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杨筱楼 |
杨小楼(1878年-1938年),别名三元,安徽怀宁人[1],杨月楼之子,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2]。
杨小楼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其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代表作品有《长坂坡》《挑滑车》。
快速导航: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名 :杨小楼
别名:三元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1878年
出生地 :安徽怀宁
性别:男
代表作品:长坂坡、挑滑车
职业:京剧武生演员
主要成就:杨派艺术的创始人
逝世日期:1938年2月16日
父亲:杨月楼
展开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作品 长靠戏 箭衣戏 短打戏 昆曲戏 老生戏 3演艺经历 4创作特点 5人物关系 王莽后裔 祖父进京 父亲病故 子女 六代子孙 家谱 6人物评价 7悼念活动 停灵受吊二七 举行大殓 匾额亭 8词条图册
目录
人物生平
杨小楼(1878—1938),乳名三元,幼年随父学艺,8岁入杨隆寿的小荣椿科班习武生[3],排名椿圃,经诸多名师传授,根底扎实。因人高马大,无合适配演之人,故仅演一般角色,被讥为 “象牙饭桶”[4]。
杨小楼
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5]
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拜俞菊笙为师[6]。
杨小楼22岁拜俞菊笙为师,得俞氏真传。后以“小杨猴子”艺名演于津门,《长坂坡》为其家传,《艳阳楼》为俞亲授,加上猴戏《水帘洞》等一炮而红。当时,就连饭馆跑堂的端着菜,也学杨的声调高喊“闪开了!”这是《艳阳楼》高登的台词,可见杨在津门影响之深。
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
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
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
杨小楼常与道士交往,曾拜白云观住持为师,除常于白云观打坐外,亦常去戒台寺参诣。因慕道心切,竟把练功习艺置之度外,后经名家苦劝,才发奋用功。
杨小楼载誉返京后,得谭鑫培提携,不仅合作演戏,还让他演大轴,并传授其《战宛城》等。自此“杨小楼”三字扬名京城,并享有“活赵云”美誉。杨小楼也受到慈禧
的优宠,宫中许多翰林学士、王公贝勒都愿与他结识。
杨小楼笃信道教,道号杨桂年,曾着道士装,绾发于顶,黄冠鹤氅摄影留念。病重期间仍衣着道袍,弥留之际,嘱家人定按道装成殓。杨小楼最终病逝在笤帚胡同寓所。
1938年2月28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廿九日:杨小楼大殓举行。
2主要作品
长靠戏 作品名称 《长坂坡》 《挑滑车》 《铁笼山》 箭衣戏 作品名称 《状元印》 《八大锤》 《艳阳楼》 短打戏 作品名称 《连环套》 《落马湖》 《安天会》 昆曲戏 作品名称 《林冲夜奔》 《宁武关》 《麒麟阁》 老生戏 作品名称 《法门寺》 《四郎探母》 《战太平》
3演艺经历
杨小楼 吴焕 整理
1933年,同仁堂药铺乐家特烦请杨小楼演出《铁笼山》,地点在吉祥园。
当时台上除有检场人外,后台个别人可以在台上听戏。《铁笼山》开始时,检场人在下场门一边靠场面外侧,放了一把空椅子。等到“起霸观星”时,从下场门内匆匆
