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祹
李祹 朝鮮世宗.jpg

原圖鏈接 [http://news.163.com/06/1222/00/32THO41N000120GU.html

來自網易新聞]
李祹
出生 1397年
漢城
逝世 1450年
國籍 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
別名 朝鮮世宗、世宗大王
民族 朝鮮族
職業 歷史政治人物

李祹

朝鮮語:이도,1397年-1450年),即朝鮮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為元敬王后閔氏。 李祹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朝鮮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時,他也被稱為「海東堯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內的內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較大成果。
正統十年(1445年)以後,李祹因病讓王世子李珦攝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朝鮮加諡曰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廟號世宗。初葬廣州(京畿道廣州大母山)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

夏朝君主

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

李祹( 朝鮮語:이도,1397年-1450年),即朝鮮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為元敬王后閔氏。

李祹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朝鮮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時,他也被稱為「海東堯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內的內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較大成果。

正統十年(1445年)以後,李祹因病讓王世子李珦攝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朝鮮加諡曰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廟號世宗。初葬廣州(京畿道廣州大母山)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
本 名 李祹
別 稱 朝鮮世宗、世宗大王
字 號 元正
所處時代 明朝(朝鮮王朝)
民族族群 朝鮮族
出生地 漢城
出生時間 1397年5月7日
去世時間 1450年5月18日
主要成就 發明訓民正音
年 號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廟 號 世宗
諡 號 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父 親 朝鮮太宗李芳遠
母 親 元敬王后閔氏
前 任 朝鮮太宗李芳遠
繼 任 朝鮮文宗李珦
封 號 忠寧君→忠寧大君
陵 寢 驪州城山英陵
享 年 53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世宗陵

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7日),李祹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是朝鮮太宗與元敬王后閔氏的第三個兒子。

永樂六年(1408年)封忠寧君,和沈氏(後來的昭憲王后)結婚。四年後(永樂十一年)進封忠寧大君。其實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李祹似乎與王位無緣。

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化。李祹才華橫溢,很受太宗喜愛。相反李祹的兩位兄長卻毫無王者風範,並粗魯阻撓太宗傳位給李祹。兩人後來被逐出宮。太宗長子讓寧大君流浪深山,二子則作了和尚。 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王世子。

永樂十六年八月八日(1418年9月),身心疲憊的太宗將王位禪讓給世子李祹,李祹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為世宗大王。退位的太宗在宮內仍保留一定權力,並掌握軍事大權直到1422年後他去世。

己亥東征

一萬韓元上李祹頭像永樂十七年(1419年5月),忠清道、全羅道傳來警報,倭船數十艘集結海岸,襲擊朝鮮兵船。同月,黃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沒,入寇海州等地......李祹在當時還掌權的太宗提議下,任命長川君李從茂為三軍都體察使,柳廷顯為三道都統使,禹博、李叔畝、黃象為中軍副節制使,朴礎、樸實為左軍節制使,李之實為右軍節制使,率領諸道軍船200餘艘,諸色軍士17000餘人,

於當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發,向對馬島進發。 史稱「己亥東征」(或應永外寇)。

上王太宗親自拜將授鉞,李祹親臨漢江亭北餞行。此次東征朝鮮打死700名、俘虜110名倭寇,並釋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國人。朝鮮方面則有180人陣亡。九月,對馬海峽倭寇首領被捉獲,並押到朝鮮王宮。

宣德八年(1433年),李祹派金宗瑞擊敗女真兀狄哈部落,鞏固了對朝鮮半島東北部咸鏡道等地方的統治。目前朝鮮半島的領土基本上與李祹時期相符。

癸亥條約

正統八年(1443年),李祹向日本人開放三個港口以利貿易。簽訂《癸亥條約》,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接受朝鮮王朝對對馬島的宗主地位。朝鮮方面讓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控制對馬海峽的非法海盜活動, 給予其貿易優先權代理朝鮮統制日本各地的朝鮮貿易;對馬海峽倭寇按協議接受朝鮮官職並向朝鮮朝貢。

