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題解,譯文,注釋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初春。當時裴迪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寄了一首《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給杜甫,杜甫深受感動,便寫此詩作為回贈。[1]

當時正是安史叛軍氣焰囂張、大唐帝國萬方多難之際,裴杜二人又都來蜀中作客,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故而,相憶之情,彌足珍重。

此詩通篇都以早梅傷愁立意,前兩聯就着「憶」字感謝故人對自己的思念,後兩聯圍繞「愁」字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構思重點在於抒情,不在詠物,因此,歷來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也體現了杜詩別具一格的特色。

原文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釋

裴迪:關中(今陝西省)人,早年隱居終南山,與王維交誼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與杜甫頻有唱和。蜀州:唐朝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

東閣:閣名。指東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東。

官梅:官府所種的梅。南朝梁何遜為官在揚州時,官府中有梅,常吟詠其下,故云。

詩興:作詩、吟詩的興致或情緒。

何遜:南朝梁詩人。

此時:指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

自由:有閒情逸緻,觀賞梅花。

歲暮:歲末,一年將盡時,喻年老。

江邊:浣花溪邊。

垂垂:漸漸。

發:指花開放。

朝夕:時時,經常。

譯文

你去蜀州東亭送客之時,幸遇官府種的梅花遍地盛開,便觸動了你作詩的興致,就像當年在揚州詠梅的何遜一樣,句句驚人。

此時面對初春的雪景,讓我想起了遙遠的你,陷入深深的回憶,那一天,正巧你前去送別客人,又逢臘梅迎春,如果不是對我有深厚的友誼,又怎能分別後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人,為我作詩呢?

所幸你沒有寄來折梅,才沒使我在年終時歲末傷情,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我看到折梅,一定會撩亂我那濃烈的鄉愁。

浣花溪邊,我的門前有一棵梅花樹也在漸漸開放,看到花開,只感覺朝朝暮暮之中正在催促人老去,催得我滿頭青絲自然也就變成了白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