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语堂作品全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语堂作品全集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林语堂作品全集》是2010年6月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语堂。本书收集了林语堂先生的精选优秀作品。

基本内容

书名:林语堂作品全集

ISBN:20893083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开本:16开

作者:林语堂

定价:168.00元

出版时间:2010-6-1

内容介绍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 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林语堂在书中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孔子的智慧》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林语堂先生以他一生的个人体晤,激活了孔子的智慧,唤醒了我们的文化心灵;让孔子走出历史的时空框架,与我们直接对话,亲切可喜不在话下。在这繁盛、浮躁、充满变数的时代,读这本书使人有一种朴素的幸福感。

图书目录

生活的艺术

第一章 醒觉

一 人生之研究

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 以放浪者为理想人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二 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 灵与肉

四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五 诗样的人生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 猴子的故事

二 猴子般的形象

三 论不免一死

四 论肚子

五 论强壮的肌肉

六 论灵心

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 论人类的尊严

二 近乎戏弄的好奇心:人类文明的勃兴

三 论梦想

四 论幽默感

五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 个人主义

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 发现自己:庄子

二 情智勇:孟子

三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四 “中庸哲学”:子思

五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 快乐问题

二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 金圣叹之“不亦陕哉”三十三则

四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 心灵的欢乐怎样

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 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 中国的悠闲理论

三 悠闲生活的崇尚

四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五 运气是什么

六 美国三大恶习

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 趋近生物观念

二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 性的吸引

四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五 乐享余年

第九章 活的享受

一 安卧眠床

二 坐在椅中

三 谈话

四 茶和交友

五 淡巴菇和香

六 酒令

七 食品和药物

八 几种奇特的西俗

九 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 房屋和内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 论宏大

三 两个中国女子

四 论石与树

五 论花和折枝花

六 袁中郎的瓶花

七 张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 论游览

二 冥寥子游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知识上的鉴别力

二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 读书的艺术

四 写作的艺术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 宗教的恢复

二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 回向常识

三 近情

孔子的智慧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言

孔子思想的特性

孔子的品格述略

本书的取材及计划

第二章 孔子传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世系,童年,青年

三十岁至五十岁

掌大权时期

五年漂泊

厄于陈蔡

再度漂泊

孔子之治学与生活习惯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章 《中庸》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章 《中庸》

(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章)

第四章 《大学》

第五章 《论语》

第六章 论以六艺施教

(《礼记》——《经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问》

第八章 理想社会

(《礼记》第九——《礼运》)

第九章 论教育

(《礼记·学记》)

第十章 论音乐

(《礼记·乐记》)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

武则天传

苏东坡传

京华烟云(上)

京华烟云(下)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圣约翰大学英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豆丁网,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