然而,東征和條約都未能也不可能徹底消除倭寇的侵擾,此後二百年間,日本依舊時時威脅朝鮮。

因病去世

李祹在位後期健康狀況不佳,欲禪位世子,但遭群臣反對,故採取折中辦法,於正統十年(1445年)五月令王世子李珦攝政。 正統十一年(1446年),昭憲王后去世,其後李祹變得特別崇信佛教。李祹身體虛弱,因患有風疾從三十歲起就飽受肩膀酸痛的苦楚,又因患皮膚病經常泡溫泉治療。

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廟號「世宗」。初葬廣州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

為政舉措

政治

世宗雕像李祹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李祹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制」和「議政府署事制」,並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在李祹年間得到了改善。

經濟

李裪(世宗)銅像李祹進行了土地稅改革、限制佛教勢力、注意賑濟災民、編纂多部農書,促進了農業生產,減輕了農民負擔。 李祹對當時朝鮮的農民生活表現出巨大關注,為了減輕農民貢稅負擔,設置貢法詳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結負法,按照田地等級和年份豐瘠徵收不同水平的賦稅,並且在發生水旱災害時提供救濟。

宣德四年(1429年)在李祹監督下寫成的《農事直說》是朝鮮第一部農書,是朝鮮農業的經典著作,記錄了種植、收穫、播種和土壤處理等農業技術。此外還修訂了《農桑輯要》、《四時纂要》、《本國經驗方》等農事書籍。李祹下令讓人整理朝鮮半島各地的農耕技術,並編定成書,以幫助農民提高農業產量。

李祹還根據朝鮮的經濟狀況,調節農稅。使農民可以用心耕作,不用擔心農民稅。宮廷儲糧有盈餘時,李祹還會將餘糧發放給窮人。

軍事

朝鮮早在高麗王朝末年就開始遭受倭寇騷擾。朝鮮太祖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後,對倭寇征撫並用,但始終沒有完全解決倭寇侵擾的問題。

在北部邊疆,李祹下令修建了四郡六鎮以加強邊防。李祹還制定了諸多鞏固國防的法規並倡導新武器的發明和發展。在李祹和明國科學家吳堯的帶領下,朝鮮研製出了許多火箭及火炮,如對神機箭的改造。 在對北方女真部落的關係上,朝鮮初期的政策是懷柔與武力並舉:一方面,接納歸順的女真人,授予官職、開放貿易、進行民族同化,不斷擴大對女真部落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又利用明朝對女真部落不夠重視和以及上國心態,使用武力蠶食女真部落的土地、擴展北部疆土。李祹時期,隨着女真部落侵犯的日益頻繁,他對當時朝鮮東北的女真部落採取強硬措施,攻占了東北邊疆地區的屬於明朝女真部落的土地。大將金宗瑞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平定東北女真部落之後,侵占明朝在女真地區的建制建州左衛,在那裡建立了會寧、穩城、鍾城、慶源、慶興和茂山六鎮。明正統八年(1443年),李祹在北部邊境設置了閭延、慈城、茂昌、虞芮四郡。

禮樂

知音圖李祹時期模仿中國制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 李祹本人對於音樂頗有研究,尤其是對中國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他命人修訂朝鮮音樂的記譜法十二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曲,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文學

《訓民正音》李祹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在十五世紀中葉他統治期間,在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思想。

創造諺文

李祹在位期間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人創製了朝鮮字母。在此之前,朝鮮民族有自己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漢字表記,官方文書一律用漢文書寫;文、言分離。古代唯士大夫可習漢文,於此平民多為文盲。因而李祹出於實用和民族自尊的使命感決心創製朝鮮文解決這一問題。

但是李祹的苦心卻不能被當時的儒臣所廣泛認同、接受。自創立朝鮮文提議提出之日起,反對之聲就不絕於耳。儒家學者們擔心有了朝鮮文後會影響儒學學習和自身利益,指責李祹創製朝鮮文是「以夷變夏」、甘於與落後民族為伍的錯誤行為。李祹不顧反對、力排眾議設立諺文局,召用鄭麟趾、成三問、申叔周、朴彭年、崔恆、李善老等人創製「諺文」(朝鮮文字母)。 並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正式頒布了《訓民正音》。李祹主持創製的朝鮮文字母由11個元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

