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松广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松广寺僻处曹溪山密林中,是韩国三大寺庙中气氛最为宁静的寺庙。因培养了三国时代16位国师而享有胜名,直至今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修道僧仍然很多。寺院扩建于12世纪初,跨于青流之上的三清桥大雄殿后方的石井等,与大自然极为调和[1]。是国宝及重要文化财产极多之寺院。

中文名称:松广寺

地理位置:韩国

景点级别:国宝及重要文化财产

著名景点:三宝寺刹

基本简介

松广寺中有名的是位于曹溪山西部的三宝寺刹。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教中十分珍贵的三种宝物,即佛宝、法宝、僧宝。其中松广寺相当于僧宝寺,所谓僧宝指的是研读菩萨的教诲并进行修行的弟子。松广寺之所以能成为僧宝寺,是因为这里高僧辈出。

历史沿革

松广寺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位于全罗南道顺天郡,为韩国佛教曹溪宗三十一本山之一,又称曹溪山。新罗末年慧璘初建小庵于此,称松广山吉祥寺,为本寺之始,亦为华严宗寺院之滥觞。高丽仁宗年间(1123—1146),沙门释照建寺门,遗憾的是未能完工即病故,此后遂成废墟。高丽明宗二十七年(1197),普照国师知讷命弟子守愚、天真、廓照等重建,于熙宗元年(1205)落成,殿宇80余间,更名为定慧寺,同年十月一日奉敕设120日庆赞法会。熙宗四年(1208),奉敕改称曹溪山修禅社,号松广社,从此将山和寺的名称从松广山吉祥寺改为曹溪山松广寺。寺院以复兴高丽佛教和弘扬正法为宗旨,展开了名垂千古的定慧结社运动,也称正法结社和修心结社。康宗元年(1212),真觉国师慧谌继知讷之后住持此寺,学者云集。其后,高峰、中印等先后修复此寺。宣祖三十一年(1598),寺院部分遭火灾烧毁。玄祖三十四年(1601),应禅重新修缮。光海君元年(1608),浮休善修与碧岩觉性等自智异山至此寺,修缮诸堂。宪宗八年(1842),堂舍再度被烧毁,奇峰、龙云二师重建。今尚存数栋李朝初期之建筑(国师殿、白雪堂等)。自知讷之后,先后有真觉等16位国师住持此寺,寺内之国师殿即供奉着这16位高僧大德之灵像祯画。松广寺从新罗末慧璘禅师创建、普照国师中兴以来,前后经过八次大的重修,松广寺也随着普照国师提倡定慧结社和16位国师的出现而享誉韩国,成为韩国佛教的中心道场。

建筑布局

松广寺建筑布局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周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诸多堂阁,没有沿袭以中轴线殿堂为主、两边分布殿阁堂舍的传统,所以寺院看起来有些零散。但这样的建筑结构并非就是当时的状况,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在多次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松广寺是以普照国师禅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华严思想而建立的寺院。松广寺初创期的布局可以说即具有禅宗和华严两大思想的内涵。寺院从入山到顶部,分为下坛、中坛、上坛三大部分,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坛和上坛。寺院历经沧桑,有过八次大规模的重建或重修,布局发生过很大变化,有些建筑仍保持了原貌,有些则非复旧观。尤其是普照国师创建松广寺之前的布局至今已无法了解,只有通过当时《修禅社形止记》和《曹溪山修禅社重创记》、《佛日普照国师碑铭》等记录中的建筑物来了解其概况。从上坛位置可以看出,松广寺的前身就是修禅社,修禅社和说法殿都是在原址上新建的,如今规模比以前更加恢弘庄严。

从建筑风格来看,下舍堂三日庵国师殿等建筑,大约在最初创建时就表现出了禅院的性格。此外,从高丽明宗时的“事绩碑”来看,载有“建大刹立屋八十余间”等句,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但到了高丽末期,寺院又逐渐衰落,依据朝鲜时代初期第十六代国师高峰禅师的记载,第三次重建前都是荒废之象。到了朝鲜时代初,高峰禅师抱着中兴古刹的宏愿,将松广寺改名为修禅社,开始了中兴寺院的工程。

上坛禅院部分的青云堂、白雪堂、遮眼堂等建筑物,其建造风格与以往不同,这些建筑一直到朝鲜战争期间都完好保存。

中坛的布局继承了以前的建造模式,大雄殿的南北有与法界图相关名称的海青堂、法性寮、行解堂、普济堂等比较辉煌的建筑。之后又经中印禅师的扩修,建成九十多间房舍,可惜在壬辰和丁酉两乱时大多数房屋被毁,僧人为了避免掠夺,都转移到了其它地方,寺院随之衰落。应禅禅师和浮休禅师开始第四次重修,寺院方得以复兴。

