,故梁子亦嫉激以敌之。此非梁子之过,阎氏之过也’。然上国之学不尽同于奇龄,有驳“毛氏大学证文”一卷。[1]

“碑传”

诰授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广西提督学政梁公上国墓系铭陈寿祺 太常梁公既卒之明年(丙子)九月,将窆于福州西郭外祭酒岭之阳;其孤来请铭,且曰:‘将托是以献史馆’。寿祺乃谨系其世次、讳官,叙而铭之。 叙曰:公席十馀世逢掖之泽,郁久而光,笃生贤俊。少为学使者纪文达公所赏,颜其堂曰“书香世业”。迨入翰林,习“国书”。散馆,当改除金坛;于相国惜其才,请仍留庶吉士。故公于“国书”最明,乡后辈经公讲画,皆掇高等。既丁内艰,寻以父疾,乞养居里十二年而后还朝。当是时,公有晜弟五人,侍奉非不足;而公独不忍贪禄以违其亲,可谓孝矣。公质直好学,不蹈脂韦,不设戟级。与人交必信,面规人过而人不怨。自陟台垣、历宫詹,所建白多详至。方楚、蜀用兵累年,诏台臣极陈得失。公上疏言平贼六事,曰正罪名以申国法、尚谋议以筹胜算、设统帅以一兵权、添士卒以壮军威、杜冒滥以收实用、妥招抚以净贼根。上览疏动容,趣令更立法纪,悉如公所画;军政由是始肃。卒所以翦除芽蘗、保大定功,自公发其谋也。闽南奸民结、通兵役,号曰“天地会”,蔓延他郡,肆抄掠;有司匿不闻。公从乡人访得其实,疏请饬大吏密察掩捕;获其渠,馀解散,一方赖以安。巡视南城,以为所辖六门郭外辽阔、多岐径,奸慝易溷;因请分村落、定坊户以便稽察,汰冗役、设乡约以资讲谕,参用保甲法而通变之。格吏议,不果行。后十馀年,逆贼林清构煽,营窟适在近郊;乃服公之先见,比于曲突徙薪焉。巡视漕务,厘积痼、革陋规、柙仆隶;复浚引河、施遏坝,运道以利。勘泉于盛暑中,奔驰数百里,虽疾不辍。上闻,嘉悦之。稽察旗学,条上四事,曰专教习则偷旷除、立多师则迪导广、增学额则劳来周、修黉舍则规橅整。其他落落大者,若请续修“大清会典”、收抚台湾山后噶吗兰,皆见施举,裨国家大计。公之事君忠而能谋如此。所交乡■〈尚阝〉诸君子及辇下贤士大夫,每从之博谘当世急务与桑梓利病,汲汲以济时为心;故不为矫激沽直之行,而谠论未尝不见纳于明圣也。公分校乡、会试,得士多知名;今东河总督九江李公鸿宾,其显也。服官四十年,廉约如韦布,颜所居曰“四知”。为学政,黜浮诡、勤考校、剔弊习。试期,辄终日冠服坐堂皇;夜分少假寝,或兀坐待旦,无倦容。有诮公自苦者,而公卒忘身尽瘁以殁。呜呼,哀哉!寿祺于公为后进,又与公诸从子交,习见公生平无嗜好、持躬接物一出于 礼,盖优为乡人士式;公逝,而典型不可复睹矣。呜呼,哀哉!公所著有“驳阎氏古文尚书疏证”五卷、“驳毛氏大学证文”一卷、“进御诗赋”一卷、“山左游记”一卷、“辽潘游记”一卷、“粤西游记”一卷、“诗文集”十馀卷;又“国朝闽海人文”五卷、“数目通典”十馀卷,未完书。 系曰:公姓梁氏,讳上国,字斯仪;一字九山。其先,福州长乐人;国初,徙居省治。十五世,皆为郡、县诸生。曾祖澄漪、祖邦柱、考剑华,并赠通议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妣林氏,赠淑人。公于次四。未弱冠,补县诸生。乾隆三十三年,与仲兄同举于乡。四十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仍留学习。四十四年冬,丁母忧,归。服阕,以父疾乞养;寻丁外艰。五十五年,再散馆,授编修,分纂“国史”。五十七年八月,分校乡试,得士林芬等十三人。嘉庆二年,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六年,分校会试,得士冉永淦等十七人。是秋,充“会典”提调,巡视济宁漕务。七年秋,迁工科给事中。冬,除内阁侍读学士。九年夏,除太常寺少卿。秋,拜奉天府丞兼提督学政。十二年,内迁詹事府少詹事,稽察觉罗官学。十四年,奉命祭告北岳、河渎及历代陵寝。是冬,以前失察通仓盗米,罣吏议。十五年冬,补授内阁侍读学士。十八年夏,擢太仆寺少卿。秋八月,提督广西学政,晋太仆寺卿。十九年,晋太常寺卿。明年夏五月二十八日,以劳卒于嘉远试院;春秋六十有八。娶许淑人,山西闻喜县知县崇楷女。子三:云铣,乙卯举人;云镶,附贡生;云镛,太学生。女子子三,婚姻皆名门。孙三:尧辰、口辰、拱辰。 铭曰:性之温,德有隅;志之洁,行有枢。学之笃,刊皮肤;言之忠,安盘盂。好正直,天所孚;发文章,帝所愉。古醇听,执其符;身可灭,道不渝。名山迢迢,谥自前儒;此吾九山先生之系庐。 --见“碑传集”卷五十七“科道”(下之下)。[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