不過李祹身為時代的產物,不免有所局限。作為朝鮮文字母的創製者,李祹本身也不將之視作正統文字(諺文,即非正式文字),僅僅作為庶民使用、方便進行精神統治的一種工具。加上儒臣的普遍不支持、後代的不重視(暴君燕山因為大臣用朝鮮文寫作攻擊他而禁止使用朝鮮文、燒毀朝鮮文書籍),使得朝鮮文字母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沒能充當主流文字。雖然如此,李祹創造朝鮮文字母對朝鮮民族來說的確是一項具深遠意義的舉措,他極大地推動了朝鮮半島文化的發展。

李祹欽慕漢文化,對於中國的經典著作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日裡手不釋卷,他的青少年時代大概都是在書堆中度過的。在《朝鮮王朝實錄》中<的《世宗莊憲大王實錄》里還記載過關於李祹少年時代書蟲生活的故事。所以博學多聞的李祹,無論在天文、音韻、曆法、軍事上都有所建樹,而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應該得益于于他對於漢文化精髓的繼承與吸收。

科技

蔣英實為世宗研製的渾天儀和日晷在科技方面,李祹時代的朝鮮在天文、醫學、農學、印刷、武器等方面都取得不俗成就,各個領域百花齊放,由此朝鮮進入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

天文

1433年,在李祹主持下以明朝大統歷算法為基礎,創製出《七政算內篇》,又根據回回曆,創製出《七政算外篇》,這是朝鮮自主編寫曆法的開始。

1437年,發明天球儀、日時計、水時計、自擊漏、渾像儀、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繪製了天文圖和七個星球的圖集。還在漢城惠政橋安裝了供公眾核對時間的計時儀器。李祹還下令改革曆法,將朝鮮曆法緯度從北京改為漢城。新的曆法使朝鮮天文學家更加準確預定日食和月食的時間。

李祹時期朝鮮有一位有名的發明家蔣英實。蔣英實天資聰明但出身低微。李祹的父親太宗發現蔣英實的才華後立即將其叫到宮中授予官職,並命其進行發明。太宗此舉受到宮內大臣的抗議,認為像蔣英實出身這麼低微的人是不可以給與此地位的。但李祹卻對蔣英實充滿信心。在李祹的支持下,蔣英實參考中國和阿拉伯典籍研製出朝鮮王朝自己的水鍾、渾天儀和日晷。

氣象

明正統七年(1442年),李祹下令試製雨量計,並把複製品分發給漢城的欽天監和地方行政長官,以紀錄降水量。這個發明早西方的銅製測雨器產生兩百年,是世界上第一個測雨器。

醫藥

李祹時期,朝鮮傳統醫學也得到很大發展。明正統七年(1442年),李祹下令編纂醫書,表明他對人民健康的關注。收集古今藥方的《醫方類聚》編成,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醫科辭書,也是東亞醫學的總結性書籍。受中醫影響的朝鮮「東醫」也在此時產生。之後完成了共有85章的《鄉藥集成方》,包括959條疾病診斷,10706個處方和1477個針灸療法。還用朝鮮文出版了一部關於如何採集本地藥材的書籍《鄉藥採集月令》。《醫方類聚》和《鄉藥集成方》的發表被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是朝鮮傳統醫學與中醫的分水嶺。

印刷

印刷技術方面,在青銅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1434年改良的甲寅字印刷術產生,使得朝鮮的印刷術達到相當發達的水平。

後世評價

正面評價

李祹死後,明朝賜諡「莊憲」:嚴敬臨民曰莊;行善可紀曰憲。被朝鮮人民譽為「海東禹舜」、「聖君世宗」。 [15]

在朝鮮歷史上,李舜臣是軍事方面的民族英雄,而李祹則被奉為文化方面民族英雄,受到極度的推崇。當代,在公共場所中他與李舜臣的塑像常常是左右相對,被視為朝鮮民族自主意識的象徵,現在南、北朝鮮對他都評價甚高,所以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

負面評價

李祹因晚年崇信佛教而頗為儒生所詬病。

軼事典故

勤奮好學

在《朝鮮王朝實錄》中的《世宗莊憲大王實錄》里,記載了一個關於李祹少年時代書蟲生活的故事。李祹年少時十分酷愛讀書,以至於廢寢忘食的地步。李祹的父親太宗李芳遠看見孱弱的兒子終日抱着書卷,心裡心疼得不得了,他只好暗中吩咐宮人悄悄把兒子的書都藏起來,好讓書呆子稍微休息一下。宮人們趁李祹不注意的時候,將書都收藏起來。

