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柴集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位于阜南县县城西北,颍州西南各20公里处。东邻三塔集镇,南接田集镇,西与王店乡隔草河相望,北靠颍州西湖镇,总面积82.6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18个自然庄,常住人口 58272人(2017年) ,74938.8亩耕地。境内沟河纵横,地势平坦,是阜南县粮、棉、油、蔬菜和畜禽养殖基地,镇政府设在原柴集区公所院内。[1]

历史文化

镇名来源

柴集原名柴家集,因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先人兴集而得名。

历史沿革

建于北魏,盛于北宋,宋太祖赵匡胤三弟郑子明就出生在这里。由于横跨在汝阴郡(今阜阳市)至平舆、南阳、信阳的古道上,

自隋唐之后,这里一直是粮、蚕丝和皮张的集散地。因农商发达,岳云曾筑央台驻兵于此,振臂一挥,招集数万乡民,协助刘琦大破金兀术,为顺昌大捷作出显著贡献。

直到大清朝嘉庆24年,即公元1795年,柴集仍有寺庙13处,长驻山西,湖广等外省商铺36家,被誉为"颍洲府西南之门户"。

民国以后,柴集镇属阜阳县大田集区,抗日战争期间成为山东省流亡政府驻地。解放以来,这里是柴集区公所驻地,产生姜、粉丝、白萝卜等,苇编产品销往周边五省,姜片、姜油出口换汇,柴集餐饮旅社一度发展到53家,霍郑汽车村也应运而生,独领80年代的全县风骚。

1950年置柴集区,1958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改镇。[2]

经济生产

六大生区

全镇形成六大生产区。"月缘" 牌无公害芦蒿生产区,大棚茄子生产区,马铃薯-西瓜-玉米-冬瓜套种生产区, 棉花生产区,优质小麦生产区,生姜生产区。初步形成了"南芦、北姜、东茄、西棉"的发展恪局。

养殖业迅速发展。宾林集团养牛厂.瘦肉型良种猪养殖厂.5 家养殖大户迁入养殖。 镇防疫站跟踪服务,实行跟踪防疫。镇政府派出专人,协调小区管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养殖业规模化生产。

设施完善,商贸推动。5条柏油路贯穿全镇,连接省、市、县道路,连接各村,5万伏变电所确保电力服务,以柴集为中心,新寨、赵寨、金湾, 形成完整的贸易网络,使农副产吕能够销得快、卖得出、赚大钱。柴集高级职业中学,开设初中部、职高部、大专部,成为市、县重点职高。柴集中山卫生院为农村一甲医院。各种通讯覆盖全镇。

快速发展与治理经济环境。现已引进石庄轮窑厂、李涛轮窑厂、普善针织厂、广业板材厂、肉牛养殖厂。全镇共有个私企业 42 家。目 前,该镇的森林、芦荟、马铃薯、棉花、茄子、粮油、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享有盛名,诚邀省内外客商携手发展,共创佳绩。

资源丰富

独特的区域,便利的交通,淳朴的民风,使柴集得天时、占地利,政通人和,有着发展的大好机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