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巍
個人經歷
教育背景
2009.10-2010.10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聯合培養博士
2006.09-2011.07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2002.09-2006.07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理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6.08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副教授
2011.08-2016.07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講師
出訪經歷
2019.04-2020.07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國家公派訪問學者
社會任職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
獲獎情況
本科生優秀教育實習工作者(2016、2017、2018年)
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社會調研優秀項目資助一等獎(2016年)
北京師範大學第15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比賽二等獎(2016年)
「京師英才」獎勵項目二等獎(2014年)
北京師範大學2013年度優秀輔導員(2013年)
教育社科醫學聯校論文獎二等獎(2011年)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教育管理學》
研究生課程:《學前兒童觀察與分析》
學術成果
² 學術論文
1. Li, X. *, Zhou, S., & Guo, Y. (2020). Bidirectional 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s and Chinese children’s effortful control during early childhood. Frontiers in Psychology,11, 1-11.
2. Li, X. *, Liu, Q. (2020).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marital conflic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famili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09.
3. Zhou, S., Li, X., * & Gao, B. (2020). Family/friends support, work-family conflic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in young pre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10.
4. Zou, S., Wu, X., & Li, X. (2020). Coparenting behavior, parent-adolescent attachment, and peer attachment: An 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9(1): 267-282.
5. 宋雅婷,李曉巍*. (2020). 城市家庭祖輩-父輩共同養育0-6歲兒童的現狀研究. 少年兒童研究, 2, 61-73.
6. Li, X. *, & Liu, Y. (2019). Parent-grandparent 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maternal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nese urban familie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8(4), 1145-1153.
7. Wang, P., Deng, X., Li, X., Dong, Y., & Jiao, R. (2019). Latent classes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kindergarte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10, 2015.
8. 李曉巍*,劉倩倩,王夢柯. (2019). 幼兒家庭教育的社區支持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 教育學報, 15(2), 66-76.
9. 李曉巍*,周思妤. (2019). 母親教養效能的測量及其與幼兒問題行為的關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7(4), 696-700+706.
10. 李曉巍*,劉倩倩. (2019). 教養效能與父母參與的相互作用關係:一項追蹤研究. 中國特殊教育, 2, 74-83.
11. 李曉巍*,郭媛芳,王萍萍. (2019). 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及其與幼兒園組織氣氛、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關係. 教師教育研究, 31(1), 66-72.
12. 劉倩倩,李曉巍*. (2019). 父母參與問卷(縮減版)在學前兒童父母群體中的修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7(1), 49-53.
13. 李曉巍*,劉倩倩,郭媛芳. (2019).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發展與展望. 學前教育研究, 2, 12-20.
14. 解婧,李曉巍*. (2019). 城市幼兒父親教養投入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一項基於紮根理論的研究.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4: 44-47.
15. 王藝卓,李曉巍*. (2019). 幼有所育背景下我國社區公共托育服務的經驗與啟示——以上海市和南京市為例.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3-7.
16. 李曉巍*,魏曉宇. (2018). 祖輩-父輩共同養育關係量表的初步修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6(5), 882-886.
17. 楊青青,李曉巍*. (2018). 父親婚姻滿意度與幼兒社會適應:父親反應方式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6(1), 129-132+138.
18. 李曉巍*,劉倩倩,周思妤,冷夢雪,呂雅潔.(2018)美英澳促進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北京教育(普教),4: 20-23.
19. 王夢柯,李曉巍*. (2018). 中國、新加坡幼兒園家園共育現狀的比較.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4, 15-20.
20. 李曉巍,魏曉宇,解婧,洪秀敏*. (2018). 0-3歲嬰幼兒情緒發展評估工具的分析與啟示.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1, 2, 15-20.
21. 洪秀敏,姜麗雲,李曉巍*. (2017). 0-3歲嬰幼兒社會性發展評估工具的分析與啟示.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12, 18-23.
22. Li, X. *, & Xie, J. (2017). Parenting styles of Chinese families and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5(4), 637-650.
23. 李曉巍*,王萍萍,魏曉宇. (2017). 幼兒園組織氣氛的測量及與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關係. 教師教育研究, 29(4), 60-66.
24. 李曉巍*,魏曉宇. (2017). 父親參與的現狀及其與幼兒社會能力的關係:母親教養效能的中介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 49-58.
25. 李曉巍*,楊青青,鄒泓. (2017). 父母對幼兒消極情緒的反應方式與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關係. 心理發展與教育, 33(4), 385-393.
26. 李曉巍. (2016). 父母衝突與幼兒社會適應的關係:消極情緒的中介作用. 學前教育研究, 6.
27. 李曉巍*. (2016). 父親教育參與對幼兒社會適應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5, 890-893.
28. 李曉巍,謝娟,宋雅婷. (2016). 祖輩-父輩共同養育的特點及其與母親養育壓力、幼兒問題行為的關係. 中國特殊教育, 4, 71-78.
29. 李曉巍,劉穎,段天雪,李佳璐. (2016). 他們為什麼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男師範生專業選擇與專業認同的質性研究.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1、2, 57-62.
30. 張文娟,鄒泓,李曉巍. (2016). 情緒分化理論對處境不利兒童預防性干預實踐的啟示與應用. 中國特殊教育, 1, 76-83.
