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是浙江一座山名。因此这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到天宝五年(746年)李白出翰林后,再度踏上漫游之旅。此诗约作于此间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留赠东鲁朋友的,所以又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幻亦真的梦游图。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格调昂扬,内容丰富,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全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海客”二句:海客,即浪迹江海之人。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渌(lù):清澈。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迷花”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
列缺:指闪电。扉:门扇。一作“扇”。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
“霓为衣”二句:风:一作“凤”。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旋转,运转。魂悸:心跳。恍:恍然,猛然。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摧眉:低眉。
译文
在江海上漂流过的人,每当谈起瀛洲,都说那儿的海上烟波渺茫,确实是难以寻求。
从越中来的人,一谈起天姥山,都说那里的云霞忽明忽暗,时而隐约可以看见高耸的山峰。
天姥山接天连地,仿佛横刀斩断了天空,那高峻的山势超过了五岳,遮掩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然高有一万八千丈,但面对天姥山,矮得就好像要向东南倾身拜倒一样。
我想,大概是根据越人讲的关于天姥山的传说,便梦游到了吴越,一夜之间,我就飞渡到了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一直把我送到了剡溪。
当年谢灵运悠游天姥山居住的地方如今还在,只见那清澈的湖水轻轻荡漾,时而听到山上的猿猴清凄的啼叫声。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登山时特制的木鞋,攀登在直上云霄的山路。
我刚攀爬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见半空中传来了阵阵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我迷恋在花草之间,倦倚着石头,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晚。
岩石之中的泉水在震响,宛如熊在怒吼,龙在长鸣,致使幽静的树林战栗,山峰惊颤。
这时,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的样子,紧接着水波动荡,生起了浓浓烟雾。
伴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整座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忽然间,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
放眼望去,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熠熠生辉。
云中的神仙们,个个都是用彩虹做的衣裳,将清风作为骏马来骑,纷纷飘落下来。
只见,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往返的车驾,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猛然间,我感到魂魄惊颤,神情恍惚地一惊而起,紧跟着不禁长叹一声。
醒来时睁眼一看,身边只有睡觉时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不见。
其实,人世间的欢乐就像这梦中的幻境,自古以来,万事都宛如东流之水般,一去不复返。
如今,又要辞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想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寻名山大川。
想想看,人这一生,怎么能忍受卑躬屈膝地去侍奉权贵,而使自己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露出舒心畅意的笑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