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可波氏鳳頭鸚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科波氏鳳頭鸚鵡
杜可波氏鳳頭鸚鵡原圖鏈接搜狗圖片

中文學名:杜科波氏鳳頭鸚鵡
拉丁學名: Cacatuidae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目:鸚形目
科:鳳頭鸚鵡科
屬: 6屬 種: 21種
亞 種: 44亞種
分布區域: 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及其鄰近島嶼

杜科波氏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 ducorpsii)是鸚形目,鳳頭鸚鵡科的鳥類。體長33厘米,壽命50年。活動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森林中,棲息在島上的森林或是森林邊緣地帶的區域,喜歡選擇低地高大的樹木或是植被活動,有時候喜歡到鄉間的農地去覓食農作物,偶爾在公園或是綠地中也可以看見。食物有種子、漿果、水果、堅果、嫩芽、樹葉、花朵及昆蟲。繁殖期為每年7-12月,每次產卵2-3枚,孵化期約28天,羽化期8-10周。分布在所羅門群島上。 [1]

形態特徵

杜科波氏鳳頭鸚鵡身長30-35厘米,體重290-415克,外型高貴優雅,和其他鸚鵡相同的特點都有鈎曲的喙和對趾足。羽毛潔白無瑕,十分美麗,頭頂具三角形羽峰區別於其他白色鳳頭鸚鵡,容易識別。翅膀和尾巴內側及臀部有黃色羽毛。冠羽,臉頰,頜和胸部的羽毛根基部略帶粉紅色。鳥喙灰色。眼睛周圍的皮膚裸露是淺藍色。虹膜為深褐色,腳灰色。雌鳥的虹膜略帶淡紅色。 特點是嘴粗厚而強壯,上嘴向下鈎曲,兩側的邊緣有缺刻,基部具蠟膜。上嘴與頭骨的連接猶如絞鏈一樣,能活動自如。嘴的基部具有蠟膜,舌多肉質而柔軟,具一個角質的匙狀端。翅形稍尖,腿短健,腳上有四趾,前後各有兩趾,稱為對趾型,爪尖銳而彎曲,適於攀樹。

棲息環境

棲息在島上的森林或是森林邊緣地帶的區域,喜歡選擇低地高大的樹木或是植被活動,有時候喜歡到鄉間的農地去覓食農作物,偶爾在公園或是綠地中也可以看見。

生活習性

杜科波氏鳳頭鸚鵡在野外大多是成對活動,偶爾會聚集8隻左右的小群體,在清晨會嘈雜的一起飛往覓食處,在黃昏才回到棲息的地方過夜。喜歡棲息於比較高的樹枝上,通常只有喝水和覓食的時候才會到地面上活動,相當謹慎小心而不容易接近,同時群體中會有幾隻擔任哨兵的工作,如果有任何動靜,哨兵會發出警告,而整群的杜科波氏鳳頭鸚鵡就會立刻發出驚叫飛走。手養鳥十分乖巧與安靜,有學話的能力,個性溫和且愛親近人,是小型鳳頭鸚鵡中不錯的選擇,可惜數量不多也不普遍。食物包括種子、堅果、水果、當地植被、漿果、花朵、樹葉嫩芽,也以昆蟲及幼蟲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布干維爾東南馬萊塔和瓜達爾卡納爾島。

繁殖方式

個性溫和內向,和其他的鳥種也可以相處的很好,叫聲也略小於一般鳳頭鸚鵡,在鳳頭鸚鵡種類中算是噪音比較小的,很適合作為家居寵物鳥。人工繁殖的杜科波氏鳳頭鸚鵡士數量相當少,也不普遍,因為繁殖難度相當高。在野外的繁殖期為每年的7月到12月,一次產下2到3枚卵,人工繁殖的杜科波氏鳳頭鸚鵡則最多可產下4枚卵。孵化期約28天,18周完全斷奶。,繁殖期間有侵略或攻擊性,雄鳥有時會攻擊雌鳥,不要經常打擾它們或改變環境,因為它們對這些行為十分敏感。由於親鳥常常會棄養幼雛,因此繁殖者需要將雛鳥取出手餵。

種群現狀

杜科波氏鳳頭鸚鵡在1990年代中期的時候,約有300隻從所羅門群島直接進口到英國,在1994年政府當局開始禁止該鳳頭鸚鵡的出口,直到後來,重新准許每年出口約1200隻。過去野外的族群很多,但是一度大幅減少,至今(2008年)仍然沒有很正確的野外數量預估,因此不知道這樣的出口數量是否會對其族群造成威脅。所幸所羅門政府對出口杜科波氏鳳頭鸚鵡採取嚴格的限制和數量控制,因此杜科波氏鳳頭鸚鵡並沒有像鮭冠鳳頭鸚鵡以及其他名列《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類那樣陷入立即絕種的危機,而至今(2010年)仍然歸類於附錄二的二級。但是所羅門群島的森林砍伐相當嚴重,也造成了杜科波氏鳳頭鸚鵡棲息地的快速縮減,使其族群面臨大幅減少的困境。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杜可波氏鳳頭鸚鵡學會小貓咪的叫聲,呆久了聲音都變樣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