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花長白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花長白蚧

形態特徵

雌蟲介殼暗棕色,紡錘形,蟲體在介殼下面,很小,體外覆有一層灰白色蠟質介殼。雌蟲體長約1毫米,黃色,口針很長,無翅。雄成蟲介殼較瘦長,白色,雄蟲體長約0.5毫米,有一對透明的翅,體淡紫色。卵橢圓形,淡紫色,長0.2~0.3毫米,孵化後,卵殼為白色。若蟲橢圓形,長約0.25毫米,淡紫色或黃色,初孵化時若蟲有觸角及足,待固定分泌蠟質後觸角及足退縮。蛹細長,紫色,腹末有一針狀交配器。

發生規律

在長江以南一般每年發生3代,大多以老熟若蟲和蛹在枝幹上越冬。4月份成蟲羽化,並開始產卵。第一代若蟲在5月上旬開始發生,第二代若蟲在7月上旬開始發生,第三代若蟲則在8月下旬開始發生。若蟲在晴天中午孵化最盛,剛孵化的若蟲爬行數小時後,口針插入桂樹組織,分泌[[]]蠟質,形成介殼,不再移動。固定的部位,因代別、性別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第一、第二代在枝幹和葉片上都有,雄蟲多在葉緣鋸齒間,雌蟲則在枝條上部和葉背主脈兩側,第三代雌、雄蟲大多在枝幹上。 [1]

分布與危害

長白蚧是我國南方普遍分布的蚧類害蟲,尤其是在長江流域為害相當嚴重。其寄主種類極多,除桂花外,還可為害蘋果、梨、茶、柑橘、含笑、花椒、龍眼等數十種經濟樹種。其若蟲和雌成蟲常年附着在桂花的枝葉上,用針狀口器吸取汁液,使樹勢衰退,葉片脫落或捲曲,特別在冬季落葉更嚴重,常使枝幹枯死,開花減少或停止,鮮花產量下降。[2]

防治方法

(1)進行苗木檢疫

新區發展桂花,應從無長白蚧的地方調進苗木和插穗,否則應徹底進行藥物消毒,以免後患。

(2)加強園林管理,氮肥不宜過多,剪除徒長枝和蟲害枝。

(3)藥劑防治

根據介殼蟲的各種發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噴藥。因此時大多數若蟲多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介殼更未形成,用藥仍易殺死。如用國光必治(40%啶蟲毒)1500-2000倍液,每5~7天噴一次,連續2~3次。由於若蟲孵化期前後延續時間較長,要7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

(4)保護天敵

長白蚧的天敵種類很多,如紅點唇瓢蟲和橙額跳小蜂等。因此,在噴藥時,應選擇在益蟲不活動的階段(如卵、蛹)或潛伏在長白蚧體內時(寄生蜂的寄生階段)進行,並選用殘效期短的藥劑,以保護益蟲免遭大量殺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