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坐敬亭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獨坐敬亭山》上元二年(761年)時,李白已年逾花甲,長期漂泊的生活,讓李白飽嘗了人間的辛酸,看透了世態炎涼,安史之亂後的流離失所,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帶罪流放的屈辱,這些更加深了對李白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李白最後一次來到宣城時,再也沒有昔日友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他獨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登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1]
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敬亭山:敬亭山位於安徽省宣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
盡:此指沒有的意思。
孤云:孤單的雲彩在天上飄來飄去,此處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
譯文
昔日裡歡躍啼鳴的鳥兒們向更高遠的天空飛去,早已無影無蹤,只有孤獨無依的浮雲自在悠閒地飄來飄去。
能夠彼此久久觀望,又不會相互厭煩的,恐怕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