宪宗八年(1842)因落霞堂火灾,以大雄殿为主的殿阁和僧房二千一百五十二间全遭破坏。尽管如此,松广寺僧众和信徒仍然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4年的努力,到了哲宗七年(1856)完成了第五次修复。

第六次重修从1920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修复,寺院才恢复了旧观。朝鲜战争期间,这座恢弘的宝刹又遭战火的破坏,大部分殿宇被毁。战后,翠峰禅师和九山禅师重建了大雄殿、凝香阁,修建了钟鼓楼和博物馆,还修复了多数殿堂和楼阁,尽管如此也难以与以前的雄伟庄严相比。

松广寺从1983年到1988年进行了第八次重建,在中坛的中心区域新建了大雄宝殿、僧宝殿、地藏殿、圣宝遗物阁等建筑,把原来的大雄殿改称僧宝殿,把冥府殿改称地藏殿,构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布局。

景点介绍

松广寺在日本丰臣秀吉入侵之际,寺宇全毁。重建之后,又因李朝宪宗八年(1842)之大火、丽顺之乱朝鲜战争等因素,寺宇部分被毁。现在之殿宇,系依旧观重建,殿堂极多,主要有:大雄殿、说法殿、观音殿、地藏殿、罗汉殿、国师殿、佛祖殿、真影殿、东方殿、祖师殿、药师殿、七星殿、灵山殿、华严殿、大持殿、大智殿、下舍殿、青云殿、白云堂、行解堂、普济堂、海清堂、龙华堂、法性寮、临镜堂、六鉴亭、遮眼堂、梵钟楼、枕溪楼、羽化阁、库司厅、天王门、法王门、解脱门等。其中国师殿、白云堂、祖师殿、青云殿、下舍殿、龙华堂等,为李朝初期之建筑。此外,山内外尚有六庵、二十七寺及各种纪念塔碑。如今的松广寺虽然不如以前辉煌,但仍有50多栋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朝鲜时代中期和后期修建的。现将主要建筑略述于下。

一柱门:

在进入寺院之前,有一条碧波溪流。沿溪流而上,要经过一座石造的虹桥和羽化阁。清澈明净的水面倒映着上面的虹桥和羽化阁,寓意修道之人与世俗之缘隔绝断离,向往禅定解脱的清净佛国。过了虹桥就到了清凉阁,再顺溪流而上,就是松广寺的入口一柱门,这是韩国寺院普遍的构造模式。一柱门是朝鲜后期的建筑,匾额的形式与其它寺院不同,在一柱门顶上有写着“曹溪山”、“大乘禅宗”、“松广寺”三个名号的匾额,标榜松广寺是以修禅为中心的寺院。一柱门的前面是松广寺历代高僧和功德主的碑林。

天王门:

经过羽化阁,就是木构天王门,里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前面4间,侧面2间,为光海君元年(1609)所建。肃宗四十四年(1718)重修彩绘,里边的天王像是纯祖六年(1806)最终改彩塑造的。经过天王门,在解脱门的前面建有两层的钟鼓楼,里边有梵钟、云板、木鱼、弘鼓等佛前四物。天王门的南边有狮子楼。狮子楼前面7间、侧面4间,溪流从下流过,主要是夏天僧人学习和演习目莲剧和八相剧的场所。

大雄宝殿和观音殿:

经过1988年重修,规模最大的大雄宝殿成为全寺的中心建筑。大殿为正面7间、侧面5间,内部以最高柱为中心,分为礼佛的空间和供佛像的区域。在礼佛的空间里没有柱子,故称无柱空间。佛坛的下部建有佛陀真身舍利塔,塔身上面供奉着过去迦叶佛、现在释迦佛、未来弥勒佛,也称三尊佛。支撑三尊佛的是木制座台,前面和左右雕有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及元晓和普照禅师的生平故事。

观音殿在大雄殿和文殊殿之间,是前面和侧面各3间的八字型屋顶式建筑,建于1903年,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坐像。

僧宝殿和地藏殿:

