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秉衡

於 2018年11月23日 (五) 12:17 由 幸福生活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清朝大臣,今辽宁庄河鞍子山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为冀…”)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李秉衡(1830—1900),字鑒堂,清朝大臣,今遼寧莊河鞍子山人。初捐資縣丞,遷知縣。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十年(一八八四年)移任廣西按察使,法軍侵越犯邊時,李衡主持龍州西運局。翌年與馮子材分任戰守,取得諒山大捷,彭玉麟奏言:「兩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1900年庚子之變,起用為巡閱長江水師大臣。一度列名張之洞等人發起的東南互保協議,八國聯軍進攻大沽後,李秉衡由江蘇率兵北上,保衛北京,在楊村(今武清縣)敗績,退至通州(今通縣)服毒自殺。時年七十歲。諡忠節。 評價   《清史稿》:「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難,大節凜然,此不能以成敗論也。聯軍之占津、海也,長驅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龍江也,乘隙以進,唯壽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敵,誓以一死報耳。榮光爭大沽,鳳翔守愛琿,雖已無救於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為之奪氣,何其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