走出一 位身材魁伟、面形瘦长的便衣人士,在椅子上一坐。我当时也在台下看戏,看清这个人的面容,心中为之一振,心想今天甭看戏里的“姜维”了,先看这位听戏
的“姜维”,就够过瘾的了。原来这位就是当时的名武生孙毓堃,他早就以演《铁笼山》名重一时了。
《申报》部分报道
1922年5月底,杨小楼应邀赴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5月27日《申报》14版《天蟾舞台昨晚宴客》一文:
天蟾舞台、现已聘请梅兰芳、杨小楼、王凤卿联袂由京抵沪,系由该台台主许少卿亲自北上聘就南来。
此次南行众星璀璨,杨、梅除各自演出了拿手剧目外,并在沪首次演出了《霸王别姬》,轰动大上海。5月30日《申报》17版发表《梅讯》称:畹华、小楼今春在京扮演
《霸王别姬》万人空巷,比至海上,盛况更当十倍王城也。
1931年元月,杨小楼应上海荣记大舞台聘请,再度赴沪演出,时已53岁。1月18日《申报》19版刊登了一篇《杨小楼到沪访问记》的访谈文章:
杨小楼、新艳秋等於十四日下午到沪,余闻讯亟访小楼於大中华饭店。小楼风采如旧,惟两颊稍现风尘之色。
此后,《申报》连续登出多篇戏评,皆盛赞杨小楼。1931年1月28日《申报》11版发表《美具难并之盗御马》称:
武生泰斗杨小楼,挟其十载睽别之锐气,已於二十三晚以《盗御马》剧与沪人相见於大舞台上。小楼为武生全材。念白之脆劲,神态之俊逸,表做之入化,扮相之英
武, 世无其匹。尤以体格之魁梧,嗓音之洪亮,为任何人所难及。此剧为其生平得意杰作,久已南北同钦,适值金少山之窦二敦,亦夙为观众所叹服,故世人皆认为若
得二伶合演,斯 真美具难并之佳剧也。
1月31日《申报》11版发表《大舞台三夕记》剧评称:
杨小楼、马连良、新艳秋同时演艺於大舞台,如此好戏机不可失,乃连观三夕观小楼《连环套》、《八大锤》、《安天会》三剧,三种性质、三种表情、三种打法、 三种步法,而小楼演之,并皆入妙,真全才也。
孙毓堃
孙毓堃是杨小楼的义子,是俞振庭的外甥,故而艺名“小振庭”。他幼时跟俞振庭学武生,身上极有功夫。其母带他到杨家请杨小楼教他戏,杨不能拒绝,因其母是杨小楼的大师姐。但杨小楼说:“俞五爷(俞振庭)教你的戏,我一字不改。我教你一出俞五爷不唱的戏--《状元印》。”后来又给他说过《战宛城》。孙毓堃一直私淑,他的《挑华车》、《连环套》等戏,后来都是按杨派路子演的。
那天孙毓堃在台侧一坐,就好像是由他来报幕的,介绍这不一般的《铁笼山》。他听杨小楼的《铁笼山》,不是去看什么身段、打什么把子,这些他都会。他是“内行
看门道”,看杨小楼的劲头、台上气度,提高自己的认识。像孙毓堃这种自觉学戏的精神和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正式拜师弟子
杨小楼的正式拜师弟子共有三人。早年曾收过武净演员侯海林,另两位是延玉哲和傅德威,他们当时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俩的拜师仪式是在北京中山公园水
榭举行的,时间是1935年。
杨小楼为了收徒,特在吉祥戏院亲演《贾家楼》和《野猪林》两出戏给延、傅做示范。《贾家楼》是打基础的传统武戏,《野猪林》是有创作的新编文戏。这反映了杨
的教学思想,要求学生要高标准地打好基础、高水平地创新、全面发展、文武皆能。事后杨亲自去中华戏校,请校方关心他的弟子延、傅二生的学习。
武生打基础的戏很多,为什么杨小楼给延、傅示范《贾家楼》呢?我理解“科班”学生演戏与“大班”演员演戏在格调和火候上是不同的,学生听老师的戏主要是去学
气度和劲头。但其中还有一层意思,杨小楼的《贾家楼》是学乃师俞菊笙的,杨授徒选择此戏,表示不忘其师、不离其宗,使弟子知其所学渊源,懂得俞氏规范。当年
俞菊笙在《贾家楼》中有许多创作,包括把子的“一封书”、“打出手”等。俞振庭、孙毓堃、许德义(不勾脸)均擅演此剧中唐璧一角。杨小楼这次演唐璧,不仅示