僧宝殿是1988年重建以前的中心建筑,其前身是原来的大雄殿。此殿初创时的原貌已无法得知,壬辰年火灾之后修复的殿堂于1951年又遭火灾烧毁。1961年由住持锦堂和尚重建为前面3间、侧面3间的单层八字型屋顶式结构,里边供奉有佛陀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塑像等。僧宝殿在松广寺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却独具特色,是一般寺院少有的。

地藏殿是原来的冥府殿,是在第八次重建拆迁的同时修建的,正面5间,侧面3间。地藏殿在韩国寺院通常都叫冥府殿,面积很小,但几乎每个寺院都有。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和十八阎罗。

药师殿和灵山殿:

药师殿在松广寺的建筑中,可说是规模很小的殿阁,但却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被国家指定为宝物第302号。前面和侧面都是单间,内部没有大梁,只有拱抱的八字型屋顶结构。1974年重修时,由上梁的文字而发现该殿曾于仁宗九年(1631)重建,5年后由于火灾烧毁,英祖二十七年(1751)再次重建。殿内供奉着药师如来,后面的祯画是光武八年(1940)绘制的。

灵山殿与药师殿并排,被指定为宝物第303号。正祖十七年(1793)重建,是朝鲜后期的样式,与药师殿除了大小不同,外观十分相似。正面3间,侧面2间。灵山殿内供奉的是在灵鹫山说《法华经》的释迦牟尼佛雕像,雕像后面还供奉着灵山会上说法图祯画。

说法殿和修禅社:

说法殿本来是奉安八万大藏经的场所,也叫八万藏经阁或八万经堂。光武三年(1899)国家敕印海印寺大藏经四部,一部在全国各地的寺院巡回供奉,其余三部奉安在三宝寺刹。海印寺和通度寺的藏经至今保存完好,松广寺的这部不幸在1951年遭火灾烧毁。英祖八年(1732)有重修的记录,正祖九年(1785)也有重建的记录,现在的建筑正面3间,侧面3间,是单层八字型屋顶式结构。

修禅社曾是普照国师的居室,在高丽时期把寺院称为“社”的现象很普遍。修禅社在朝鲜末期被用作祖师殿,当时的住持海隐禅师的真影就奉安在此。1951年被全部焚毁,现在的建筑是1969年重建的,正面6间,侧面4间。作为松广寺的禅堂,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禅僧修禅,是禁止一切无关人员出入的地方。

三日庵、下舍堂和应真堂:

三日庵是第九代国师湛堂国师在此饮水、三日后豁然开悟的地方,所以称三日庵。原来是上舍堂,现在作僧寮用。在修禅社没有建成之前,这里和下舍堂一并做为僧寮,为正面3间、侧面2间的单层八字型屋顶式结构。建立年代已无从考证,从建筑形式来看,与下舍堂的修建年代相似。据《松广寺志》载,大约是在哲宗七年(1856)春天重修的。

下舍堂被指定为宝物第263号,建筑样式与国师殿一样,是朝鲜初期的建筑,与三日庵一起用作僧房,正面3间,侧面2间。

应真堂是仁祖元年(1623)的建筑物,正面3间,侧面2间,内供释迦如来和十六罗汉。罗汉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国师殿和真影堂:

国师殿是松广寺标志性建筑,表明该寺是以修禅为主的道场。殿内奉安着高丽时代开始受国王敕赐国师名号的15位国师以及朝鲜时代被宗门自封为国师的高峰禅师共16位国师的灵影祯画。1951年火灾中唯一幸免的就是国师殿,也许仰仗的正是16位国师的法力。国师殿被国家指定为国宝第56号,是研究朝鲜初期木质结构的珍贵实物。

真影堂在国师殿的旁边,供奉着朝鲜时代的枫严法师及门人的灵影祯画。其风格与国师殿相似,殿阁的匾额是“枫严影阁”。根据记载,寺院是在哲宗三年(1852)建立的,正面3间,侧面2间。

僧房:

在大雄殿左右的主要位置上建有大规模的僧房,大雄殿的南面是法性寮、海清堂、行解堂,北面是临镜堂、文殊殿、道成堂。法性寮在天王门的南边,是正祖十五年(1791)创建的。作为佛教讲院,屋顶和国师殿一样,覆有金色琉璃瓦。在药师殿和灵山殿南面的海清堂,是现在松广寺居住僧人最多的地方,最大的一间作为斋堂来用,后面是接待室,整体空间呈正方形。根据记载,是仁祖十八年(1640)创建的。

