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梅锈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梅锈病

杨梅锈病
原圖鏈接

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酸甜可口,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用途较多,受到很多种植户的青睐。但是在杨梅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有锈病的发生。

症状

杨梅锈病
原圖鏈接

该病对杨梅的芽、花、叶和枝梢,均有危害。受害树提前开花,花的数量减少;刚发出的新芽生有黄色斑点,斑点破裂后,从中散出橙黄色粉末。花被害时,常还原成叶形,且多呈肥厚的肉质叶,上面生有橙黄色的病斑。肉质叶不久腐烂掉落,大部分形成秃头枝梢。

发生规律

引起杨树锈病的病菌原菌在我国有马格栅菌、杨栅菌和圆痂夏孢菌。目前普遍承认的在我国主要是前两种。这两种病菌在夏孢子和冬孢子以及侧丝的形态和大小上差异不大。夏孢子堆为黄色,散生或聚生。冬孢子为桔黄色,圆形或椭圆圆形,表面有刺。侧丝呈头状或勺形。淡黄色或无色。冬孢子堆于寄主表皮下,冬孢子近柱形。上述病菌可以菌丝状态在冬芽中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开始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侵冬芽不能展叶,形成满覆盖孢子的绣球状畸形,这些病芽成为田间最初侵染的中心。枯梢溃疡斑内的菌丝也可越冬。病落叶上的夏孢子经过冬天后虽有萌生和侵染能力,但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其萌发力迅速丧失,因此在初侵染中的作用远不如带病的冬芽重要。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形成冬孢子,但数量不多,所以从田间发病实际情况可以肯定冬孢子在侵染中并无重要作用。[1]

防治措施

1、老树更新7-8月采果后,截去主干基部的大树叉,掘断一些浮根系,并施草木灰等肥料,促使隐芽萌发新枝。更新要适时。过早更新,其嫩芽易受冻;过迟更新,伤流过大,所以,过早过迟都不利于杨梅的生长和发育。

2、追肥壮树萌芽前的2-3月份和采果后的7-8月份,每株施入畜粪肥或*杂肥40-50kg。施氮、磷、钾肥的比例,幼树为3:1.5:3,结果树则以2.5:1.5:5为宜。

3、选择合适的品种新开垦的果园,要选择丘陵地、北山坡和半山坡的红、黄壤酸性*壤。同时,要选用抗病、优质和高产品种,如福建大粒紫早红梅二色梅等。

4、化学防治萌芽前,喷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比1比100波尔多液。结果期,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进行药剂防治。同时注意抓好白蚁的防治。用灭蚁灵毒杀。及时作好老树更新。对发病重的老树采用骨枝更新,掘断部分浮根群,促发隐芽。[2]

相关视频

杨梅树发病半年多 愈演愈烈是何故?

专家讲经-果树锈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