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正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正林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 1966年6月
国籍 中国
母校 重庆医科大学
职业 医学教育科研工作者

杨正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6月生,在职博士研究生,主任技师,研究员,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 2021年11月,増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

人物简介

杨正林,临床检验诊断学专家,他立足临床检验诊断工作的同时,在视网膜疾病致病机制、分子诊断和防治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先后鉴定多个视网膜疾病新基因,系统阐明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圆盘膜发育、感光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死亡等科学问题,揭示了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分子机理,形成分子诊断体系,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和防治。发表SCI论文127篇,其中第一(含并列)和通讯(含共同)作者76篇,包括: Science、N Engl J Med、Nat Genet、Nat Med、J Clin Invest、Am J Hum Genet、PNAS等,连续七年(2014-2020)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是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等获得者 。

工作情况

担任检验科副主任期间,为科室发展积极筹划,规范了实验室操作和临床标本采集行为,为检验科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及ISO15189评审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有利保障。

分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国首批通过卫生部验收。工作中要求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积极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室间质评工作并取得优秀成绩,不断开展新技术、新试验。从最初的3-5个检测项目增加到30多项。

组织全省性基因扩增技术人员上岗培训班四次,培养出合格的PCR技术人员486人次。参与卫生部及省临检中心验收PCR实验室数十家;指导全省各级医院建立规范、合格的PCR实验室,建立了全省PCR室间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全省检验质量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杨正林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

完成卫生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及部分肿瘤检测的多中心研究工作,收集并完成子宫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共200例的FISH检测,并建立了临床应用平台。已建立部分基因检测收费新项目,既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也增加了创收。同时与妇产科合作完成产前诊断中心筹建工作,为进一步建立全省乃至中国西部最大,水平最高的疾病基因研究与临床检测中心打下了基础。

主要贡献

担任检验科副主任期间,为科室发展积极筹划,规范了实验室操作和临床标本采集行为,为检验科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及ISO15189评审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有利保障。 分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国首批通过卫生部验收。工作中要求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积极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室间质评工作并取得优秀成绩,不断开展新技术、新试验。从最初的3-5个检测项目增加到30多项。

组织全省性基因扩增技术人员上岗培训班四次,培养出合格的PCR技术人员486人次。参与卫生部及省临检中心验收PCR实验室数十家;指导全省各级医院建立规范、合格的PCR实验室,建立了全省PCR室间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全省检验质量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完成卫生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及部分肿瘤检测的多中心研究工作,收集并完成子宫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共200例的FISH检测,并建立了临床应用平台。已建立部分基因检测收费新项目,既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也增加了创收。同时与妇产科合作完成产前诊断中心筹建工作,为进一步建立全省乃至中国西部最大,水平最高的疾病基因研究与临床检测中心打下了基础。

获得荣誉

2015年11月,获得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4]

2017年1月,杨正林教授团队的“视网膜疾病基因致病机制研究及防治应用推广”项目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6月,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1年9月28日,获得“2021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

2021年10月,被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视频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履职3个月专注未来5年大布局 科技无法取代人文关怀2021年3月31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