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杏黄兜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杏黄兜兰

中文学名:杏黄兜兰

拉丁学名: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

拼音:xinghuangdoula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

科:兰科

属:兜兰属

杏黄兜兰 (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根状茎细长,横走。叶基生,2列,5-7枚,长圆形,坚革质,长6-12厘米,宽1.8-2.3厘米,先端有时具弯缺与细尖,上面有深绿及淡绿色相间的网格斑,下面密被紫色斑点,边缘有细齿。花葶直立,长达28厘米,被褐色短毛,顶生1花,被白色短柔毛;花径7-9厘米,黄色,退化雄蕊有淡栗色纵纹;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4.8厘米,背面近顶端与基部具长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长2-3.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背面具长柔毛;花瓣宽卵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2.8-5.3厘米,内面基部具白色长柔毛,唇瓣深囊状,近椭圆状球形或宽椭圆形,长4-5厘米,具短爪,囊底有紫色斑点;退化雄蕊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2厘米。花期2-4月。

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细长,横走。

叶:叶基生,2列,5-7枚,长圆形,坚革质,长6-12厘米,宽1.8-2.3厘米,先端有时具弯缺与细尖,上面有深绿及淡绿色相间的网格斑,下面密被紫色斑点,边缘有细齿。

花:花葶直立,长达28厘米,被褐色短毛,顶生1花,被白色短柔毛;花径7-9厘米,黄色,退化雄蕊有淡栗色纵纹;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4.8厘米,背面近顶端与基部具长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长2-3.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背面具长柔毛;花瓣宽卵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2.8-5.3厘米,内面基部具白色长柔毛,唇瓣深囊状,近椭圆状球形或宽椭圆形,长4-5厘米,具短爪,囊底有紫色斑点;退化雄蕊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2厘米。

根状茎细长,横走。叶基生,2列,5-7枚,长圆形,坚革质,长6-12厘米,宽1.8-2.3厘米,先端有时具弯缺与细尖,上面有深绿及淡绿色相间的网格斑,下面密被紫色斑点,边缘有细齿。花葶直立,长达28厘米,被褐色短毛,顶生1花,被白色短柔毛;花径7-9厘米,黄色,退化雄蕊有淡栗色纵纹;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4.8厘米,背面近顶端与基部具长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长2-3.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背面具长柔毛;花瓣宽卵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2.8-5.3厘米,内面基部具白色长柔毛,唇瓣深囊状,近椭圆状球形或宽椭圆形,长4-5厘米,具短爪,囊底有紫色斑点;退化雄蕊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2厘米。花期2-4月。

产地分布

分布:缅甸

产地:云南西部

生境:石灰岩壁积土处或多石排水良好的草坡

海拔:1400-2100米

濒危原因

杏黄兜兰一经发现,便在国际园艺界引起轰动,在香港被誉为“金童”、“金兜”,在世界兰花展中多次获得金奖。国际上每株卖价高达8000美元,以致滥挖滥采和走私出境特别猖獗,加上生态环境破坏、产地范围小、原生种群小等原因,杏黄兜兰已到了灭绝的边缘,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物种,具有“兰花大熊猫”之称。

杏黄兜兰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还能忍受恶劣的环境,不会因自身的生物学原因而濒临灭绝。杏黄兜兰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采挖和人们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

杏黄兜兰在原产地的人为采集、陡坡开垦、山地过度放牧和大面积种植外来树种等无法控制。

保护现状

中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科技人员采取原产地野外生态观测和迁地保护-繁育-回归原产地相结合的手段,对杏黄兜兰进行保育生态学研究。保护杏黄兜兰应从保护其生存环境入手,设立保护样地,实行封闭式保护,消除人为活动的威胁。尽快将一些植株迁往异地予以保护,开展人工播种繁殖,回归自然。从2000年开始,科研人员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对杏黄兜兰的繁殖式样、生命周期、生态环境要求、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观察研究,并进行了迁地深圳繁殖,然后移植回原产地的试验。经过5年多的时间,2007年国际一级保护濒危物种杏黄兜兰成功回归自然。从怒山移植到深圳的杏黄兜兰长势良好,并能正常开花结果和繁殖,杏黄兜兰野生居群恢复良好。[1]

词条图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