李祹發現書都不見了,心裡感覺十分鬱悶。正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地板上還有一本沒有來得及收走的書。李祹十分高興,他奔跑過去撿了起來,又坐到一邊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太宗看見這個情形,搖着頭對左右說:「好學不倦,看來真是天性所致的了。」所以博學多聞的李祹,無論在天文、音韻、曆法、軍事上都有所建樹,而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應該得益于于他對於漢文化精髓的繼承與吸收。

健康狀況

李祹長期為各種疾病所困擾。他年輕時身材肥胖,並且不喜歡打獵這一類的戶外活動 ,到正統四年(1439年)時,李祹自稱其十多年來被焦渴、背浮腫、淋疾及眼病所困擾 ,其後到了左眼幾乎失明的地步 ,從症狀來看他可能已患上糖尿病及其引發的白內障。李祹通過溫泉療養來減緩病症,取得一定療效,但無法根治。晚年又苦於風疾(風症),最終在五十四歲時去世。

人物畫像

據實錄記載,李祹的御真在正統九年(1444年)被繪製出來,但在壬辰倭亂時被燒毀,他的容貌早已無跡可尋。但是,現代韓國尊崇李祹(世宗大王),不能沒有他的畫像,所以1973年畫家金基昶(1913年—2001年,因在二戰期間為日本創作大量宣傳畫而在2009年被韓國政府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者名單中)依據想象繪製了李祹的畫像,如今韓國的李祹的形象基本都是以金基昶的作品為藍本的。

後世紀念

韓國發行的一萬韓元正面,圖案即為李祹頭像。在韓國,有「世宗文化中心」、「世宗路」等,韓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也被命名為「世宗王站」。韓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KDX驅逐艦的首艦也被命名為「世宗大王號」。 2007年,韓國決定在忠清南道大田廣域市修建世宗特別自治市,並定位為韓國未來行政首都。