范了扮戏。杨在此戏中穿湘色蟒、硬靠、箭衣、硬扎巾,很适合唐璧戴黪髯的身份。
为什么示范《野猪林》呢?那是应将老师本人的创作特别是新戏向学生介绍一下。杨小楼成名后,除演出经典的传统武戏外,一直没有停止编排新戏(包括旧剧新排和
新排剧目)。《野猪林》就是其中较成功的一剧。
4创作特点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
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
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
5人物关系
王莽后裔 “大刀杨二喜”推独轮车进京 “天官杨月楼”被慈禧点名唱戏 “活赵云杨小楼”成国剧宗师———
杨家本是“王莽后裔”
“武生泰斗”杨小楼,祖籍安徽省怀宁县石碑镇杨安墩,据传杨氏家族本系王莽后裔。王莽篡位失败,刘秀欲灭王氏家族,王氏一族逃亡途中被盘查,族人急中生智,见路旁有杨树便言姓“杨”,遂被放行,至安徽落户。据说杨家,杨、王姓氏不分,内外有别,本族以王为姓,对外则称姓杨。
祖父进京
杨小楼祖父杨二喜,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咸丰初年杨氏手推独轮车进京,车上一边是刀枪把子,一边是童年的杨月楼。他们在天桥打把式卖艺,颇受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青睐,聘为“忠恕堂”教师。为感谢张知遇之恩,杨二喜遂令子月楼拜张为师。杨二喜本为武旦演员,以耍大刀片出名,绰号“大刀杨二喜”,今舞台上的耍流星,即杨氏所创。
父亲病故=
杨小楼父亲杨月楼(1849-1890)字月楼,拜张二奎后,习老生、武生,排名玉楼,与俞玉笙(菊笙)为师兄弟。
杨月楼面阔耳大,仪表堂堂,有“天官”之称。“同光十三绝”画像中其所饰《四郎探母》杨延辉;《长坂坡》是他的杰作。《安天会》所饰悟空颇享盛誉,有“杨猴子”之誉。
正当杨在沪走红之际,一道台的家眷追恋月楼。杨深知后果,尽量躲避,但终因风流案被控,官府欲抓月楼,他无奈逃回京城,避难于恭王府内终日不出。京沪均不见其人,故传月楼进了监狱,以致编造的流言越传越玄。后因慈禧点名要月楼之戏,杨始露面。
杨深受慈禧优宠,就在杨氏病故这年,慈禧寿诞日时,还给了他白银20两、药4匣的赏赐。杨在弥留之际,托孤其盟弟谭鑫培和杨隆寿,望培育其子三元成才,并让年方12岁的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谭氏宗谱排名嘉训,月楼病故于百顺胡同寓所,年仅47岁。
子女 外孙杨宗年过继杨门
杨小楼仅有一女,许配文武老生刘砚芳为妻,生有四男四女:长子宗杨工武生、次子宗年工武老生、四子宗华工老生;长女适武生高盛麟。
杨小楼因无子嗣,曾收养一子克明,并为其成家。但他不正经学艺,误入歧途。迫于无奈,杨只得登报声明脱离父子关系。为续杨门香火,将外孙刘宗年过继杨姓。
六代子孙 杨宗年(1918—1981),幼年曾入富连成社习艺,后因杨氏夫人心疼孙子,遂离社回家,从范福泰等学艺,并得杨小楼亲传。他曾于西北戏校任教,后支边西藏、内蒙古,1981年在京病故。
杨宗年生有五子三女,有四个子女从艺。杨宗年三子杨长秀,1944年生人,中国戏曲学校56班毕业生,师从茹富兰等人,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学生科科长。1997年参加《京剧把子功》文献片的拍摄。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退休后仍被学院导演系反聘任职。
七代子孙正在戏曲学院深造
杨长秀的儿子杨朔,中国戏曲学院附中85班毕业生,亦工武生,师从尚长春等人。毕业分配到北京京剧院,曾获凤仪杯青年演员奖,多次随团赴国外演出,现于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深造。
