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賦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賦寧 | |
---|---|
著名西方語言文學大師 | |
出生 |
1917年3月24日 江蘇南京 |
逝世 | 2004年5月10日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清華大學、耶魯大學 |
職業 | 教育家、翻譯家 |
知名作品 | 歐洲文學史、英語史 |
李賦寧,祖籍陝西蒲城。西方語言文學大師[1],著名教育家,翻譯家[2]。九三學社成員。194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曾任西南聯大外語系講師,1946年赴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留學,獲該校英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北京大學西語系和英語系教授、副教務長及英國語言文學博士研究生導師[3],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學科評議組成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專著《漫談英語學習》、《李賦寧論英語學習和西方文學》等。
人物生平
1917年3月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李儀祉曾留學德國,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水利專家,曾主持治理黃河、揚子江,主辦導淮和陝西涇惠、洛惠-渭惠等灌溉工程,功勳卓著,名揚四海,給子女極好的影響,使李賦寧先生從小就重視品德修養和學業。中學時代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和陝西省立高中。1934年考入南開大學經濟系,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父輩教授吳宓教授的影響下轉入外文系,受業於劉崇鋐、聞一多、吳元達、賀麟、燕卜孫、葉公超、楊業治、錢鍾書和Robert Winter等多位先生。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繼續學習,1939年畢業。隨後考取清華大學外文系研究生,師從吳元達先生,研究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文學。1941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碩士論文是《莫里哀喜劇里的悲劇因素》,畢業後留在外語系任教至1946年。抗戰勝利後,美國國務院為中國學生赴美讀研究生設立獎學金,李賦寧先生通過考試得到這個獎學金,入耶魯大學研究院英語系學習。入學後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法語考試,被研究生導師譽為本系研究生法語考試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1948年再次以優異成績獲得耶魯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耶魯攻讀博士,1949年通過了博士學位的資格考試。這時全國解放,李賦寧先生放下已經完成了一半的學位論文,放棄博士學位,在耶魯時,李賦寧曾和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的同學王佐良、許國璋,以及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周珏良通信,相約共同回國執教,"我教中世紀,佐良教文藝復興和莎士比亞,國璋教18世紀,珏良教19世紀"。 1950年毅然回國,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建設新中國的壯麗而艱巨的事業中,同王佐良、許國璋、周珏良和楊周翰等同輩優秀英國語言和文學學者一道艱苦奮鬥,建立了我國自己的外語語言和和文學教育體系,以卓越的學識和非凡的人格榜樣,為國家培養了無數棟樑之才,做出了巨大貢獻。初任清華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後調到北京大學任西語系教授。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曾先後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講學與研究。1987年退休。2004年5月10日病逝於北京,終年87歲。
個人成就
李賦寧先生學識淵博,治學範圍寬闊,涉及哲學、倫理學、文學、美學、語言學和歷史學等學科,通曉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和古英語等多種外語。執教數十年來,先後開設過專業英語、專業法語、公共英語、古英語、英語史、拉丁語、古希臘羅馬文學、中世紀英國文學、16-17世紀英國文學、莎士比亞研究、歐洲文學史、西方文學批評、英國文學史、法國文學史、英國文學選讀、莫里哀專題和漢英翻譯等課程,教學藝術爐火純青,蜚聲學界,桃李滿天下。
李賦寧先生學貫中西,在語言學尤其是語言史方面造詣精深。扛鼎之作《英語史》被譽為"英語史教學研究的里程碑"。在西方文學研究方面,不僅擅長英國中古文學和16-17世紀文學,尤其是喬叟研究和莎士比亞研究,而且對西方文學,尤其是法國文學和古希臘文學等也頗有建樹。象賦寧先生這樣既精通英文,又精通法文,既精通語言學,又精通西方文學的學者,在中國當代外語學界並不多見。翻譯方面的成就亦斐然可觀。曾為國家和重要的國際會議做過大量不署名的翻譯工作,中共八大文件和國慶十周年紀念會議文件、《毛澤東選集》第5卷漢譯英的修改、國際學聯會議文件的英法互譯等等,無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此外,唐詩英譯數量不多而首首精妙,譯得最多的是經典學術論文和論著,代表性譯著是《艾略特文學論文集》。先生翻譯嚴肅的學術作品,譯風準確、簡潔、自然、嚴謹,決不做節外生枝的渲染。翻譯文學作品,特別重視譯文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努力表現原作的"氣勢和精神",傳達出原作的"氣氛和神韻"。
李賦寧 | |
---|---|
李賦寧 |
李賦寧先生對祖國充滿深深的熱愛。1950年回國後,數十年來獻身於祖國的教育事業,一生兢兢業業,致力於教書育人,強調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語言學文學人才,為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一生好學不倦,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治學嚴謹,取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成為我國西方語言文學界的泰斗,聞名國內外。他德高望重又虛懷若谷,最使學界人士心悅誠服的是他那嚴謹求實的謙虛精神,發自心底,毫不矯揉造作。他誠摯待人,尤其對中青年學人關懷備至。他是當代學人欽佩的大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博得學界由衷的敬仰。
研究成果
李賦寧先生辛勤筆耕60餘年,碩果纍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英語史》、《李賦寧論英語學習和西方文學》、《蜜與蠟‥西方文學閱讀心得》、《英國文學論述文集》、《漫談英語學習》和《英語學習經驗談》等多部專著;《艾略特文學論文集》和《約翰生〈莎士比亞戲劇集〉序》等多部譯著,《英國文學名篇選注》(合編)和《英語學習指南》等多部編著;並發表評論莎士比亞、喬叟、荷馬和有關西方語言文學及英語教學與研究的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英國文學名篇選注》聞名遐邇,《艾略特文學論文集》在外語界影響深遠,尤其是被譽為我國"英語史教學研究的里程碑"的《英語史》榮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擔任總主編的三卷四冊《歐洲文學史》榮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文學類提名獎、第六屆全國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李賦寧先生還曾榮獲北京大學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突出貢獻獎[5]。
社會職務
生前曾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西語系、英語系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特約成員、中國英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原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外語教材編審委員會顧問、中國中美比較文化研究會顧問、中國莎士比亞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副組長、《北京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顧問、《國外文學》副主編、深圳大學外語系第一任系主任、九三學社第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兼文教委員會副主席和第九屆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五、六屆政協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