家族成員

讓寧大君 李褆 1394年-1462年 68歲 兄
孝寧大君 李補 1396年-1486年 90歲 兄
誠寧大君 李褈 1405年-1418年 13歲 弟
稱號 生卒年 享年 與李祹的關係
貞順公主 1385年-1460年 75歲 姐
慶貞公主 1387年-1455年 68歲 姐
慶安公主 1393年-1415年 22歲 姐
貞善公主 1404年-1424年 20歲 妹
稱號 生卒年 本貫 父母 備註
昭憲王后沈氏 1395年-1446年 青松 靑川府院君沈溫 誕八男二女。
稱號 生卒年 本貫 父母 備註
慎嬪金氏 1406年-1464年 淸州 金元
朔寧高氏 內資寺奴婢出身,後來成為昭憲王后的宮女,頗受其信任。
愍貞嬪楊氏
(惠嬪楊氏) ?-1455年 淸州 楊景
李氏 曾撫養端宗,世祖元年遭處以絞刑,並沒收家產。
令嬪姜氏 ?-? 晉州
貴人朴氏 ?-? 密陽 朴剛生
坡平尹氏 初封莊懿宮主,後改封貴人。
貴人崔氏 ?-? 全州 崔士儀
順天朴氏 初封明懿宮主,後改封貴人。
淑儀曺氏 ?-?
淑媛李氏 ?-?
尚寢宋氏 1396年-1463年
司記車氏 ?-1444年 正統九年遭雷擊喪命。
稱號 名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備註
文宗大王 珦 1414年 1452年 昭憲王后 顯德王后安東權氏 朝鮮第五代君主。
世祖大王 瑈 1417年 1468年 貞熹王后坡平尹氏 朝鮮第七代君主。
安平大君 瑢 1418年 1453年 府夫人迎日鄭氏
(?-1453年) 字淸之,號匪懈堂、琅玕居士。世祖元年賜死,英祖年間復官,諡章昭。正祖時配享於莊陵忠臣壇。
臨瀛大君 璆 1420年 1469年 宜寧南氏
齊安府夫人全州崔氏 字獻之,諡貞簡。外孫女是燕山君之妻廢妃慎氏,外曾孫女是中宗元妃端敬王后。
廣平大君 璵 1425年 1444年 永嘉府夫人平山申氏
(1426年-1498年) ①字煥之,號明誠堂,諡章懿。
過繼給叔公撫安大君李芳蕃(太祖之子,早夭)為嗣。
和義君 瓔 1425年 ? 令嬪姜氏 郡夫人密陽朴氏 字良之。世祖三年遭流放,中宗年間復官,英祖年間諡忠景。正祖時配享於莊陵忠臣壇。
錦城大君 瑜 1426年 1457年 昭憲王后 完山府夫人全州崔氏 試圖幫助端宗復位,於世祖三年賜死,英祖年間諡貞愍。正祖時配享於莊陵忠臣壇。
桂陽君 璔 1427年 1464年 愼嬪金氏 旌善郡夫人淸州韓氏
(1426年-1480年) 字顯之,諡忠昭。妻子是昭惠王后之姊。
平原大君 琳 1427年 1445年 昭憲王后 江寧府夫人南陽洪氏 ①字珍之,號謹行堂。初諡靖德,後改定憲。
早逝無子,以侄孫齊安大君李琄為嗣。
義昌君 玒 1428年 1460年 愼嬪金氏 梁源郡夫人延安金氏 諡剛悼。外孫為成宗女婿高原尉申沆。
漢南君 𤥽 1429年 1459年 惠嬪楊氏 安東郡夫人權氏 世祖三年遭流放,五年病逝。英祖年間諡貞悼。正祖時配享於莊陵忠臣壇。
密城君 琛 1430年 1479年 愼嬪金氏 豊德郡夫人驪興閔氏
(1428年-1497年) 字文之,初諡章孝,後改孝僖。
壽春君 玹 1431年 1455年 惠嬪楊氏 榮川郡夫人迎日鄭氏 諡安悼。
翼峴君 璭 1431年 1463年 愼嬪金氏 金堤郡夫人平壤趙氏 字光之,諡忠成。
永膺大君 琰 1434年 1467年 昭憲王后 春城府夫人海州鄭氏
帶方府夫人礪山宋氏 ①初封永興大君,再改歷陽,後改永膺。字明之,諡敬孝。
原先娶上護軍宋復元的女兒,因宋氏有痼疾,李祹將她廢掉,令李琰改娶參判鄭忠敬的女兒。然而,李琰不忘宋氏,與宋氏私通,生下二女。故將鄭氏廢掉,復宋氏為夫人。
永豊君 瑔 1434年 1457年 惠嬪楊氏 郡夫人順天朴氏 妻子是死六臣之一的朴彭年之女。世祖三年遭流放,肅宗時期復官,後諡貞烈。正祖時期配享於莊陵忠臣壇。
寧海君 瑭 1435年 1477年 愼嬪金氏 林川郡夫人平山申氏 初名璋,後改瑭。諡安悼。
潭陽君 璖 1439年 1450年 無 早卒。初諡懷簡,後改夷哀。侄子江陽君李潚為後嗣。
稱號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備註
貞昭公主 1412年 1424年 昭憲王后 無 早卒追贈公主。
貞懿公主 ? 1477年 延昌尉安孟聃 (1415年-1462年)
貞顯翁主 1425年 1480年 尚寢宋氏 鈴川君尹師路 (1423年-1463年)
翁主 1430年 1431年 司記車氏 無 早夭,無封號。
貞安翁主 ? 1461年 淑媛李氏 靑城尉沈安義
(1438年-1476年)

藝術形象

《蔣英實》:2016年KBS電視劇,金相慶飾

影視劇中的形象 DE《撲通撲通 LOVE》:2015年MBC獨幕劇,尹斗俊飾 《我是王》:2012年電影,朱智勛飾 《樹大根深》:2011年SBS水木劇,韓石圭、宋仲基飾 《神機箭》:2008年電影,安聖基飾 《大王世宗》:2008年KBS電視劇,李玹雨、金相慶飾 《王與妃》:1998年KBS電視劇,宋在浩飾 《龍之淚》:1996年KBS電視劇,安在模飾 電視劇《大王世宗》 《朝鮮王朝五百年-根深的木》:1983年MBC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