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杭愛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6月23日 (三) 05:55 由 莲升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杭爱山.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AD%E7%88%B1%E5%B1%B1&step_word=&hs=0&pn=1&spn=0&di=660&pi=0&…”)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杭愛山(Хангайн нуруу):古名燕然山,位於蒙古國中部,西北-東南走向,跨扎布汗省、前杭愛省和後杭愛省,長約7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岡騰格里峰海拔4031米。杭愛山脈是蒙古北冰洋流域和內河流域的分水嶺。蒙古主要河流色楞格河發源於此,向北流入俄羅斯貝加爾湖。 杭愛山脈是北冰洋流域與內流區域的主要分水嶺。杭愛山脈是蒙古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均發源於其北麓,向北經過俄羅斯境內最終注入北冰洋。 在中國,杭愛山又被稱為燕然山。如宋代范仲淹的詞《漁家傲》中的「燕然未勒歸無計」,唐代王維《使至塞上》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都指的是杭愛山。燕然勒功是著名事件,紀念打敗北匈奴的永元戰役,此戰使北匈奴離開了漠北高原,向西逃遁。

地震

1905年7月9日和23日,在蒙古西北部杭愛山以北接連發生的兩次接近8級的地震。兩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一東一西,相隔約85千米,各自產生了地表斷裂帶。因兩次地震位於同一構造帶上,破裂方式相同,地表斷裂帶連成一體,宏觀總長達350 千米。如將每一地裂縫的長度加起來則超過700千米。此震發生在亞洲大陸內地,位於帕米爾-貝加爾地震帶上,屬大陸板內地震。大陸板內地震的特點是震級很大,復發期也很長。但杭愛山地震卻是在時空範圍都極短狹的情況下接連發生的。最初定的震級,兩次都為8.3級,後有人改定為7.6級和7.7級。[1]

古稱燕然山

漢代起杭愛山在中國稱為燕然山,位於蒙古高原的西北,離雁門關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 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趕到「漠北」。後來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國的肯特山脈)。公元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 匈奴人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由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石紀功而還。公元91年,東漢大將軍耿夔率領漢朝大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杭愛山以北,中國人稱為「極北」,基本上被視為蠻荒地帶。唐代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天山」也指此處。[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