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素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素蕴
出生 1623年
国籍 明代
知名作品



杨素蕴[1](yang su yun)(1623年-1683年),字筠湄,一字退庵,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进士,除直隶东明知县。授御史,亢直敢言,前后上章十数,皆中时病。后以疏劾吴三桂,坐降调,拂衣归,闭门不出者十年。后再起,官至湖北巡抚。以病求解任,革职归,卒于家。素蕴著有见山楼诗文集、抚皖治略、抚楚治略、谷城水运纪略、西台奏议,京兆奏议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简介

杨素蕴,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卒子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陕西宜君县石堡村人,字筠湄,别号退庵。祖辈几代为官,均不曾显赫,然颇重名节。祖父杨国俊官三水教谕,卒后,祀乡贤祠。其父杨清,举明经,廷对,因耻于与宦官为伍,弃官不做,归梓居家.杨素蕴幼年丧母,及长,父又卧病,他"躬亲汤药,不解衣带",①三年如一日侍奉榻前,乡里皆以至孝誉之。

进士

顺治九年(1653年),二十三岁的杨素蕴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次年,官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南近黄河,由于黄河甫决,城郭败毁,房屋庐舍倒塌,民人死伤流徙,所遗残黎仅数十家。杨素蕴招集流亡,赈济灾民,日理案牍"求民瘼皇皇焉,不暇给也"。

②三年之后,复业之户已达万余,百姓苏困。不久,山东境内以任凤亭、王小网等人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聚众数千,蔓延直隶南部东明一带。杨素蕴禀承总督李祖荫之意旨,对农民军诱以金钱利禄,遂使之瓦解受抚。尔后,鉴于东明贫困乏学,杨素蕴又以人才为急务,将县小学改建为县大学,增加了入学名额。

科臣

十六年(1659年)二月,诏命吏部考选科臣。杨素蕴以治绩卓异,两经预选,于翌年六月,补四川道监察御史。其时,清朝虽已奠都北京十余年,但长期征战,各项制度尚未健全,亦无一定成规。七月,刚刚莅任御史的杨素蕴便以科臣的身分具疏列举"铨政"、"弭盗"、"学校"诸政时举时废之弊,请建长远之策。他认为,清朝要建万世基业,必须"蚤(早)定规画,垂为典章",如此,才可使后世"圣子神孙蒙业而安"。

3又针对百官玩忽职守,不肯勉图实绩的现状,上"端本澄源要术"一疏,他说:"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然今天下所患者,正在乎议论多而成功少。中外大小臣工,苟且偷安,怠玩成习,虽屡经天语申饬,言官条奏,总视为纸上之空言,终未有勉图之实迹。"故应"再行严敕内外大小臣工各修职业,……庶司百职人人打起精神,大破从前推诿之积习"。"司举劾者以进贤、退不肖为务;筹财用者以赡军裕民食为先;任封疆者制镇将之跋扈,靖寇盗之妖氛;理刑狱者弗容凶恶漏网,不使良善含冤,则平天下无余事。更愿皇上推诚御物,肃大闲而宽小眚,俾人人得展才见长,是尤端本澄源之要道也"。④杨素蕴以言为职,凡有所见,直言陈之。

八月,他就京畿以南诸害疏请厘正,但:"驿递之偏累,宜调停也";"本色之赔害,宜议改则也";"石田之废弃,宜议豁免也"。⑤九月,又疏请革直隶各州县所行"销算"陋规,杜绝贪墨者借钱粮核对行索纳贿。数月之内,"前后条上章以十数,皆切中时弊".⑥

