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觉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觉斯

李觉斯 李觉斯(一五八四—?),字伯铎,晚号龙水老人。东莞人。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时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辄得重谴。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事,触上怒,论死。觉斯上疏力争,得严旨削藉。归筑东郭洞天,为娱亲计。著有《晚翠居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李觉斯 字伯锋,竹林隐士 中国明代 汉族 东莞人
逝世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主要成就
卒年84岁 工部侍郎,刑部尚书 天启乙丑(1625年)进士 破滁州

人物生平

顺冶四年张家玉在东莞联结乡兵反清复明,攻取东莞城后队伍不断扩大,给养困难,就向退隐还乡的李觉斯借钱筹饷,但李觉斯却断然拒绝。张家玉在李觉斯庭前等候了三天,向李觉斯晓以大义,声泪具下,但不为李觉斯所动。张家玉的部下实在看不下去了,遂籍其家资犒军。后来张家玉兵败,李觉斯乘机连络清兵,对张家玉进行大肆报复。据《明史.张家玉传》曰:"家玉败走铁冈,文豹等皆死。觉斯怨家玉甚,发其先垄,毁及家庙,尽灭家玉族,村市为墟。家玉过故里,号哭而去。"

李觉斯,字伯铎,东莞人。天启五年进士,改庶吉士。历礼科、兵科给事中。三殿工成,疏颂魏忠贤功德,劾刘鸿训。魏忠贤败,改户科,奏荐东林诸臣,疏参十孩儿、五虎、五彪,遂下倪文焕于狱。钱龙锡论辩,力以国体为言,得减死为戎。迁应天丞,转南京太仆卿。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张献忠余众十余万攻滁州,李觉斯悉力固守,大败之,留都得安。历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尚书。十三年,以谳黄道周狱轻,严旨切责,再拟,谪戌烟瘴上。以其失出,削籍归。广州陷,降于清。张家玉起兵,籍其家,卒年八十四。

在清军陷东莞时李觉斯便削发成了"降绅".广州陷,清兵入东莞,陈鼎臣被执,授官不从,被杀。佟养甲敬畏张家玉为能将,派张元琳为说客,并授以官。张家玉峨冠见,高声朗诵"正气歌",王芊与家玉有旧.遗书劝家玉削发降清,张家玉得书大骂。佟养甲复致书劝家玉,家玉曰:"丈夫得志立事功,失志存名节,家玉受国恩重,今若拔我一茎,虽尊我为清天子,弗屑也,官何足云。"

永历元年正月,陈邦彦龙门起兵攻增城,败。道滘乡莫子元、何不凡以舟四出捕清兵,斩渠数人,兵数百,得文武印数十。清知县郑鋈命使来道滘说降,守备叶如日将使沉之于水,清副使戚元弼兵攻道滘,何不凡大战六日,斩清兵二百。清以书招降,义士阳许若,暗潜往沥滘、沙湾、市桥、古劳,集得义兵千舟,入虎门,与清军大战,斩清兵二千,得火舟百余。三月四日,张家玉与陈万几、叶日济毁家起兵,并命从弟张有光约陈子壮兵。闻道滘之役,家玉喜曰:"虏以数骑破广,不能以百余艨艟破道滘,异哉!道滘之人可用也,吾事济矣"。即与参将陈登云往约,寻以战船来迎。张家玉到道滘,得锐卒五千,韩如琰、李万荣、杨如远等各率兵至,申明约束,军中大誓师。三月十四日至东莞,使韩如琰以黄牛迳千人、参将李乙木以黄麻团二千人,家玉族人世爵、光正以及父兄子弟,篁村棠下数百人。军攻复得东莞,斩知县郑鋈、典史郑元鼎以及从属数百人。改以张珆为知县,张恂为指挥佥事,安弘猷为城守。籍没降清的前明刑部尚书李觉斯的家产以犒劳将士。命乡兵严守万家租。