讲述人:杨长秀
家谱 一代 杨二喜
二代 杨月楼
三代 杨小楼
四代 杨氏 刘砚芳
五代 杨宗年 刘宗华 刘宗杨
六代 杨长虹 杨学萍 杨学竹 杨长和 杨长秀 杨长青 杨学敏 杨长林
七代 杨朔
6人物评价
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7悼念活动
停灵受吊二七 是日为伴宿、作夜辞灵之期。丧居门前的过街棚里里外外亮出了汉执事“五半堂”的幡、伞,每半堂亮出2件:红、蓝、白、黑、紫(绣花)的幡、伞各一对,计20件,均插在红漆葫芦座的执事架上。金银宝库、九品莲台、执幡使者、福禄寿三星、摇钱树、聚宝盆、哼哈二将、开路鬼、打道鬼、喷钱兽(独角獬)、香幡、筒幡、香伞、香亭、松狮、松亭、松八仙、松鹤鹿同春、松和合二仙等冥物沿南北墙一字排开。过街棚正对丧居门口还设了三档子妙峰山香会的火壶茶会;大鼓锣架、金漆大号,24个民族传统式的鼓手整整排了一条胡同。这里不能不临时断绝交通。地面上对此亦无不给予支持。至于前来吊唁人乘坐的汽车、马车、洋车、自行车都存放在了琉璃厂厂甸海王村公园前边临时设立的场子里。
是日,前来吊唁者达数百人之多,内外行知名者计有:余叔岩、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小翠花、周瑞安、王少楼、孙毓堃、王又荃、李洪春、计砚芬、丁水利、张春彦、谭小培、谭富英、钟鸣歧、马富禄、吴彦衡、徐霖甫、李多奎、高庆奎、王瑶卿、王凤卿、叶龙章、郝寿臣、叶盛兰、高盛麟、刘砚亭、杨韵甫、万子和、郝锦川、金达志、吴菊痴、萧振川、吴钦李、汪侠公、杨主生、张寰如、王敬五、赵砚奎、陈椿龄、于永立、迟绍峰、赵世兴等均前后莅临吊祭。
佛教寺院
由于杨氏生前崇佛信道,成为北京各大小寺院的大檀越、大功德主,且与各寺院方丈、监院等高僧结交甚密,故23处佛教寺院的方丈联合前往唪经礼忏。他们是:
一、广化寺方丈玉山;
二、圣安寺方丈宝泰;
三、善果寺方丈泽明;
四、拈花寺方丈量源;
五、华严寺方丈本容;
六、觉生寺方丈体仁;
七、潭拓寺方丈茂林;
八、嘉兴寺方丈崇辉:
九、净业寺方丈本悟;
十、观音院方丈纯山;
十一、戒台寺方丈悟修;
十二、崇效寺方丈越宗;
十三、贤良寺方丈星朗;
十四、宝通寺方丈慧证;
十五、佑圣寺方丈钟钵;
十六、广慈庵方丈慧果;
十七、香界寺方丈德福;
十八、广善寺方丈慧三;
十九、长椿寺方丈深慈;
二十、心华寺方丈通宝;
二十一、正果寺方丈宽广;
二十二、延寿寺方丈证和;
二十三、法华寺方丈学安。
集各大小寺院“黄袍”高僧唪经送圣是佛教界对亡人及其家属最高礼敬,对亡人本身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功德,若非特大的名流斋主去世,一般是绝不应酬这种佛事的。这是自民国8年以来,北京城所未有的情况。所以,为人们,尤其是为有佛教信仰的人们所景羡。
伴宿之日的法事,除23名“黄袍”以外,还有雍和宫、隆福寺、护国寺的喇嘛各13人;白云观、地安门外火神庙、和平门内吕祖阁的道士各13入;长椿寺、铁山寺、龙泉寺的和尚各13人。轮流诵经作法,凡送疏、戒食、交供、回向,经台、月台上下,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门前的鼓乐也“接赞”、“送赞”吹打不停,其盛况不言而喻。
由于杨氏生前交际很广,来吊者有着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所以不借重金,置办了“三面席”:一是大教席;二是同和轩的清真席;三是功德林的全素席。而且是一天早晚两顿。可谓奢矣。来宾们坐席后,将近落日,总提调发话,宣布送圣僧、道排班秩序。其具体安排是:鼓乐、番道禅、来宾、番道禅、来宾、番道禅、近亲孝属、23位大德“黄袍”。采取“花插”排列,以利观瞻,而符礼俗。念三黄袍送圣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延寿寺街一带人山人海,几无立锥之地,近至左邻右舍的商民,远至津、保各地不远百里而来的“好事”者,都云集于杨宅丧居附近,一时万头攒动,车马为之堵塞,不能通过。人们不但是为争看各种纸扎冥物,而更主要是争看名伶的卢山真面目,而一饱眼福。
