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宗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宗虎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出生 1933年5月13日
浙江省湖州市
逝世 2019年12月21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林宗虎(1933年5月13日-2019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国著名能源动力工程专家[1],毕业于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2]

他是中国锅炉专业首位研究生,国际多相流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在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提出了气液两相流量测量的“林氏公式”,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沸腾传热计算式,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3]

2019年12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7岁[4]

人物简介

林宗虎(1933年5月13日-2019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蒸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双聘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院长 [5]同济大学外聘院士。

1951年林宗虎考入交通大学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是中国锅炉专业首位研究生。1980-1982年任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教授,1985 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88 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被授予"陕西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0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受聘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林宗虎是国际多相流科学领域著名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在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提出了气液两相流量测量的"林氏公式",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沸腾传热计算式,为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9项[6]

人物生平

1951年,林宗虎考入交通大学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 。

1955年,林宗虎从交通大学毕业后继续在该校攻读研究生,师从莫斯科动力学院魏佳耶夫和陈学俊研习锅炉。

1957年,林宗虎从交通大学锅炉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为了响应中央决定同教研室迁来西安。

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做访问教授。

1985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89年,被授予"陕西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0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1999年,受聘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在上海理工大学工作期间曾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2019年12月21日9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于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7岁。

林宗虎
林宗虎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宗虎在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他长期在锅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领域气液两相流和传热等方面从事系统性研究,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由他单独获得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3项)和中国专利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2项。

气液两相流研究

1979年,林宗虎撰写并发表了"用标准圆孔板测量汽液两相流动的干度及流量"的论文,从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能通用于各种压力、组分、多种两相流体的计算式,在国际上被林氏公式。1982年,在迈阿密做访问教授时,利用实验数据对该计算式给予了充分论证,并撰文发表在《国际多相流》杂志上,从而使"林氏公式"名扬海外 。

他首先对U型管内两相流体压力降型脉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创建其计算程序和脉动判别法并解决过电站锅炉严重脉动问题。他创建了3种两相摩阻计算法和一种截面含汽率计算式被广泛应用。在林氏公式基础上,他首先解决了用一个元件同时测定两相流量和组分两个参数的国际难题并得到专利和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沸腾传热研究

林宗虎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可用于光管和多种强化传热管,开拓了传热研究新方向。对过冷沸腾传热、稳定流动沸腾传热均有研究成果。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1987年至2015年,林宗虎共出版著作20多本,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由他独著或系第一作者的著作如下:

主要著作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7.02 《强化传热及其工程应用》 林宗虎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06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 林宗虎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05 《气液固多相测量》 林宗虎编著 中国计量出版社
1989.021989.02 《锅炉手册》 林宗虎,张永照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07 《锅内过程》 林宗虎,陈立勋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06 《管路内气液两相流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林宗虎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04 《锅炉测试》 林宗虎 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4.12 《热水锅炉手册――设计、结构、强度与运行》 林宗虎,张永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12 《工程测量技术手册》 林宗虎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06 《实用锅炉手册》 林宗虎,徐通模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2 《变幻流动的科学-多相流体力学》 林宗虎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12 《变幻流动的科学-多相流体力学》 林宗虎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实用锅炉手册》 林宗虎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04 《锅炉用水、清垢及除灰》 林宗虎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08 《气液两相流旋涡脱落特性及工程应用》 林宗虎等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04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 林宗虎等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03 《循环流化床锅炉》 林宗虎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01 《强化传热技术》 林宗虎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8 《实用锅炉手册》 林宗虎,徐通模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6 《能源动力中多相流热物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林宗虎,郭烈锦,陈听宽等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01 《林宗虎院士科技论文选集》 林宗虎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03 《林宗虎自传》 林宗虎著 航空工业出版社
林宗虎
林宗虎院士

代表性论文

1. Z. H. Lin, Recent Research Tendency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phase Flow (A Keynote paper),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 Academic pub., 1999.

2. Z. H. Lin et al,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a Two-Phase Vortex Street behind a Triangular Cylinder, proceeding of ISMF, Inter. Academic pub.,1997.

3. Z. H. Lin,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Pressure-Drop-type Instabilities in a Horizontal Hairpin Tube, Inter. J.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No.4, 1998.

