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板蓝根霜霉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板蓝根霜霉病


板蓝根霜霉病
原图链接

板蓝根,别名大青根,为十字花科植物,是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以地下根茎入药为板蓝根,地上叶入药称为大青叶。经济效益比较高。但在种植过程中板蓝根霜霉病是比较常见的病害,影响了板蓝根的生长。[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板蓝根霜霉病

传播方式:通过气流传播

寄生方式:霜霉病菌以菌丝体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主要症状

发病叶片在叶面出现边缘不甚明显的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相应的背面长有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即露在寄主体外的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扩大变成褐色,叶色变黄,叶片干枯死亡。茎及花梗受害,常肿胀弯曲成龙头状。茎秆黑色有裂缝,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状物,严重被害的植株矮化,荚细小弯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结实。[2]

多图

浸染循环

霜霉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田间生长的植株病组织越冬的菌丝体,于翌年春季天气转暖后从病部抽生孢囊梗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次浸染,扩大为害。田间植株发病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湿度)下,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造成重复浸染。

病原菌

板蓝根霜霉病菌(Peronosporaisatidis)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菌科、霜霉菌属真菌。孢囊梗一根至数根,丛生,自气孔伸出,主梗(轴)较粗壮,基部膨大,叉状分枝2~6次,顶枝(末枝)弯曲,孢子囊卵圆形或椭圆形。

PeronosporaisatidisGaμm。称菘蓝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从叶片气孔伸出的孢囊梗2—4根束生或单生,无色,大小192—432×8—10(ftm),顶端二叉分枝4—7次,末小枝短小,正下或略弯,大多呈直角,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单胞,浅褐色,表面光滑,无明显乳头状突起,大小16—30×14—21(μm)。

田间诊断

发病叶片在叶面出现边缘不甚明显的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相应的背面长有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即露在寄主体外的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霜霉集中在叶背,有时叶面也有。后期病斑扩大变成褐色,叶色变黄,叶片干枯死亡。茎及花梗受害,常肿胀弯曲成龙头状。茎秆黑色有裂缝,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状物,严重被害的植株矮化,荚细小弯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结实。

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通过雨水溅射到叶片上,引致初侵染和再侵染。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南方3月下旬始发,4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3]

防治方法

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收获后处理病残株,减少越冬菌源;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能力病,向板蓝根幼苗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病害流行期用1:1:(200~300)的波尔多液喷雾+新高脂膜防治。

板蓝根霜霉病防治措施

①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②收获后处理病残株,减少越冬菌源;

③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

④病害流行期用1:1:200-3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

板蓝根霜霉病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应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亩用药1公斤,或选用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50-60升,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相关视频

板蓝根种植1


板蓝根的栽培种植技术 如何栽培板蓝根教程 疾病防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