随着官鼓大乐的一棒大锣,送圣开始。杨家确是独出心裁,将一丈多高的纸扎哼、哈二将推将出来,作为开路之神(一般这乃是出殡的排场,送圣很少有这种举动)。紧跟着是纸扎的尺 头桌子、四季花盆、纸制的整桌祭席、福禄寿三星、执幡使者、九品莲台、香幡、香伞、香亭均雇人擎举而行。其后为番、道、禅各三班,每班各13众,按既定“花插”而排列,来宾及捧圣的孝属间杂其间,最后是23处大小寺院的方丈,身披大黄袍,各捧手炉相送。最引人注目的是梨园行的7行7科,每科均推代表10人以上,步行送库,每人各佩一徽帜,上书:“北京梨园公会某行(或某科)代表致祭员”字样。每走过一处,必有若干观众指手划脚纷纷议论,形容不一。送圣行列出笤帚胡同西口向南,经延寿寺街、一尺大街、皈子庙、向东经观音寺、大栅栏,出东口折向南行,经前门大街至西珠市口,折向西行,至万明路折向南,直奔香厂迤南永安路,焚烧楼库等冥物。于火光冲天中礼成。
晚间,杨宅办了盛大的资度道场。番、道、掸三台焰口施食:老道的铁罐施食,三清(三位头戴五老冠的高功主法)焰口;和尚的三大士(三位头戴五佛冠的金刚上师主法)焰口:外加“地藏十王宝灯”的传灯法事。金钟法鼓,通宵达旦。观礼者百人之多。
举行大殓 杨家在出殡的前三天就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师范大学门前的大道上,亮出了一份五丈五尺长,一丈多高的64杠的大罩,罩架子上挂了红缎金线绣满“百寿图”的罩片,顶上安了80公分高的金箔罩漆的大“火焰”,罩架上盖的四角,都向外探出一个“草龙”,成为“兽头龙口”,龙口“衔”着一串编织的花穗,每绺花穗上拴着一个“荷叶帽”、八个小金葫芦和五个不同的“花拍子”。十分华贵。杠罩的四角各放置一座红漆木质的执事架,上面插了红、蓝两色不同的“拨旗”,上书“崇文门外广兴杠房”字样。大杠大罩的旁边还亮出了一付32抬的“小请儿”,即出堂用的小杠。这份大杠诚可谓富丽堂皇,气派极矣。引起了许多过往行人驻足围观。
按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丧家一亮杠亮罩,就是即将出殡的信号。紧跟着,在杨氏殡列即将经过的要路口便道上,相继搭起了高大的路祭棚三座,一为剧场公会全体同人路祭棚,设在西珠市口当行商会门前的空地上,将由各剧院选派代表三人守候公祭。二为梨园公会全体同人路祭棚,设在第一舞台门前。三为内外行亲友联合路祭棚,设在虎坊桥京华印书局门前。这些路祭棚均为平棚起尖子,一殿式的起脊大棚,棚口均搭了素彩毗卢帽式的花牌楼,设了官鼓大乐,摆上了对儿门鼓、对锣架、对官鼓、对号筒。棚口两旁的执事架上插着四对金执事,计金立瓜、金钺斧、金天镫、金兵拳各一对;四对不同图案的大旗,计清道旗、飞虎旗、飞龙旗、飞凤旗各一对。棚内正面放了披有虎皮的“如意亮轿”一乘,当做被祭奠者的灵位,前面还扎了素彩灵龛一座。前边是大型供案,上面设置了香炉、蜡扦、花筒、供碗。棚壁上挂满了挽联、匾额、挽幛、花圈、相间有不同的四季花盆,尺头桌子等纸活冥器。给人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感觉,哀戚油然而生。
杨宅即将出大殡的消息,人人奔走相告,四九城的居民,尤其是南城一带的居民都憋足了劲头等着瞧热闹,都说:“这可是一出好戏,所有的名角都要上场亮相,这张票可是千金难买!”当年,瞧大殡几乎是北京人的一种“文化娱乐”,本来,丧葬礼俗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果然,杨氏的大殡成为万人空巷之举。一般平民,一早就扶老携幼地伫立街头,那些有钱有闲人家早在殡列即将经过的地方,找个茶点铺或饭庄子的楼上,订个临窗的好座,届时居高临下,边吃边看,将这盛大宏壮的丧礼尽收眼底。
