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桂枝,中藥名。屬樟目,樟科中等大喬木;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頂芽芽鱗寬卵形,綠色的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花白色,長約4.5mm;果橢圓形,成熟時黑紫色,無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產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曬乾或陰乾,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的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等。[1]
目錄
中藥概述
桂枝為樟科喬木植物肉桂的嫩枝(通常於春季刈下)。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1.發汗解肌:用於風寒表證,風寒傷於肌表,而為身熱頭痛、惡寒惡風等證,無論有汗無汗,皆可應用。如(<傷寒論>桂枝湯)。
2.溫通經脈:用於寒濕痹痛及血寒痛經、經閉等證,有溫通經脈和溫散肌表風寒的雙重作用。如(<傷寒論>桂枝附子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桂枝茯苓丸、四逆湯)。
3.通陽化氣:用於陰寒阻遏,水濕不化的痰飲喘咳及膀胱蓄水、小便不利等證,能溫通陽氣,以增強化濕行水作用。如(苓桂術甘湯、五苓散)。
藥效鑑別
桂枝入血分,外行肌表,橫走經脈肢節,長於發散肌表風寒而利關節、止痛;借其溫通之性,又有活血通經之功。本品是一種作用廣泛的藥物,非解表而已。
臨證應用
1.寒濕痹痛:關節筋骨或肌肉疼痛酸麻、局部微腫、遇寒更甚,纏綿難愈(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肌肉風濕),常用大劑量之桂枝配附子,防風,秦艽,靈仙,防己等,使之微微汗出;
應用與配伍
1.用於風寒感冒。本品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
如治風寒表實無汗者,常配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若治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
2.用於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常與枳實、薤白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每與白芍、飴糖同用,如小建中湯;若血寒瘀阻,經閉腹痛,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痹,肩臂疼痛,可與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湯。
3.用於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助陽化氣,以行水濕痰飲之邪。如脾陽不運,痰飲眩悸者,常與茯苓、白朮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4.用於心悸。本品辛甘性溫,能溫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宣通血脈,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黨參、麥冬同用,如灸甘草湯。此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
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
含桂皮油,其主要成為為桂皮醛、桂皮酸及少量的乙酸桂皮脂。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
使用注意
血熱妄行及溫熱病忌用。本品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視頻
參考文獻
- ↑ admin. 桂枝(柳桂)【樟科】. 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