是年,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欲援"以藩屏周",命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分镇云南、广东、福建,是为三藩。其中,平西王吴三桂尤为功高权重,不仅总管滇黔,节制督抚,且有除授官吏的特权,称为"西选","西选之官遍天下"。⑦对此,朝野百官有目共睹,却皆畏其权势而噤言。十一月,杨素蕴翻阅邸报,见吴三桂又以分巡上湖南道胡允等十人题补云南各道,且所题之人竟有奉差、部曹,即以西选违制具疏弹劾。疏言:"夫用人,国家之大权。唯朝廷得主之,从古至今未有易也。""从未闻以别省不相干涉之处;及见任京官公然坐缺定衔,如该藩今日者也。且该藩疏称,求于滇省既苦索骏之无良,求于远方又恐叱驭之不速。即如所言,湖南、蜀省去滇稍近,犹可计日受事,若京师、山东、江南等处距滇南万里,不知所谓远更何在也?"诘之曰:"若尽天下之官不分内外,不论远近,皆可择而取之,则何如归权于吏部,照常铨授,尤为名正言顺也。即云贵新经开辟,料理乏人,诸臣才品为该藩所知,亦宜先行具题,奉旨俞允,然后令吏部照缺签补,犹不失权宜之中计。乃径行拟用,无异铨曹,不亦轻名器而亵国体乎?"杨素蕴一针见血,指出了吴三桂的"西选"已经背离了清朝集权政治的轨道。首先,所除官员远至京师等地,违反了"皇上所以特假便宜者,不过欲就近调补,无误地方"的规制.其次,径行拟用,无异铨曹。而不是"先行具题,奉旨俞允,然后令吏部照缺签补",不合封建国体法制。因而杨素蕴语词颇为尖锐地说:"夫古来忠邪之分,起初莫不起于一念之敬肆。在该藩扬厉有年,应知大体。即从封疆起见,未必别有深心,然防微杜渐当慎于机先。伏乞天语申饬,令该藩嗣后唯力图进取,加意绥辑,一切威福大权俱宜禀命朝廷,则君思臣谊两得之矣。"⑧疏上,有司持其章奏未敢即发,诸官骇然。阅月,顺治皇帝诏令部议。然未及待果,即逢皇帝驾崩,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未几,吏部仍然具奏升补胡允等十人官云南各道。

人物功绩

平定三藩

杨素蕴外转川北道。时逢吴三桂追剿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自缅甸凯旋,见杨素蕴所奏,深衔之,"上疏诋其意含隐射,语伏危机",尤忌其"防微杜渐"之词。⑨朝廷诏令杨素蕴回奏。是年(顺治十八年)十一月,杨素蕴奉旨再奏,曰:"臣官御史时,见吴三桂题补方面官,不论内外远近,一律坐缺定衔,有碍国体,是以具疏驳正。至于防微杜渐等语,原属概论,古今通义,未尝专指该藩。臣与该藩素不识面,有何嫌隙,不过据理而陈,非别有意见."⑩所言仍亢而不卑,直陈不讳。四川巡抚佟凤彩见其过于耿直,强其改易二语。然而,在吴三桂刚刚为清人建树亡明大功之际,任何非议都无异于以卵击石,部议以杨素蕴含糊巧饰降调,不久又罢职归里,十年不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叛,杨素蕴终于以先知睿见为众人所识。次年三月,尚书郝维讷、冀如锡,侍郎杨永宁交章荐其可用,郝维讷尤誉其刚肠正气人所不及。诏令以原官品级录用,发湖广军前。适逢父丧,丁忧服阕后,始奉命赴任,补现办军务参议道。

十七年(1678年),清军进剿湖北叛将杨来嘉、洪福。二月,湖广总督蔡毓荣奏请以杨素蕴办理军需。疏言:"大兵进剿叛贼杨来嘉、洪福等,襄阳为咽喉重地,全恃守道督率所属,供办军需,接应往来兵马。现任下荆南道黄隆才力不及,应降调,必得精明强固如素蕴者,始克胜任。"11杨素蕴遂膺重任,转迁下荆南道。其时,襄阳、房县、保康为清军转饷必经之地,房县、保康一段路程尤其险峻狭隘,舟车不通,每岁须调安陆、德安、襄阳三郡丁夫担负,夏不避溪水瀑涨,冬不避雨雪路滑,死者相望,民人苦累不堪,军饷每每不继。杨素蕴受命后,即悉心访察,侦知各城有小溪,可通舟楫,遂亲行于川谷之中,斩棘凿石,辟地数十里,输通船道,卒至"省三郡丁夫十九,而军兴无乏"。12未负精明强干之名。