杨氏丧居前门外笤帚胡同,巷子较窄,不便直接上大杠。所以,他的灵柩被抬出丧居之后,先在门口上32人抬的“小请儿”。由孝女荣桂身穿重孝,左手打着金钩龙凤“衔”挂的引魂幡,在众多亲友、梨园界同人拥簇之下,到南新华街北头师范大学门前换升大杠。这时最前头的仪仗已经穿过西河沿,进入前门大街了。
杨氏灵柩上了大杠,扣上了一卷红缎“百寿图”的大官罩。孝女荣桂跪在拜垫上,以左手在一块糊成一套《金刚经》的沙板砖上摔了“吉祥盆”,大喊一声:“爸爸哎!”遂被搀起,全体孝属及执绋的近亲友便跟着一起高声举哀,这时,烧了一所纸扎的小四合房。被请来扬纸钱的“一撮毛”此刻大显身手,趁着纸活的火势,一连扬了三把纸钱,顿使漫天皆白,良久不能落地。有许多小孩,甚至老年人都凑过去,伸手接抢那些尚未落地的纸钱,说是用这种纸钱擦拭面部或身上的疥癣,当可霍然。此说虽然属无稽,但无意间却为丧礼壮大了声势和场面。
杨氏是汉旗人,故按民族风俗习惯用了“五半堂”的汉执事。传统的汉执事以半堂为基数,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伞6把;金执事4对至8对。再加花圈、挽联、松活,纸活、响器、僧道及执绋送殡的亲友,殡列排出足有三里地之遥,可谓壮观极矣。其殡列顺序大体上是:最前为“北京特别市梨园公会”旗帜一对。由“龙套”演员擎举开道。继之为纸糊的戴盔披甲,面目狰狞的开路鬼、打道鬼一对,各持鞭棍,立于“虎皮石”的立座上,座下有木轮,由人推之而行。纸糊的独角獬——喷钱兽一只。高七尺,走在开路鬼、打道鬼的中间。一人从“兽”后豁口里填纸钱,使之从前面口内吐出。意为替亡蓄留下买路钱。纸糊的头戴乌纱,身穿大红,左腿跃起,手举宝剑高过头顶,作斩妖姿势的“判官”,高近一丈,头顶上还飞舞着一只蝙蝠,盖为臂上一弹簧所系。松活一堂:系右安门外丰台花厂的杰作。七、八尺高的松狮子一对;一丈一的松亭一对;松鹤、松鹿(鹤鹿同春)一对;松人(和合二仙)一对。共用28人杠抬以行。纸活金童玉女,金童执黄绫幡;玉女提引炉,作接引状。由二人擎举而行。意为神佛所派的使者接引亡灵升天。纸活四季花盆,碧桃、芍药、牡丹、佛座莲、绉菊、桂花、腊梅、迎春各一盆,其盆糊成白磁状,上绘山水、人物、间有书法题诗。下支红漆木架。人夫各抱一盆以行。纸活尺头桌子,上摆金山银山(盆景)、绸缎衣料、道装云履、道坛法物、古玩陈设、文房四宝等,各二夫一抬。纸糊当年进口汽车一辆,驾驶楼内糊一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的青年司机,手把方向盘。车前车后各挂一车牌,牌号为“北京147”。因杨宅电话为“南局147”,故借用于车牌。
匾额亭
京彩局以素彩扎成的“匾额亭”,古典宫殿式的顶盖,敞门,下为须弥座,座上穿以木杠,4人肩抬以行。亭内放置受吊期间各界赠送的匾额。共13座,其顺序为:1、曹锟挽;2、高凌霨挽;3、江朝宗挽;4、吴佩孚挽;5、张水淇挽;6、宁夔扬挽;7、冷家骥挽;8、北京市商会挽;9、北京市慈善团体联合会挽;10、妙峰山头岭茶棚北京天津众承办挽;11、长安大戏院董事会挽;12、北京市梨园公会挽;13、丑行同人挽。匾额就有数十方。选录如下:
一、阆宛归真——曹锟
二、广陵绝响杨伶小楼,艺术超敻,名溢京外,尤重义行,山东留京乡人,哀其永逝。请为书额惋之——吴佩孚
三、千秋绝响——高凌霨
四、声绝云璈——张水琪
五、天上人间——冷家骥
六、名闻中外——江朝宗
七、黄钟息焉——宁夔杨
八、艺术绝响——北京市商会
九、惠及灾黎——北京市慈善团体联合会
十、白雪谁赓——长安大戏院董事会
十一、艺术超群——北京梨园公会
十二、善容顿渺——妙峰山头岭茶棚北京天津众承办
十三、吾道同悲——余叔岩
十四、老成凋谢——梅兰芳
十五、成仙极乐——萧长华
十六、英名尚在——孙毓堃
十七、硕望犹存——丁跃龙
