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一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杨一清
杨一清.jpg
原图链接 [1]]]
出生 (1454-12-24)1454年12月24日
广东化州
逝世 1530年9月5日(1530-09-05)(75歲)
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
国籍 中国(明朝)
别名 杨文襄
职业 内阁首辅、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
知名作品 《杨文襄公集》
《关中奏议》
《石淙诗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 ,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

边疆防御

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 杨一清 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杨一清在任期间因修建边疆防御,明武宗很是赞赏并发帑金数十万使其完成防御工事。太监刘瑾因杨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弹劾杨一清,他被迫借病辞职。之后刘瑾诬陷其冒领浪费边疆费用,而被逮捕入诏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护方才救出。之后仍然致仕,先后罚米六百石。

计除刘瑾

时,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明武宗诏令起用杨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平叛,并命中官张永担任督 杨一清 军。大军未抵达,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钺已经平叛并逮捕朱寘鐇。杨一清驰马抵达镇县,并宣布皇帝的恩德。张永随后赶到,两人相谈甚欢。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并趁机握着张永胳膊称:“此次平叛有赖于阁下的力量。然而此事易除,但国家内患怎么办呢?”张永问:“指的是什么呢?”杨一清于是在手掌上写一个“瑾”字。张永则称刘瑾的党羽耳目已经布及各地。杨一清慷慨激昂地称,希望张永借此平定而上疏揭发刘瑾的诸多恶事。张永问如果不可行怎么办。杨一清于是出计称:“此话必须从您口中说就成。万一皇上不信,你就顿首在地上痛哭,并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心以证明此事不为妄论,皇上必然为您的所做而感动。请必须从速而做。”张永听后勃然而起,立刻做了决定。此后竟然如杨一清计,除掉刘瑾。此后杨一清被召还入朝,拜为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此后改为吏部尚书。

直陈弊病

杨一清为政通练、性情宽大。其在吏部尚书任上,恢复此前为刘瑾所陷害的官员,并派遣官员去中原平定盗乱等,此后又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此后因选用尚书靳贵,而进杨一清为少傅、太子太傅。乾清宫灾,诏求直言时,杨一清上书称皇上视朝太迟,享祀太慢,在西内大造寺庙,在禁中留宿边兵,并阐述在京畿内设立皇店的弊病,以及江南织造等扰民事情。之后因病乞归,明武宗仍然挽留。大学士杨廷和丁忧时,明武宗命其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赞机务。钱宁乱政时,受到杨一清的指责,于是其与江彬等人勾结,派人在武宗面前诋毁杨一清,此后杨一清请求致仕归乡,与焦山寺僧妙福禅师为友。明武宗南巡时,曾经抵达杨一清府,与其乐饮两昼夜。杨一清借机劝阻,明武宗于是取消江浙等地的巡游。

两朝老臣

明世宗还是世子的时候,兴献王就曾经对其称,楚地有三杰,分别是刘大夏、李东阳及杨一清,明世宗于是记住了他们。他即位后,廷臣纷纷交相举荐杨一清,于是明世宗派遣官员赐金币存问,遭到杨一清谢绝后,明世宗特予杨一清一子官至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明世宗诏杨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至此,以尚书身份担任边疆大臣的惯例,从杨一清开始。明世宗在诏书中褒奖赞美,以其与郭子仪相称。杨一清至此第三次为总制,其部下均踊跃兴奋,之后平定亦不剌进犯,并接受土鲁番的求贡。后入朝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见后加少师,任兼太子太傅。不久《献皇帝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以未曾参与纂修而请辞,没有得到明世宗批准。王宪奏报战功时,推功于杨一清,于是加为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此时,费宏已经离去,于是杨一清担任内阁首辅,明世宗赐银章二个,分别是“耆德忠正”、“绳愆纠违”,命其可以密封言事。此后,杨一清与张璁论张永此前的功劳,而起用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也得到杨一清批准。《明伦大典》书成后,加正一品俸。