张家玉十五日率兵还道滘,整舟师为复广州计,十七日,趁张家玉离开万家租到道滘之机,李觉斯、李梦日、王应莘引清军疾至万家租,乡兵还击。张家玉还师金鳌洲,与清兵交战,张家玉举火攻,因风向不合,败。清军进入万家租屠乡。家玉从弟有恒、从子胤隆力战死。张珆、安弘猷战死,张恂被参军李胤香杀以送敌,张家玉退至道滘。

清军攻望牛墩,大战七天七夜,杨邦达战死,望牛墩陷。清军继而攻道滘,血战三日,清兵死千人,张家玉虽力战,终败。清军屠道滘,家玉祖母陈、母黎及妹石宝赴水死,妻子彭氏被执不屈支解死。--- ---

家玉兵败走铁岗,李觉斯怨张家玉甚,献计于清军,谓张家玉所居之家庙为虎头,金鳌洲为虎尾,摧其首尾彼将自败。清军从李觉斯之计,到万家租挖了张家玉的祖坟,毁其庙宅,灭其宗亲千余人。家玉过故里,号哭而去--- ---。

家玉战败身受重伤赴野塘死后,清军搜得其尸体,及陈子壮亦战败被执,对陈子壮行刑时,佟养甲让降清的"降绅"李觉斯等观看行刑,家玉尸首送到,李觉斯想确认张家玉已死,请验尸首,确认为张家玉后,李觉斯跪而贺曰:"此真逆贼张家玉首,一齿缺,以银镶之,发长二尺三寸,许量之果然"。清军将张家玉的头颅悬于东门。

作品

《张文烈军中遗稿》

读史十首

读史高斋日正红,书生予夺笑谈中,帝秦不是奇男子,也有强梁向海东。

汉使堂堂出朔边,微茫海北锁寒烟,青羝白雪如逢我,奈得苏卿十九年。

顺水长驱事已非,龙潜虎伏失于旗,南阳果系真天子,定有王丰勒马归。

宣阳门外汉重围,日落华阳掩夕晖,国破家亡今古事,肯随会稽著青衣。

晋室倾颓事莫当,鸡声啼起铁肝肠,诸君莫洒新廷泪,好向中原识范阳。

渔阳鼙鼓动燕京,若个传来骂贼声,记得当年颜太守,洛阳桥畔舌纵横。

摩诘才名噪一时,孤忠喷薄又成诗,可怜一片珠江水,翻作当年凝碧池。

望断厓门不忍闻,今今昨昨总纷纷,碙州纵有黄龙瑞,丞相传来不姓文。

忆昔远帆出建阳,桥头卜肆尚传芳,而今不管天人数,却笑劳劳谢侍郎。

绛阙天魔舞不休,义旗昨日起濠州,东官会有#封禅, 扫却毡裘拜冕旈。

悲秋

一夜苍山万木枯,霜风飒飒满平芜。凉回宋玉悲难#, 愁剧张衡咏也无。

玉署昔年酣翰墨,泥涂今日饱驰驱,可怜司寇堂堂职,忍负君王作叛奴。

注:(佟养甲曾使东莞李觉斯诱文烈降,往来书牍见集中《读吴以连序》乃知《读史十首》为遗逆之作,即觉斯也,故《悲秋》诗有"可怜司寇堂堂职,忍负君王作叛奴"之句。---汪宗衍识)

自吊

命也何当百六秋,尘途空戴楚冠游。神难奋处仍飞涕,石有灵兮亦点头。

报国谁堪追定远,传家我已愧留侯。姓名它日昭人目,幸不遗污史册羞。

早在清初,李觉斯已为文人所不齿。乾隆中,进士檀萃在《楚庭稗珠录》中就有这样一番话:"(李觉斯)尚书以重臣遭国难,犹自怙其资,(张家玉)乞而不与,然后籍之,良不为过;乃恃前隙,反面倒戈,灭文烈之宗,真不齿人数矣!事具《明史》,岂可讳之?乃《广志》犹列(李)尚书于名臣传,与香山何相国一列褒之,载笔者伊谁,能无受金之疑乎?"--檀萃好野!"载笔者伊谁,能无受金之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