十八、寿高德重——梁仲达
十九、将星光沉——万子和、萧振川
二十、酷此胡天——安厘之
二十一、艺坛星殒——戴兰生
二十二、阆苑归真——贾兰亭
二十三、音容宛在——魏子丹
二十四、德隆望重——郝寿臣
二十五、南极星沉——李一车
二十六、典型永存——全民报社
二十七、国剧宗师——胡毓坤
二十八、犹存典型——迟月亭
二十九、果证菩提——二十三处寺院方丈
三十、天上修文——李万春
三十一、望隆山斗——张彬舫
三十二、典型失我——天津梨园公会
三十三、黄钟毁弃——庆亲王
三十四、吟啸涅盘——王守信
三十五、蓬岛归真——长安戏院张寰如
三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部——王仲锦
三十七、抱道长游——程连璞、程连璧
三十八、永护白云——白云观监院安世霖
三十九、典型宛在——永胜社同人
四十、拂袖西归——马丽华
各界赠送的挽联85幅,俱以红漆竹杆高高挑起,一夫擎举上联,一夫擎举下联,两并排对正,缓步而行。其中不乏佳作,为殡仪烘托着哀戚气氛。例如:
北京市社会局公益救济股同人挽曰:“法曲接俞谭,定场管弦推贺老;元昔协钟吕,超时歌舞媲兰陵。”
北京市慈善团体联合会主席胡恩元等挽曰:“天宝事那堪重论,胜朝两代承殊遇;广陵散有谁词响,梨园千载仰新声。”
北京进报社挽曰:“菊径荒凉冥漠秋郊悲泣雨;蓉城缥渺苍茫野陌帐春风。”
武田南阳挽曰:“执牛耳五十年间,昔时局阁鹓班舞罢干戚娱帝戚;攀龙颜九重天上,比日鲤庭燕寝歌残薤露怅春风。”
吴菊痴挽曰:“人曲各千秋,任教地老天荒大名永在;悲歌同一梦,忽然山颓木坏吾道其孤。”
晨报社同人挽曰:“拟垓下声容,不复举头明月夜;向江南风景,何堪回首落花时。”
齐如山挽曰:“齿德均尊,犹执 恭维族谊;形神虽逝,尚留青白著乡评。”
陆秋岩挽曰:“菊坛星殒,永存典型光史页;艺人其萎,一代宗师返道山。”
挽联群后面是民族传统仪仗——汉用“五半堂”执事。
第一半堂:“锣九对儿”:四方形蓝底红边、红字的清道旗一对;四方形红边白底彩色图案的飞虎旗、飞龙旗、飞凤旗各一对。均由头戴青荷叶帽,身穿绿驾衣的执事夫高举,缓行。虎头牌——“回避”、“肃静”牌各一对。“格漏”、粉棍、鸣锣,各一对。红云缎绣花幡、伞各6把。
第二半堂:木质金箔罩漆的三尖刀、马蹄刀、偃月刀、象鼻刀。各一对。蓝云缎绣花幡、伞各6把。
第三半堂:木质金箔罩漆的“八宝枪”8对:金轮枪、金螺枪、金伞枪、金盖枪、金花枪、金罐枪、金鱼枪、金长枪。各一对。白云缎绣花幡、伞各6把。
第四半堂:木质金箔罩漆的金立瓜、金钺斧、金兵拳、金指掌、金卧瓜、金皮塑、金督。各一对。青云缎绣花幡、伞各6把。
第五半堂:紫云缎绣花幡、伞各6把。
官鼓大乐一班,计13名:拉号一对;官鼓4面;喷呐、海笛、笙各一对;跟锣一面(指挥)。俱头戴去缨的清制青官帽,身穿绿驾衣,系绣着蓝寿字的白褡帛,足穿青布靴。红云缎大座伞一柄,由1人擎举,2人牵黄绸“拉幌”。清音锣鼓1班。计9名:2人抬堂鼓一面;1人敲打;4笛、2笙、1小锣、1皮鼓指挥。是为“九福班”。古典宫殿顶盖、敞门、须弥座,8人抬的彩活影亭一座,内悬杨氏画像一幅。抬夫一律头戴清制官帽,身穿白孝袍。影亭后边是两名执事夫举着名伶郝寿臣送的一对花圈(其它花圈均在殡列前边,挂在匾额亭的背后,只有郝氏送的花圈放在此处)。又,红云缎大座伞1柄,1人擎举,2人牵黄绸“拉幌”(表示为影亭、领魂轿张伞,实际上是为把二者隔开,以利观瞻)。挂着绿呢围子、青纱帘的魂轿一乘,内供杨氏灵牌,由8名穿孝的轿夫抬舁而行。又,红云缎大座伞1柄,1人擎举,2人牵黄绸“拉幌”。龙泉寺孤儿院音乐队以笙、管、笛、九音锣、铪、鼓合奏哀乐。队员均黑衣白孝带。纸扎灵人(仆役)4对:戴礼帽着长袍马褂的男管家2名;戴礼帽、着长袍青坎肩的听差2名;身穿旗袍、梳髻的中年女仆2名;戴帽头,穿灰袍,青坎肩,提篮买菜的厨师2名。均由8名穿孝的执事夫擎举而行。雍和宫的番经(喇嘛经)一班,计13人,俱穿黄袍、戴黄秋帽。徒手送殡。白云观的道经一班,计13人。俱蓝袍,加披五彩锦缎的法衣,每对一色。铃、嗡各一;铛子两对;铪子一对;法鼓一对。铁山寺的禅经(和尚经)一班,计13人,俱海青袍,加披红缎绣花偏衫。以笙、管、笛、九音锣、铪、鼓吹奏佛曲梵乐。大白雪柳12对,由头戴假抓髻,身穿白布印花小褂的男童擎举而行。
