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陟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李陟,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山西岚县人,控制科学与工程专家[1]中国科学院院士[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3]

李陟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北京航空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航空航天部)二院二部从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2006年开始出任动能反导试验系统总设计师,同年任国家“973”某项目技术首席;2009年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副院长;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陟长期从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精确制导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型号总设计师

民 族 ---- 汉族

出生日期----1961年11月

出生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电子科技大学

人物经历

1961年11月,李陟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获得北京航空学院硕士学位。

1990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航空航天部)二院二部从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

1992年开始,从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电子对抗技术研究工作。

1997年开始,从事一种全新体制的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工作。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开始,出任动能反导试验系统总设计师;同年任国家“973”某项目技术首席;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9年,被任命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副院长。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陟在担任国家某项目专家组组长、项目总设计师期间,主持了系统总体、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与飞行试验,突破了总体设计、快响应制导控制技术、目标特性与空间干扰环境四大关键技术,解决了复杂干扰环境抑制、高精度制导控制等难题;在担任国家某项目技术首席期间,探索并构建了控制理论框架,创建了一套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及数学仿真的策略与方法,为解决中国新一代防空导弹精确制导控制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事某项目研制期间,解决了多路径抑制等重点难题,在中国国内首次创造了对某重大试验圆满成功的记录。

学术著作

李陟主编有《防空导弹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等著作。

科研奖励

李陟

来自 新浪 的图片

1993年,射频目标仿真系统,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

1996年,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5]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几十年来,李陟先后培养了近20位硕士和博士,也通过科研任务带出了多名型号总师、副总师和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为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培养了栋梁之才。

讲授课程

李陟的授课内容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知识,包含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几乎所有主要的专业技术领域。

荣誉表彰

2010年,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技重大突破专项奖”特等奖

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

201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12月,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  

2017年5月,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11月,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2018年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航空知识》编委

《问天少年》编委

人物评价

李陟总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历经多型号防空导弹研制锻炼,始终站在当代国防技术前沿,解决了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了重大的系统性、创新性成果,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效益和政治效益,为中国国防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评)

李陟为中国先进防御与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和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群众工作局评)

他(李陟)的一生都在精确制导技术领域探求真谛。他身上,有防空人一脉相承的对事业的忠诚,也有着新一代继承者开拓、创新的思维。严谨却不教条,淡泊名利,不惧担当。传播防空技术、实现卫国理想,就是他的无悔人生。(《国防科技工业》杂志评)

李陟为中国的防御体系能力建设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