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该层以上和以下的地层中基本上没有这种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骨骼、贝壳、琥珀中的昆虫、冻土中的猛犸、茎、叶)、遗迹(足印、穴迹)、遗物(粪、蛋)称为化石。其中可用作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已灭绝的古动物或古植物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一般延续的地质年代相对较短,主要特征明显,分布较广,并易采到。如已灭绝的海生节肢动物三叶虫(Trilobita),虽然采到的化石多为矿化了的坚硬背壳和腹缘,但其特征显著,可作为古生代的标准化石。又如在我国山东泰安大汶口可采到大量蝙蝠石Drepanura也可作为古生代寒武纪的标准化石。

目录

简介

标志化石(guide fossil)常与标准化石等同使用。它泛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产出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多用作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也用于指一个组合带中最为特征的代表性化石。

标准化石应具备时代分布短、特征显著、个体数量多、地理分布广等条件。也就是说一些演化迅速、适应性强的古生物,在它们死后埋藏能完好地保存,而且数量较多的古生物有条件成为标准化石。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纪和志留纪的笔石,泥盆纪和石炭纪的珊瑚、腕足类,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筵,中生代的菊石、浮游有孔虫、放射虫,新生代的有孔虫等,其他类别如牙形石、鹦鹉螺、双壳类、介形虫、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植物和孢粉等,在不同时代都有其标准化石。应用标准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简便易行,但是,标准化石的标准性是相对的和可变的,因为标准化石是靠经验得出的,它的可靠程度受研究深度限制。由于没有在理论上证实用作标准化石的该类古生物在各地区生存的确切时限,所以常常发现原有的标准化石并不标准的情况。这种标准应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程度的逐步深入而有所修改和补充。标志化石(guide fossil)常与标准化石等同使用。它泛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产出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多用作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也用于指一个组合带中最为特征的代表性化石

标准化石不一定具体指某一属或种,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使是科或目,都可以成为标准化石。如䗴类化石,以亚目一级的分类作为石炭纪一二叠纪的标准;底栖大有孔虫 Obitolinids 以其特殊的分类单元成为白垩纪中期(Barremian—Cenomanian)的标准化石。

一般来说,地层单位分得越细,标准化石的分类级别就越低。在理论上,生物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进化的,每种古生物都有可能具有划分地层的意义。在实践上,化石对于划分地层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人们对古生物研究程度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如有些化石,过去认为它们存在的时间较短,曾把它们作为划分较小年代地层单位的依据,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们存在的时间要比原来认识的时间为长,因而也就改变了它们在划分地层上的作用。某一类生物从发生到绝灭,都要经历兴起、繁盛、衰落三个阶段,地理分布范围也存在从局部、广布到缩小的三个过程。在分布广的繁荣时期,易于保存化石。某类生物在其发生时期和临近绝灭时期保存下来的化石,分别称之为某类生物的“先驱”和“孑遗”。很明显,这种“先驱’和“孑遗”所代表的地质时代与标准化石代表的时代是有所不同的。“先驱”和“孑遗”所生存的时代,分别早于或晚于标准化石的时代。

评价

标准选用标准化石要依据几项标准。一般来讲,标准化石应当是演化快的种类.各类动、植物在进化中以一定次序出现,得到暂时生存,然后为新的类型所替代,老的类型决不会倒过来再出现.因此,形成了植物群和动物群的大体序列,其中个别属种可作详细的时间标志,进化速率越大,任一特定的标准化石所代表的时间越短,包含此标准化石的岩层相对时限越窄,通常化石生存的那段地质时间称为这一化石的历程,某一标准化石或某一化石群分布的那段地层称为化石带。历程和带即以这些典型化石来命名,即Fusulinella历程或siphdunilrntn。


标准化石必须要在岩层里有足够的数量,通过正常努力能被发现,必须易于采集和鉴定,必须在地理上有广泛分布,以便根据它建立起来的带能广泛应用。在上述要求中还包含着必须经受得住埋藏压力、地下水渗滤溶解和地表风化而得以保存下来。化石通常保存不完整,并且往往不经过相当的努力和一定程度损坏是不可能从岩石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在这样条件下仍便于鉴定的特征的化石有较大的优越性。然而,若易于从岩石中分离,化石用途就会增加,例如牙形刺、孢子、花粉具抗酸性。因此用化学方法能将它们与岩石分离,必须鉴定钻井岩屑中的许多化石,个体细小同样也是一个有利条件,如有孔虫、孢子、花粉,这些化石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发中。[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