理学研究

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的战争已经结束,杨素蕴再迁山西学道。他力行改正文体,崇重理学,"晋人有关西夫子之颂"。13三年任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以治绩卓著,"内升京堂,遂受通政使司参议";14旋即,迁奉天府府丞、顺天府府尹等职。

二十六年(1687年),杨素蕴出任安徽巡抚,始莅一方大吏。是岁,皖省被灾,民人大饥,他当即具疏请赈,但饿死者相继出现。杨素蕴未待朝旨下达,便檄令各州县开仑发米。他说:"若上,须报,则濡滞时日,是弃民也。"15安徽民人遂因此得以保全。数日之后,赈令始至,而饥馑急情已去。

二十七年(1688年)夏,湖广总督标下所裁兵丁夏逢龙聚众举事,据武昌而震惊全楚。安徽乃其毗邻,顿时讹言四起,妇幼争相出城躲避,人情惊惧,官不能止。杨素蕴见状,遂下令张榜安徽省城四门,大书"愿出城者听之",随后又以平叛塘报晓示百姓,民人乃安,出城者归复。与此同时,杨素蕴却在积极筹备战事,以防叛兵东侵。他请兵请饷,"以实标营而资缓急",16皆得朝廷称允。百姓尤为赞誉之,出任皖抚不过一载,已博"威惠兼著"17之名。

抗旱救灾

是岁,湖北大旱,自夏及秋无雨,壤裂草枯,溪水不流,百姓无以为生,已十室九空,而漕粮、南米之征在即。杨素蕴食不甘味,寝不成眠。九月,上疏为民请命。疏曰:"将楚北本年分应征漕粮及随漕各项,或俯照江南邳州例尽与豁尧;或查照江南省旧例,凡遇饥馑之年,将本年应征漕粮,俟于二十九、三十四年分年带征带运,使民得一意办纳南粮,运供兵卒。"19恳请朝廷破格议核。疏上,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即命户部差官赴湖北访察,命准将楚省本年应征正耗漕粮、漕项钱粮于二十九、三十四年带征。20

不久,户部郎中舒淑、员外郎金达善至武昌。而杨素蕴自入夏以后,中暑腹泻,加之奔波劳碌,时已病笃,故遣布政使于养志随总督丁思孔会同钦差勘察灾情。十月,他自知时日不多,又具疏解任归里。其时,康熙皇帝正以湖北灾情为忧,见疏,误以为托词,怒而责之曰:"杨素蕴居官并无善状,被灾处所不亲行察勘,托病求罢,殊为可恶,著革职。"21旨未至,杨素蕴已于是月病死,22终年六十岁。弥留之际,他仍口授其子代书湖北六弊,指出"凡六事受害者州县卫凡十七处,累官累民年月久深",请朝廷察行豁免。23言毕,卧拜,临终遗言。"此疏行,臣目瞑矣。"24著有《见山楼文集》、《京兆奏议》、《西台奏议》、《抚楚治略》、《谷城水运记略》诸书。

湖北任职

是年十月,奉命移抚抚湖北。素蕴官风如故。他溯江而上,沿路体察民情。到任后,又即刻咨访属员,翻阅案牍,很快熟谙地方利病,兵民情状。时湖北尚未安定,叛首夏逢龙虽诛,然协从者尚众,诛叛之余波尤扰百姓,甚或一夕而数惊,人心汹汹。杨素蕴令首严告讦,诬者反坐。至次年(康熙二十八年)上元节,又张灯结彩,陈鱼龙百戏大庆之。并大开城门,听民自由出入,民心遂安,自翌日始,市井渐致熙攘。事闻朝廷,当即派钦差郭人杰于是月抵楚,颁赐玄色大缎一匹、玄色片金大缎一匹、宝石蓝纱一匹、玄色蟒缎一匹,以示嘉奖。

百姓晏安之后,杨素蕴即着手治理地方,"凡利所当兴,害所当除,罔不斟酌损益,力图治理"。18他见湖北连年苦于军供和杂派,而以制钱搭放兵饷尤为弊端,请旨即行停止。他说:由于钱价太低,士兵名为饷银三两,而实得仅其二,兵不足饷.而兵以钱投入市场,恃势强买,民又受其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