4. Z. H. Lin, Two-Phase Flow Measurement with Orifices, Inter. J. of Multiphase Flow, No. 6, 1982.

5. Z. H. Lin, Heat Transfer in Oscillating Two-Phase Flows and Effect of Tube Surface Condi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 Inter. Heat Transfer conf. ,Hemisphere pub., 1982.

授权专利

名称 授权类型 申请号
节流元件-多孔动压探针组合式双相流量干度计 实用新型专利 86203508.2
孔板-文丘利组合式双相流量计 实用新型专利 86207384.7
分流分相式两相流体流量测量方法 发明专利 98113068.2
单孔板双相流量计 实用新型专利 85201644.1

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1年,林宗虎直接指导下已培养出博士生15名、硕士生22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1990年至2012年期间,林宗虎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作者 学位
2011年 GRF-CO2清洁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与携砂性能的实验研究 卢熠 硕士
2010年 SAGD汽包炉水质标准的研究 卢熠 硕士
2010年 城市污泥超临界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张钦明 博士
2009年 多孔板流量测量特性实验研究 王立恒 硕士
2009年 大直径水平管内气液分层流速度分布与流量测量研究 申在俊 硕士
2009年 垃圾渗滤液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的研究 陈崇明 硕士
2008年 基于网丝电容探针的两相流参数检测及成像研究 黄善仿 博士
2008年 气液两相流体取样分配器及其在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梁法春 博士
2008年 改良的干法压裂液流变特性与换热机理的研究 陆友莲 硕士
2008年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 卢玲玲 硕士
2008年 等离子点火条件下煤粉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韩晓静 硕士
2004年 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及最佳利用的研究 李慧君 博士
2004 单边进料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张斌 硕士
2003年 起伏管路中多相弹状流流动特性及测量技术研究 苏新军 博士
2003年 高炉瓦斯泥旋流法脱锌技术研究 邹宽 博士
2003年 垂直下降管内胍胶和泡沫压裂液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 王斌 硕士
2003年 泡沫压裂裂缝拟三维延伸的数值模拟与压后压力递减分析 张爱舟 硕士
2003年 实际压裂条件下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流变性能研究 王志刚 硕士
2001年 垂直下降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及摩擦压降研究 王祺 硕士
2001年 水平管内油水和油气水流动摩擦压降研究 牛冬梅 硕士
2000年 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 王栋 博士
2000年 气液两相流中顺列管束漩涡脱落特性研究 谢正武 博士
1999年 气液两相涡街诱发柱体受力研究 卢家才 博士
1997年 并联倒U型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 吴一宁 博士
1997年 管内油气两相流瞬态特性实验与模拟研究 梁志鹏 博士
1996年 含不凝气体的蒸气管外冷凝换热研究 熊孟清 博士
1996年 管路内油气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研究及其稳态计算程序的研制 王树众 博士
1995年 气液两相涡街特性研究 李永光 博士
1995年 倾斜布置U型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 李云龙 硕士
1994年 垂直布置倒U型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 吴一宁 硕士
1993年 竖直环形通道里气液两相流特性的研究 王树众 硕士
1992年 水平并联管系统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徐宝全 硕士
1992年 水平并联管子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在集箱内的压力分布和局部阻力研究 吴东垠 硕士
1990年 孔口上气泡形成及其漏液率研究 车得福 博士
1990年 气管壁粗糙度对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压力降影响的研究 夏文庆 硕士
1990年 流动方向和管径比等因素对三通管内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符小林 硕士
-- 电加热垂直U型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的研究 毕勤成 硕士

荣誉表彰

1988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7]

1989年,陕西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8]

199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王宽诚育才奖。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第四届)、顾问编委(第五届)

美国《国际工程流体力学》期刊国际顾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

林宗虎
林宗虎院士科技论文集

国家科技奖励机械评委会评委

流体机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锅炉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多相流专业委员会主任

陕西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

同济大学外聘院士

香港评审局专家

《工业锅炉》期刊名誉主编

人物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我国著名能源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林宗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21日9时30分于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7岁。

人物评价

林宗虎从事锅炉和热能工程事业教学研究近60年,在热能、核电、石化等工程的重要理论以及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为交大热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评)

林宗虎先生在上海理工大学工作期间,曾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注重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关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他指导的科技团队在冷却设备高效传热传质与节能节水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上海市、教育部、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以及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等奖项,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海理工大学评)

视频

林宗虎: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 2020年01月17日发布

科学我一生的追求——记林宗虎 2015年09月23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