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陸文圭(1252年~1336年) ,字子方,號牆東,江陰(今屬江蘇)人。牆東先生是元代學者陸文圭的雅號,「牆東」並非是他居住澄東的意思。西漢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為遭遇王莽篡權[1]的亂世,當牛儈(買賣牛的中間人)以自隱。當時人們稱他為「避世牆東王君公」。見《後漢書·逄萌傳》。後來以「牆東避世」作為隱居於市井的典故,「牆東」指隱居之地。牆東先生指的是隱士陸文圭,對於這個雅號,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將自己的作品集命名為《牆東類稿》。
“ |
誰見當年長發須,變成龍虎臥交衢。 雖然擁腫無人問,投老猶堪作大夫。 |
” |
— [元]陸文圭 |
生平經歷
南宋咸淳九年(1273),陸文圭參加鄉試,以一篇《春秋》中試。當時由於戰事緊急,元兵已下樊城、襄陽,陸文圭沒有去應省試。南宋王朝滅亡以後,陸文圭就隱居在江陰東鄉,學者們都稱他為牆東先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陸文圭在吳縣縣學執教。
元代延祐年間,政府開科取士,地方官強制陸文圭參加鄉試,陸文圭又兩次中舉。延祐七年(1320),獲江浙行省第2名。陸文圭善於寫文章,他學識廣博,融會經傳,縱橫變化,文名卓著。他隱居澄東,擔任塾師,東南一帶的學者,很多人拜陸文圭為師。朝廷聽說陸文圭的文名,派人幾次來江陰,請陸文圭出山做官,被陸文圭以各種理由謝絕。元泰定、天曆年間,陸文圭應聘設教於容山。至順末(1332)為陳敬叔作《安定祠記》。
陸文圭在撰寫的策問中提出過切中當時社會弊病的言論:其對策言救流民之策三:曰守令、輕賦役、議振貨。革貪吏之策三:曰清選法、均俸給、嚴糾劾。拯鹽法之策三:曰恤亭戶,減官額、省職員。拯鈔法之三:曰住印造、節用度、禁奢侈。」(《新元史·陸文圭傳》)
元世祖忽必烈[2]在位時期,重視農業生產,採用「以農桑為急務」的政策,建立勸農機構和村社組織,並派勸農使分赴各地整頓農桑,檢查﹑督促生產,對促進社會的安定和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陸文圭的為人剛明超邁,以奇氣自負。他研司地理,考核甚詳。凡天下郡縣的沿革、人物、土產,都能默記在心,了如指掌。他還研究星相、占卜之學,史稱他「為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陸文圭活到85歲。
視頻
枯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一代梟雄王莽的篡權之路,搜狐,2015-07-25
- ↑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個人圖書館,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