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海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浓眉大眼,身矮体壮;双臂紫里透黑,常年被阳光炙晒留下的片片斑点清晰可见。初见李海双,很难把他和“板蓝根大王”对…”)
 
(添加{{cleanup}}、{{uncategorized}}和{{unreference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行 1: 行 1:
 +
{{cleanup|time=2020-07-15T15:11:26+00:00}}
 +
{{unreferenced|time=2020-07-15T15:11:26+00:00}}
 
 浓眉大眼,身矮体壮;双臂紫里透黑,常年被阳光炙晒留下的片片斑点清晰可见。初见李海双,很难把他和“板蓝根大王”对上号。直到走进他家宽敞的大院,参观了库房里的大型农机、院后成片的板蓝根种植基地,再坐进那间气派的办公室,才感受到他的不寻常。
 
 浓眉大眼,身矮体壮;双臂紫里透黑,常年被阳光炙晒留下的片片斑点清晰可见。初见李海双,很难把他和“板蓝根大王”对上号。直到走进他家宽敞的大院,参观了库房里的大型农机、院后成片的板蓝根种植基地,再坐进那间气派的办公室,才感受到他的不寻常。
  
行 16: 行 18:
  
 
   成功无论大小,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种植量大了,难题也相继出现。首先是水土不服问题。当时,一块40亩的耕地上种的板蓝根放到5片叶时出现大面积枯黄。李海双先后请来三批县里和大庆市的农业专家“会诊”,试多个药方,水土不服的难题就此消除;再就是播种难题。由于当时全国都没有专用播种机,春播时种植户辛苦异常。李海双和大家用心揣摩,创造出简易漏斗颠动播种法。后来和县里一家机械厂合作,经过三次攻关和精心改造,研制出国内独一无二的专用播种机,播种效率由人均每天5亩猛增到50亩。这种机械获得了国家专利,每台售价只有几百元,现在每年销往内蒙古等地几千台。
 
   成功无论大小,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种植量大了,难题也相继出现。首先是水土不服问题。当时,一块40亩的耕地上种的板蓝根放到5片叶时出现大面积枯黄。李海双先后请来三批县里和大庆市的农业专家“会诊”,试多个药方,水土不服的难题就此消除;再就是播种难题。由于当时全国都没有专用播种机,春播时种植户辛苦异常。李海双和大家用心揣摩,创造出简易漏斗颠动播种法。后来和县里一家机械厂合作,经过三次攻关和精心改造,研制出国内独一无二的专用播种机,播种效率由人均每天5亩猛增到50亩。这种机械获得了国家专利,每台售价只有几百元,现在每年销往内蒙古等地几千台。
 +
 +
{{uncategorized|time=2020-07-15T15:11:26+00:00}}

於 2020年7月15日 (三) 23:11 的最新修訂

濃眉大眼,身矮體壯;雙臂紫里透黑,常年被陽光炙曬留下的片片斑點清晰可見。初見李海雙,很難把他和「板藍根大王」對上號。直到走進他家寬敞的大院,參觀了庫房裡的大型農機、院後成片的板藍根種植基地,再坐進那間氣派的辦公室,才感受到他的不尋常。

  34歲的李海雙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白音諾勒村莫古台屯農民。腦瓜靈、膽子大、見識廣,做事風風火火,和同樣在「西北風口」土生土長、常年在沙土地里摸爬滾打的村民相比,他顯得有點另類。「我們種的板藍根熱銷全國。我既是『藥農』,也是全國多家知名大藥廠的『座上賓』。」和記者嘮起「藥材經」,一股自信、自豪之氣立馬飛揚起來。

  「鐵杆不鐵杆,市場是標杆」

  白音諾勒村十年九旱,耕地是沙土地,村民祖輩以種玉米為生。一年辛苦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更沒有通過種地過上抬頭日子的盼想。

  李海雙就不服氣。前些年,村里村外盛行養狐貉。一向喜歡「嘗鮮」的他也一路跟進,借錢投資了六七萬元。狐貉市場價格波動大,等到擴群成功,已是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了。為挽回損失,2008年底他一路找到狐貉交易市場河北省,回家時的火車上,某藥廠業務員和李海雙聊天,向他推薦了板藍根種植項目。當時,種藥材是個新鮮事兒。李海雙眼睛一亮,一路上刨根問底,先是活了心,後來下了決心。

  回家第二天,他狠狠心花了150元錢,打車直奔大慶大同區,找到兩位剛剛起步的板藍根種植大戶。一番討教後,心裡託了底,當場買下種子。深知「買賣越扎堆越好干」的李雙海訪遍親友、找種田能手,想盡辦法、磨破嘴皮動員大家種板藍根。這一年春天,村里7戶農民種了400畝板藍根,其中李海雙種了30畝。秋收時沒有收穫機,大家費了好大的力氣甚至僱人收割。當時正趕上豬流感橫行,全國板藍根身價飆升。產量最高的一畝地產出540斤,淨收入破千元,是種玉米效益的3倍多。

  「雖說種板藍根是冷門項目,但我們用冒高的效益證明,藥材後面有一個通向全國的大市場。」

  種板藍根第一年一炮打響,李海雙種藥「上道」了,鄉親們「開鍋」了,整天圍着他轉。第二年,全村種了2300畝板藍根,畝均淨收入900元。至此,種藥不再是不靠譜的冒險,村里村外迅速颳起板藍根種植風。

  成功無論大小,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種植量大了,難題也相繼出現。首先是水土不服問題。當時,一塊40畝的耕地上種的板藍根放到5片葉時出現大面積枯黃。李海雙先後請來三批縣裡和大慶市的農業專家「會診」,試多個藥方,水土不服的難題就此消除;再就是播種難題。由於當時全國都沒有專用播種機,春播時種植戶辛苦異常。李海雙和大家用心揣摩,創造出簡易漏斗顛動播種法。後來和縣裡一家機械廠合作,經過三次攻關和精心改造,研製出國內獨一無二的專用播種機,播種效率由人均每天5畝猛增到50畝。這種機械獲得了國家專利,每台售價只有幾百元,現在每年銷往內蒙古等地幾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