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沙市东南部40公里处,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5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3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401.6万人。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株洲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2016年,株洲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12.5亿元,比2015年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019年7月5日,株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单”,消除比例为17.6%。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

地形地貌

株洲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气候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正南风,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代管的醴陵市。

水文

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341条,30公里以上的19条,100公里以上的7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锡、铀、铜、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0] 已发现矿产44种,矿床(点)360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0处,小型103处。矿产资源赋存具共伴生矿产多、单一矿产少,资源和矿产地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铌、氧化钽、高岭土、铸石用辉绿岩、冶金用石英岩等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之首,煤、铁、锡、氧化铌、细晶石、陶瓷土、普通萤石、熔剂用灰岩等8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2-5位。 2016年,株洲市已发现矿种4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0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31个。

植物资源

株洲市域的植物种属古老,种类繁多,群落交错,分布混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约有106科、296属、884种。其中珍稀乡土树种约有40余种。株洲市共有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245株。株洲市森林覆盖率42.2%,活林蓄积量1179.85万立方米。炎陵县桃源洞有原始森林面积10万多亩。

土地资源

根据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株洲市耕地208995.71公顷(313.49万亩);园地7594.16公顷(11.39万亩);林地686259.47公顷(1029.39万亩);草地27445.15公顷(41.1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472.72公顷(137.2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0559.4公顷(30.8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425.89公顷(89.14万亩);其他土地23002.97公顷(34.50万亩)。按三大类分,株洲市农用地962821.95公顷(1444.23万亩),建设用地106962.59公顷(160.44万亩),未利用地54970.93公顷(82.46万亩)。

水资源

株洲市境内有洮水水库,总库容达5.25亿吨,多年平均水量达8.36亿吨,多年平均可供城市水量6.64亿吨,水库的水量足以满足株洲城区的用水需求。水库水量充沛,库区植被良好,没有工业污染,水质全年达到了Ⅱ类标准。 2014年,市内可用水资源量约为102.3亿立方米,年度用水量为23.8亿立方米。全市范围内,有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946座。共建成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167座,总装机54.7万千瓦。[1]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株洲市年末常住人口401.63万人,比2015年增加1.58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57.4万人,乡村人口144.23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05.62万人,女性196.0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6‰。年末城镇化率为64.1%。

民族

株洲属散杂居民族地区,有46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6%,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多元化、繁杂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