惨遭陷害

议大礼的时候,杨一清还在家中居住,看到张璁的上疏后,对门人乔宇称:“张生的这番议论,使圣人之义复起,这是不能改变的。”又在席间手书劝其早去赴召,以定大议。张璁等人显赫后,颇为引荐杨一清。明世宗以其为老臣,恩礼加渥。张璁与桂萼既已攻击赶走费宏,想到杨一清必然会援助自己,而杨一清却坚持召谢迁,于是张璁等人心有怨恨。谢迁还未抵 杨一清像 达,张璁已经进入内阁,于是原来商议事情多有变故。当时锦衣聂能迁攻击张璁,张璁欲置之死地,被杨一清阻止。张璁于是大怒,上疏诋毁杨一清,杨一清于是上疏乞归,明世宗从中调解。此后杨一清又因灾变,请求戒饬百官和衷,再次请求宽恕大礼议诸臣罪,此时桂萼进入内阁,矛盾变得更加激化。给事中王准、陆粲检举揭发张璁、桂萼招权纳贿的事情,明世宗立即罢免两人并公布其罪。其党羽霍韬称:两人离去势必牵连到我。于是上疏攻击杨一清,称其接受张永、萧敬贿赂。杨一清再次上疏辩解并请求罢免。明世宗虽然挽留,但张璁的再次召还,霍韬再次攻击,并称法司都是秉承杨一清的意思,而诬陷桂萼。明世宗至此大怒,令法司会同廷臣商议,此后贬刑部尚书周伦任南京刑部尚书,以侍郎许赞代任。许赞于是借霍韬的话,请求对杨一清削籍。此后张璁三次上密疏,称杨一清假意乞求辞退,而实质是想以此来坚定明世宗的想法。果然,明世宗允许杨一清致仕,仍赐金币。

第二年,张璁等人诬陷朱继宗等入狱,并称杨一清接受张永弟张容的钱财,为张永写墓志铭等要求其连坐。杨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却被这些孺子给欺凌玩弄!”之后背部疽发而死,留遗疏,死而不瞑,时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 。明世宗于是下令对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数年后恢复杨一清官职。后赠太保,谥文襄。

个人作品

杨一清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文,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这些著作在关切国计民生、整治边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许多切实的建议,表现了杨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类是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为其门生李梦阳、康海编,有李东阳、李梦阳、康海等人的评点。

历史评价

清·张廷玉等《明史》:一清生而隐宫,貌寺人,无子。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人或訾己,反荐扬之。惟晚与璁、萼异,为所轧,不获以恩礼终。然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

家族成员

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后来因为父亲过世搬到丹徒观音楼巷圆通庵北。父亲是化州同知杨景,致仕后,居住于巴陵。

墓葬

杨一清墓墓向西南,墓道长近一里,两侧有翁仲(石人)、石狮、石马及龟蚨相峙对立,并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和石拱桥。今牌坊和石桥已毁,余均存。

眼前的石狮到了夏天,只能一半留在水面上了,到冬天水浅,可以完整地显露在外。而原本立在它对面的石狮已不见了踪影。

离石狮不远的草丛里藏着两个石兽,这是龟蚨,一匹保护完好的石马隐藏于树林之中。另一匹石马躺在地上,头部遭到了毁坏。

杨一清墓作为镇江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私人墓道,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术论文