文物保护

松广寺受普照国师的影响,留存有丰富而珍贵的佛教文物。韩国把文物分为国宝和宝物两种。松广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韩国佛教中所处的地位特殊,故而收藏有很多珍贵文物,主要分佛像、经典、祯画、建筑等类型。普照国师曾供奉过的木雕三尊佛龛,被指定为国宝第42号。佛龛中央供奉着佛雕像,两边是迦叶和阿难,左右是罗汉和菩萨像,仅13.9公分高,雕刻工艺极其精湛,纹理清楚,栩栩如生。

国师殿和下舍堂作为朝鲜初期的建筑物,被指定为国宝56号、宝物263号,药师殿和灵山殿被指定为宝物第302号和第303号。“高丽高宗制书”是长330公分、宽36公分的画轴,为高丽时代珍贵的古文书,被指定为国宝43号。《松广寺大般涅槃经疏》一册,是高丽肃宗四年(1099)由文宗的第四子义天大觉国师刊行,在兴王寺制作,被指定为宝物第90号。《松广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玄圆赞科文》一册,是宋代思孝所作,被指定为宝物第204号。《松广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一册,是高丽宣宗十年(1093)在兴王寺制作的,被指定为宝物第205号。《松广寺妙法莲华经赞述》一册,是高丽文宗十一年(1057)由写经书院制作的,被指定为宝物第206号。《松广寺金刚般若经疏开玄抄》一册,是高丽肃宗三年(1098)制作的,被指定为宝物第207号。高丽高宗八年(1221)的两轴《修禅社形止记》和《奴婢帖》文书被定为宝物第572号。同时被定为宝物的还有第134号经帙两张,第175号松广寺经牌43个,第176号松广寺金刚摇铃一个。

此外,还有很多没有被列入国宝和宝物的珍贵文物,如乾隆年间(1735—1795)16位国师的祯画等。

宗教生活

松广寺和其它曹溪宗寺院一样,宗教生活以坐禅为主,僧人实行冬安居和夏安居。平时每天都要参加早晚祈祷,相当于我国寺院的早晚课诵。韩国一般寺院的早晚祈祷时间都很短,但是松广寺在早晚祈祷之后,都要集体念诵《金刚经》和《千手经》,大约需一个多小时,僧人还严格实行持钵过堂。

松广寺僧众主要分为禅堂、常住、佛学院、律院四个部分。禅堂的僧人几乎一年四季都在禅堂坐禅悟道。常住僧人每天操持各种寺务和佛事活动,包括给信徒祈福禳灾和超度亡灵。佛学院都是一些发心出家的年轻僧侣,通过3年的行者生活之后,开始正式读4年制的佛学院,每天除了学习各种佛学知识和外语,还要参加早晚祈祷和持钵过堂的宗教生活。律院是专门从事佛教戒律研究和志愿振兴律宗的青年僧人学习佛教戒律的专门学校。松广寺300多名僧人,每天都在精勤学修,在韩国被誉为道风最好的寺院。尤其是松广寺的国际禅院,常年接纳世界各地禅僧前来坐禅修道。

为了巩固和发展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三国佛教界每年互派僧侣进行修行体验,这已成为三国佛教交流会议精神具体落实和实践的最好的一环。我国第一次派往韩国的修行体验团,就被安排在松广寺体验修行。中国僧人通过在松广寺与韩国僧人共同进行修行体验,不仅了解到中韩佛教一脉相承的历史,也深深感受到韩国僧人在修行和戒律方面的严谨,尤其是他们珍视和保护佛教传统文化的精神,更令人由衷赞叹。

松广寺离售票处约1公里,路周围有巨木直耸,景色秀美。行至路的一半,过溪流后,有一座清凉阁,这是一处建于桥上的亭子,行人可在此小憩。此处可见大雄宝殿高耸而立。宝殿有双层屋顶,两边有法堂地藏殿和僧宝殿,供奉着菩萨。僧宝殿是代表着前面所说的僧宝寺的建筑。

松广寺内有三大名物,即胡枝子皮双香树、能见难思。胡枝子皮是将一棵巨大的古树中间挖一个大洞,用来盛僧人们的饭,据说一次能盛4000人的饭。双香树是两棵巨大的檀香树,位于松广寺的附属庵天慈庵内,其特点是整个树身弯曲。最后一个能见难思是松广寺的器皿,系手工艺品,制做十分精巧。

交通:由汉城高速巴士总站约需5小时20分到达顺天;由釜山高速巴士站约需3小时;由光州乘巴士约需1小时10分钟;由顺天约需1小时20分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