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营民族中学
简介
1952年迁址于桐子营村龚家院子。1954年秋,桐子营乡政府发动群众垦荒平洼,捐献资料,在龚家院子的后面——龚家堡(现校址)拓宽校园,扩建校舍,初小演变成一所完全小学。文革期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办学要求高涨,完小逐步演变成一所“戴帽中学”。1975年行政区划(撤区并社),桐子营公社所在地——桐子营村成为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戴帽中学”随之更名为“桐子营中学”,1996年桐子营侗族乡建立,“桐子营中学”更名为“桐子营民族中学”。
发展
学校在演变过程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逐年变化,教学设施齐全,育人环境日益改善,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四百余人,教职工四十余人。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1],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校内抓管理,校外树形象,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使我校集县“绿化合格学校”、县“德育先进单位”、省“《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专题研究先进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和“教学质量优胜学校”等荣誉于一身。特别是在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迅速崛起,改修了进校公路,新征地10余亩,新建运动场一个,新建学生食堂一栋。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桐子营民族中学建校五十余年的风雨历程里,为桐子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合格的劳动生力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人才,现在全校师生正为建名校、树名师、育名人、创科研性学校而奋斗。
参考文献
- ↑ 职场人生 || 服务是什么?什么叫服务到位? ,搜狐,2019-09-30
- ↑ 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条件,豆丁网,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