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柳宗悦 やなぎ むねよし、(1889年3月21日-1961年5月3日)出生於東京府(現東京都),日本藝術大師、傑出的宗教哲學家,民藝美學家,被譽為“民藝之父”。
1895年,入日本貴族學習院。
191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專攻威廉·布萊克、惠特曼等英語宗教哲學。
二戰前,致力於介紹北海道、東北、沖繩、台灣等地的工藝。
1926年,與富本憲吉(1886-1963)、河井寬次郎(1890-1966) 、濱田莊司(1894-1978)聯名發表《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旨書》。
1957年(昭和32年),榮膺文化功勞者。[1]
1961年(昭和36年),在日本民藝館逝世。
發起民藝運動的思想家
1936年(昭和11年),在東京府東京市目黑區駒場(現:東京都目黑區)設立日本民藝館。
柳宗悅認為,手與機器的根本區別在於“手總是與心相連,而機器則是無心的”。手工藝作業中會發生“奇蹟”。那不是單純的手在勞動,背後有心的投入,以手製造物品,給予勞動者快樂,使人恪守道德,這是手工民藝作品“美”的根源。
“所以,手工藝作業也可以說成是心之作業。” 這種“心之作業”,被柳宗悅命名為“民藝”。
“民藝”是柳宗悅獨創的一個名詞, 特指“民眾性的工藝”。民藝品的作者都是無名的工匠;而這些日常生活器具, 都是為了使用而不是為了欣賞製造出來的。他認為, 以美的價值來判斷, 民藝之美遠高於其他工藝美術之美, 因為民藝品之美有如下特點: 一是實用的美,二是民眾的美,三是自然的美, 四是健康的美,五是傳統的美。[2]
傳統之美
普通的民間工匠也能製作出驚人的美麗的作品,柳宗悅指出,工藝之道,有由若干代人積累起來的美的規律與規範,這就是傳統之力,或稱其為“他力之道”。柳宗悅依據淨土宗的學說“凡夫成佛”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原因,“雖然是凡庸的人,但如果依靠強大的他力,誰都能安全成佛。”然後他進一步說:“依靠他力時,需要信心、純樸之心和謙虛的態度。”因此,民藝總有著溫暖,純樸,誠懇和踏實的品質,有令人感動和顫栗的美感。
實用之美
柳宗悅對民藝的高度讚賞就是發掘出了實用之美。
美並非超脫了實用價值才具有美感,而實實在在的用也蘊藏高度美感。柳宗悅極力要說明的是,美不應該是一種由視覺引發的感官判斷,而應該是與人的生活相契合的諧調。“器物因使用而更美,人們也會因其美而更願意使用。人與物在此有了主從之契。”
自然之美
民藝也具自然的美, 即內在的單純、樸素的美, 而不是附加的繁複、創作的美。
柳宗悅深刻指出,農民和手工藝匠們往往並不是有意識地、故意地加工美,而是在過著簡單貧窮的同時, 潛意識地、自發地創造著美。這就是無心之美,自然的美,在藝術上就表現為簡練的風格。
健康之美
民間工藝的美感來自健康。器物的健康就是適用,健全,淳樸,單純與正當。
柳宗悅說,“每天接觸的器具,必須結實耐用。而厚重的,兼顧的,健全的屬性,才適合日常生活之器。要能夠忍受粗暴使用和酷熱嚴寒,就不能貧弱,也不能華美,而必須要有強健的質地。”
經典語錄
皈依自然才能企盼完整之美,遵循秩序才會有真正的自由,繼承傳統才會得到安泰之美,只有在這樣的世界裏才能夠實現純正之美,工藝之美是正宗之美。 --《工藝之道》
生活就是要刻意追求簡樸之風。良好的器物若是過於華美,就會流於俗套。優良的質地、合適的形態、淡雅的色彩,是確保美的要素,也是耐用的性質之一。當器物失去實用的價值,同時也就失去了美。--《工藝之道》
能夠稱為“匠人”的人,必然精於某種技藝,但真正把匠人做出區分的,乃是他是否對自己做的事情抱有持之以恒的熱情。 -- 《熱愛點什麼,才能與世界相愛》
人們不應該抱着隨意處置物品的心態,無論是道德方麵還是美感方麵,這都不是一種好態度。隨意處置物品,將會失去感恩的心。 -- 《和紙之美》
專註,是一種很純粹的力量。這種力量的源頭來自人們對自己做着的事情,是發自真心的熱愛。 專註無法偽裝,正如熱愛也是如此。你可以專註於玩樂卻不一定能夠專註於工作,原因正在於你熱愛的點不一樣。 世上有那麼多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普通人最後成了某個領域裏的翹楚。這其實沒什麼想不通的。你把心思專註在哪裏,你就會在哪裏有所收獲。獲取成功從來不是靠着命運的青睞,而是靠着自己內心的那份熱愛。 -《熱愛點什麼,才能與世界相愛》[3]
家族
父親
海軍少將柳楢悅
子女
長男柳宗理是產品設計師
二男柳宗玄是美術史家
三男柳宗民是園藝家。
著作
『柳宗悅全集 著作篇』 全22巻(25分冊)、筑摩書房
『柳宗悅蒐集 民藝大鑑』 全5巻、筑摩書房、日本民藝館編、1981-83年
「柳宗悅選集」 全10巻 日本民藝協會編、春秋社、初版1954-55年/新裝版1972年(最終重刷1995年)
「柳宗悅宗教選集」 全5巻、春秋社、初版1960年
「私版本 柳宗悅集」 全6巻、春秋社、1973-74年(第6巻197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