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瑚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出生 1926年5月
辽宁锦州
国籍 中国
母校 辅仁大学
职业 研究员

在2011年6月10日通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名单中,近代史研究所李瑚研究员荣列其中[1]。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平静地说:“我已耄耋之年,获此殊荣,对此将终生难忘。”熟知他的为人与学问的同辈晚学,由衷钦佩他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在魏源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钦佩他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

人物生平

1945年李瑚考入辅仁大学,先后在历史系和经济系学习,师从陈垣、张星烺、方豪、赵光贤等先生,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1951年8月,李瑚步入东厂胡同1号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迎新会上,范文澜所长勉励新同志要认真学习理论,多读《列宁主义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及《新民主主义论》等书,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多积累资料,多写作。范老的殷切勉励,深深印在李瑚的心里。

李瑚铭记范文澜所长“坐冷板凳”、才能“吃冷猪头肉”的教导,在近代史所严谨学风和革命传统的影响下,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瑚陆续接触到魏源的资料,深感这个人物很值得研究。他逐渐认识到,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在中国由封闭走向世界的转型时期,魏源以其卓越的才识,在举国沉睡之时,呼唤国人开眼看世界,向外国学习,迎击世界的挑战,是最早具有近代意识的民族觉醒的代表,是中国近代爱国思潮的开创者,他把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思潮推向一个更新的境界。然而,当时海内外有关魏源的研究十分薄弱,有分量的论文屈指可数。

李瑚首先从考证魏源的诗文时间、揭示其思想内涵入手,廓清其人生道路和思想脉络及与当时社会变局和政治、思想、学术发展的联系。“文革”前,他便写成《魏源诗文系年》,之后又完成《魏源事迹系年》,并公之于世。这两个成果的突出特点是考订细密、言必有据,姚薇元称之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思想史的必读书。尔后,李瑚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作,2002年将自己的相关成果裒辑成册,出版了《魏源研究》(2008年再版)一书,让人们清晰看到李瑚的研究道路和心路历程。杨柳对其研究做了这样的评价:“或称其著作‘周密精详,严谨深邃。行文雅畅,言必有据,旁征博引,博收精掇’确是不易之论。”

简历

李瑚,1926年5月出生,男,汉族,辽宁锦州人,1949年6月北京辅仁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51年6月北京辅仁大学经济学系本科毕业,双学士双学位(历史及经济两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曾任湖南省《魏源全集》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顾问、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分会顾问。学术专长为中国通史、中国近代经济史及魏源研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

著作

1.《中国史稿》(四)(合著),176千字,人民出版社,1964年。

2.《中国通史》(五)(合著),272千字,人民出版社,1978年。

3.《魏源诗文系年》,90千字,中华书局,1979年3月。

4.《中国古代史常识》(合著),190千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5.《中国经济史丛稿》,237千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6.《魏源传》, 60千字, 新蕾出版社,1993年。

7.《魏源(》中华历史名人丛书传记), 6万字, 新蕾出版社, 1993年。

8.《魏源与近代中国改革开放》,《湖南师范大学》,1995年5月, 1995年。

9.《秋韵诗词选》(合著),本人著15首,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

10.《魏源研究》,680千字,朝华出版社,2002年5月。

11.《凌河诗词稿》,80千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6月。

李瑚

来自 山东艺都国际文化产业 的图片

12.《凌河诗词稿》(增订本),113千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0月。

13.《晚学集》(论文集),400千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0月。

14.《中国经济史丛稿》(增订本),249千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15.《魏源研究》(增订本),800千字,朝华出版社,2008年6月。

论文

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工业〉,10千字,《学术论坛》,1958年第1期。

2.〈读《魏源集》札记〉,22千字,《文史》第8辑,1980年。

3.〈谈近代史料的征集和整理〉,5千字,《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

4.〈关于《诗比兴笺》与《近思录补注》的作者问题〉,24千字,《文史》第21辑,1983年。

5.〈关于清初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几个问题〉,23千字,《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1辑。

6.〈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清政府的滥发通货问题〉,13千字,《中国钱币》,1983年第2期。

7.〈清代嘉道年间漕运与盐法的改革〉,7千字,《求索》1983年第5期

8.〈清代前期经济发展〉,29千字,《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辑。

9.〈清末银行业论略〉,17千字,《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辑。

10.〈论魏源〉,16千字,《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1.〈魏源改革思想试析〉,17千字,《清华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2.〈魏源《西师》诗考释〉,1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3.〈中国历史考证学与陈垣先生对它的贡献〉,23千字,《陈垣教授诞生百一十周年纪念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14.〈魏源与鸦片战争〉,7千字,《魏源与近代中国改革开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5.〈魏源《诗古微》臆说〉,14千字,《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16.〈再论魏源〉,23千字,《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17.〈读《通鉴胡注表微》〉,18千字,《耕耘学术承习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18.〈辅仁大学史学系的教育宗旨特色与经验〉,5千字,辅仁校友通讯26期,2004年8月。

19.〈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笺释〉,23千字,魏源全集第20册,2004年12月。

20.〈魏源行踪考〉,74千字,魏源全集第20册,2004年12月。

编纂

1.《蜀游日记》,35千字,《近代史资料》第83辑,1993年。

2.《张德彝出使奏稿》,9千字,《近代史资料》第94辑,1998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