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市镇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

中文名 :杨市镇

所属地区:湖南省涟源市

杨市镇位于孙水中游,地处涟源市东南部,距涟源市城区17公里,1995年机构改革撤区并乡时,由原来杨家滩镇、太和乡、快溪乡合并而成的三合一大镇。人口8.8万人,非农业人口2.2万人,共辖杨家滩、太和、快溪三个群众工作站,2016年建制村合并后,共辖29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共73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总耕地42745亩,其中水田34468亩,旱土8077亩。[1]

人文历史

湖南娄底涟源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腹地的古老集镇。唐高祖武德年间,商贾云集,现老街溜光的青石地板,就叩响行人的脚步;东街"亭子里"的古建筑,还完整地保留48个天井,堪称一奇。那纯朴的民风,谁都会发思古之幽情。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时,站在明代修建的吊满木莲的石拱桥上眺望,涟水的支流孙水,从逶迤层迭的龙山缓缓流来,穿过古镇,与涟水汇合,流入湘江。河水清清,水草萋萋,晃晃摆动,小鱼不时出没,宛如一幅色彩明快、峋丽多姿的山水画。潇湘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摄过电视剧。

"犀牛望月"、"龙潭吸水"、"九江庙碑林"、"天柱峰"和庵堂寺观等"杨市八景",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位于镇西南2公里的桥头冲蒋湾里,是当地著名作家蒋牧良的出生地和张天翼的祖籍。附近的龙潭湾,碧水萦绕,浓荫叠翠,怪石嶙峋,树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布林间。"九江庙"里原留存唐宋元明历代古碑50多块。镇西南5公里的"天柱峰",有庵堂寺观多处,主峰附近的"云集庵",有幅楹联:"云开五色随天岭,集合千祥拥柱峰",将"天柱峰"、"云集庵"两个名字镶在联中。可惜这些名胜古迹,都被当成"四旧"革除得荡然无存。镇西3公里处,杨梓江中一石头活象犀牛,人们称它"犀牛望月"。有一对联,仅有上联"犀牛西眠,犀牛杨梓对愁眠",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旧时,孙水通航,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抗战期间,湘黔铁路东段通车,很多工厂、学校从大城市疏散,到这里开店、办学、设厂。当时省立周南女中、湖南私立岳坪中学都在这里办过学,因此,有"小南京"之称,并流行"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闹闹杨家滩"的民谣,足以反映其繁华。

千年龙舟赛

位于孙水河畔的千年古镇杨市镇,又名杨家滩,早在两千多年的汉代就是长沙郡连道县治龙城,是湘中地区县治建制最早的古镇之一。自唐朝以来商贾云集,风景如画,"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这首古民谣道出了湘中杨市镇曾经的繁盛。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通航的便利,加上繁荣的商贸,端午赛龙舟一直被视为杨市镇兴旺发达的标志,延续了上千年。

杨市镇赛龙舟历史悠久,相传在汉朝时期,杨家滩民间就有了自发组织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至宋朝已经很兴盛。到了清代,赛龙舟已是这座乡镇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盛会。而今有着"湘军将领故里"之称的杨家滩,每年的龙舟赛既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种种古朴活动方式,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采。

视频

娄底涟源市杨市镇(原名杨家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