•谢玉杰,唐景绅.    杨一清在西北. 《 西北民族研究 》 , 1999

•谢玉杰.    杨一清茶马整顿案评述——明代西北茶马贸易研究之二. 《 西北民族研究 》 , 1990

•张明富.    杨一清与明代西北马政. 《 三峡学刊 》 , 1995

•何兆吉.    杨一清的安边策及其历史价值. 《 宁夏社会科学 》 , 2004

•方广岭.    论杨一清经营陕西边备. 《 史学集刊 》 , 2005

参考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重葺杨文襄公事略》:杨公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先世云南安宁州...父讳景,永乐癸卯乡进士,初判霸州,改澧州,迁广东化州同知。景泰甲戌十二月六日生公于化州。
  2.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书舍人。”
  3.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久之,迁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一清貌寝而性警敏,好谈经济大略。在陕八年,以其暇究边事甚悉。入为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用刘大夏荐,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着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会寇大入花马池,帝命一清巡抚陕西,仍督马政。甫受事,寇已退。乃选卒练兵,创平虏、红古二城以援固原,筑垣濒河以捍靖虏,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费,军纪肃然。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大夏请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寻进右都御史。”
  4.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大发帑金数十万,使一清筑墙。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一清遂引疾归。其成者,在要害间仅四十里。瑾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先后罚米六百石。”
  5.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西讨,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吕强、张承业暨公,千载三人耳。”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永以是德一清,左右之,得召还,拜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赐金币。寻改吏部。”
  6.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一清于时政最通练,而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尝再帅关中,起偏裨至大将封侯者,累累然不绝。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大盗躏中原,一清疏请命将调兵。前后凡数上,皆报可。盗平,加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再推内阁,不用。用尚书靳贵,而进一清少傅、太子太傅。给事中王昂论选法弊,指一清植私党,帝为谪昂。一清更申救,优旨报闻。乾清宫灾,诏求直言。一清上书言视朝太迟,享祀太慢,西内创梵宇,禁中宿边兵,畿内皇店之害,江南织造之扰。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大学士杨廷和忧去,命一清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张永寻得罪罢,而义子钱宁用事。宁故善一清,有构之者因蓄怨。会灾异,一清自劾,极陈时政,中有“狂言惑圣听,匹夫摇国是,禁廷杂介胄之夫,京师无藩篱之托”语,讥切近幸,帝弗省。宁与江彬辈闻之,大怒。使优人于帝前为蜚语,刺讥一清。时有考察罢官者,嗾武学生朱大周讦一清阴事,而以宁为内主。给事御史周金、陈轼等交章劾大周妄言,请究主使,帝不听。一清乃力请骸骨归,赐敕褒谕,给夫廪如制。帝南征,幸一清第,乐饮两昼夜,赋诗赓和以十数。一清从容讽止,帝遂不为江、浙行。”
  7.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世宗为世子时,献王尝言楚有三杰,刘大夏、李东阳及一清也,心识之。及即位,廷臣交荐一清,乃遣官赐金币存问,谕以宣召期,趣使有言。一清陈谢,特予一子官中书舍人。嘉靖三年十二月戊午诏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故相行边,自一清始。温诏褒美,比之郭子仪。一清至是三为总制,部曲皆踊跃喜。亦不剌窜西海,为西宁洮河害,金献民言抚便,独一清请剿。土鲁番求贡,陈九畴欲绝之,一清则请抚。时帅诸将肄习行阵,尝曰:“无事时当如有事堤防,有事时当如无事镇静。”会张璁等力排费宏,御史吉棠因请还一清内阁。给事中章侨、御史侯秩等争之。帝谪秩官,召一清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既入见,加少师,仍兼太子太傅,非故事也。亡何,献皇帝实录成,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一清以不预纂修辞,不许。王宪奏捷,推功一清,加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费宏已去,一清遂为首辅。帝赐银章二,曰“耆德忠正”,曰“绳愆纠违”,令密封言事。与张璁论张永前功,起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增筑边墙,推明一清曩时议,一清因力从臾之。帝为发帑金,命侍郎王廷相往,然久之亦竟止。明伦大典成,加正一品俸。”
  8. 《重葺杨文襄公事略》:(杨一清)卒之期为嘉靖九年八月十四日夜四鼓。
  9.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初,“大礼”议起,一清方家居,见张璁疏,寓书门人乔宇曰:“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又劝席书早赴召,以定大议。璁等既骤显,颇引一清。帝亦以一清老臣,恩礼加渥。免常朝日讲侍班,朔望朝参,令晨初始入阁视事。御书、和章及金币、牢醴之赐甚渥。所言边事、国计,大小无不倾听。璁与桂萼既攻去费宏,意一清必援己,一清顾请召谢迁,心怨之。迁未至,璁已入内阁,多所更建。一清引故事稍裁抑,其党积不平。锦衣聂能迁讦璁,璁欲置之死,一清不可。璁怒,上疏阴诋一清,又嗾黄绾排之甚力。一清疏辨,言璁以能迁故排己,且傍及璁他语。因乞骸骨。帝为两解之。一清又因灾变请戒饬百官和衷,复乞宥议礼诸臣罪,璁益憾。桂萼入内阁,亦不相能。一清屡求去,且言:“今持论者尚纷更,臣独主安静;尚刻核,臣独主宽平。用是多龃龉,愿避贤者路。”帝复温旨褒之。而给事中王准、陆粲发璁、萼招权纳贿状,帝立罢璁、萼,且暴其罪。其党霍韬攘臂曰:“张、桂行,势且及我。”遂上疏力攻一清,言其受张永、萧敬贿。一清再疏辨,乞罢。帝虽慰留之,而璁复召还,韬攻益急,且言法司承一清风指,构成萼罪。帝果怒,令法司会廷臣杂议。出刑部尚书周伦于南京,以侍郎许赞代。赞乃实韬言,请削一清籍,帝令一清自陈。璁乃三上密疏,引一清赞礼功,乞赐宽假,实以坚帝意俾之去。帝果允致仕,驰驿归,仍赐金币。明年,璁等构朱继宗狱,坐一清受张永弟容金钱,为永志墓,又与容世锦衣指挥,遂落职闲住。一清大恨曰:“老矣,乃为孺子所卖!”疽发背死。遗疏言身被蔑,死且不瞑,帝令释赃罪不问。后数年复故官。久之,赠太保,谥文襄。”
  10.  人大导刊2009年第2期  .岳阳市人大常委会.2009-06-09[引用日期2014-02-15]
  11. 明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2-18]
  12.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8):“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携之居巴陵。
  13. 寻找杨一清墓  .镇江日报.2006-08-14[引用日期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