执绋送殡的绅商各界,梨园同人,杨氏生前友好,逾300余人,内有尚小云、谭富英、高庆奎、高盛麟、周瑞安、尚富霞、叶龙章、马富禄、孙毓堃、王永昌、赵砚奎、万子和、丁永利、傅德威、王又荃、李洪春、何雅秋、杨宝忠、陈椿龄、郭宝麟等,还有梨园公会七行七科代表团200余人。有的穿孝袍子,有的腰系孝带,左胸佩戴白纸菊花一朵,簇拥在孝属前后。“一撮毛”率领两名青年徒弟,各身背大串白纸钱。其身后还有一洋车,满载纸钱。路过庙宇、井台、桥梁、十字路口、路祭棚、茶桌等处,便高高扬起纸钱,表示打发“拦路鬼”,以便让杨氏的阴魂顺利通过。还有两个挎烧纸筐子的,乃是沿途烧纸打发“外祟”的。另两个人手提白布绷的拜垫,以便丧主随时向外界拜谢时,跪而叩之。二位穿孝的近亲搀扶着打幡的孝女荣桂,嗣孙续潜(即宗年)及乃婿刘砚芳,外孙刘宗杨、宗华,护灵榇前导。
孝属的后边便是64名头戴青毡荷叶帽、插着红雉翎、身穿绿驾衣的杠夫,抬着一付五丈五尺长的巨杠,上扣一卷崭新“百寿图”的大官罩。由两名穿孝的杠头,以打响尺的形式指挥前进。四角还有拉着罩上黄绸的4名杠夫。他们俱向后拽,成为一顺边的形式。杠的两侧各有4名杠夫扛着红、蓝两色的拨旗簇拥前行。杠后有25名执事夫组成的后扈(后拥),均手举木质金箔罩漆的“金执事”(古代兵器模型)5人一排,共为五排,均以湖色绸子将金执事连缀起来,表示护灵。
杨氏为梨园公会的董事长,故该会由七行七科公推代表致祭。伴宿送库时,各行、科公推代表各十人参加吊祭送圣;出殡之日则每行、科各加派代表6人,共计224人,于9时余齐集杨宅,先行参灵后,再参加执绋。行至西珠市口当行商会门前的路祭棚,全体代表将杨氏遗像请至棚内灵座上致祭后,仍继续执绋前行。剧场公会则每单位推举代表3人,由剧场公会主席郝锦川率领,在虎坊桥京华印书局门前的路祭棚内致祭。内外行亲友则在第一舞台前的路祭棚内致祭。每祭均设祭筵一桌,由主祭人上香、献爵、焚帛,再由僧道诵经品咒,异常隆重。沿途各商号、住户所设的茶桌、路祭桌约三百余处,均由以荣桂为首的孝眷一一叩首致谢。大殡经由骡马市大街、菜市口、丞相胡同,官菜园上街、自新路,过上清观,而达龙泉寺。届时,该寺两序大众均身披袈裟执香在山门前迎灵。这是对任何斋主死后来此停灵所未有过的礼仪。
因堪舆家勘测认为永定门外茔地因“方向不利”,当年不宜下葬,故暂厝陶然亭龙泉寺庙内,俟明年再卜吉告窆。
8词条图册 杨小楼杨小楼 参考资料: 1. 杨小楼
大众网[引用日期2022-03-18] 2. 1938年2月16日,京剧名家杨小楼病逝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2-03-30] 3. 杨小楼_杨小楼介绍_图片_作品-猫眼电影
猫眼电影[引用日期2022-02-24] 词条标签: 杨小楼京剧武生演员
视频
参考来源
- ↑ 杨小楼(1878年-1938年),别名三元,安徽怀宁人,www.lishiketang.com/r...- 2019-10-7
- ↑ 杨月楼之子,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2-9-1
- ↑ 杨小楼(1878—1938),乳名三元,幼年随父学艺,8岁入杨隆寿的小荣椿科班习武生,百度百科 - baike.baidu.com/i...- 2012-9-5
- ↑ C继续玩,搜狐, 2014-06-27
- ↑ 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搜狐, mren.bytravel.cn/Ce...- 2022-5-23
- ↑ C继续玩,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