31. Li, X., Zhou, Q., & Hou, K. (2015). Marital conflict of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 couples: a mediator of socioeconomic incorporation and children's behavioral problem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4(12), 3816-3826.
32. Liu, Y., Li, X.*, Chen, L., & Qu, Z. (2015). Perceived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0(5): 354-362.
33. 王明珠,鄒泓,李曉巍*,張文娟,王英芊,蔣索. (2015). 幼兒父母婚姻衝突與教養方式的關係:父母情緒調節策略的調節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31(3), 279-286.
34. 李曉巍,劉艷,曾榮,王英芊. (2015). 非認知因素對個體創造力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50-62.
35. 李曉巍. (2015). 父母參與的現狀及其對幼兒社會能力的預測. 學前教育研究, 6, 40-47.
36. 李曉巍,劉艷. (2015). 基於教師和家長評定的3~6歲幼兒發展特點研究. 教育研究與實驗, 1, 92-96.
37. 李曉巍. (2015). 中國學前教育現代化:契機與實踐路徑.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7(6):23-28.
38. 李曉巍. (2015). 幼兒園「小學化」:預防比查處更關鍵. 中國德育, 6, 7.
39. 李曉巍. (2015). 動態系統理論對我國幼兒發展評價研究的啟示. 教育導刊,3(下半月),27-31.
40. Li, X., Zou, H., Liu, Y., & Zhou, Q. (2014). The relationship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 and filial piety to adolescents』 family functioning in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3(1), 29-38.
41. 李曉巍. (2014). 3~6歲幼兒努力控制的多主體評定.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2(1), 92-95.
42. 李曉巍, 鄒泓, 劉艷. (2014). 孤獨感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的初步修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2(4), 731-733+760.
43. 李曉巍,劉艷. (2013). 國外學前兒童入學準備:危險因素與保護因素. 中國特殊教育, 10, 65-71.
44. 李曉巍. (2013). 學校管理面面觀——讀《學校管理的50個典型案例》有感. 中國教師, 11, 77-79. (基礎教育論壇,2014年第11期全文轉載)
45. 李曉巍,劉艷. (2013). 父教缺失下農村留守兒童的親子依戀、師生關係與主觀幸福感.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1(3), 493-496.
46. 李曉巍,黃潔瓊. (2013). 學前兒童入學準備: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視角. 中國教師, 6, 27-31.(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G511《幼兒教育導讀(下半月.幼教版)》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
47. 鄒泓,劉艷,李曉巍,張沖. (2013). 中國七城市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的綜合評估.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 51-60.
48. Zhou, Q., Tao, A., Chen, S., Main, A., Lee, E., Ly, J., Hua, M., & Li, X. (2012). Asset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sian America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6(3), 312-319.
49. 李曉巍, 周晴, 鄒泓, 胡辰, Wolchik, S. (2012). 新起點項目:一項預防離異家庭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家長干預技術. 中國特殊教育, 2, 57-62.
50. 李曉巍. (2012). 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透視與應對——《兒童心理魔法書》導讀. 中國教師, 7, 78-80.
51. 李曉巍,鄒泓,張文娟. (2012). 幼兒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期望調查.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 5, 8-9.
52. 金燦燦,鄒泓,李曉巍. (2011). 青少年社會適應:保護性和危險性因素及其積累效應.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 12-20.
53. 張文娟,鄒泓,李曉巍. (2011).青少年父母監控狀況及其對社會適應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3, 267-273.
54. 鄒泓, 李曉巍, 張文娟. (2010). 青少年家庭人際關係的特點及其對社會適應的作用機制. 心理科學, 33(5), 1136-1141.
55. 李曉巍, 劉艷, 屈智勇. (2010). 不同類型農村兒童家庭生態系統的狀況及其對兒童自尊的影響.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7(2), 241-246.
56. 李曉巍, 鄒泓, 王莉. (2009). 北京市公立學校與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的比較研究. 中國特殊教育, 9, 81-86.
57. 侯娟, 鄒泓, 李曉巍. (2009). 流動兒童家庭環境的特點及其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5(2), 78-85.
58. 李曉巍, 鄒泓, 金燦燦等. (2008). 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與人格、家庭功能的關係. 心理發展與教育, 24(2), 54-59.
59. 李曉巍, 鄒泓, 曲可佳. (2008). 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聚類分析.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5(6), 566-568.
60. 李曉巍, 鄒泓, 張俊等. (2008). 流動兒童歧視知覺產生機制的質性研究. 心理研究, 1(2), 66-70 .
61. 鄒泓, 劉艷, 李曉巍. (2008). 流動兒童受教育狀況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教育科學研究, 8, 49-53.
62. 曲可佳, 鄒泓, 李曉巍. (2008). 北京市流動兒童的學校滿意度及其與師生關係、學業行為的關係.中國特殊教育, 8, 50-55.
63. 李曉巍, 胡心怡, 王萍萍等. (2006). 人際關係對歸因過程及助人意願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14(1), 7-10.
² 學術著作
1. 李曉巍,王夢柯著. 嬰幼兒家庭養育的社區支持:國際經驗與本土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
2. 李曉巍編著. 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9.
3. 李曉巍等譯.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指導用書:兒童觀察.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
4. 洪秀敏,李曉巍,王興華譯. 兒童生活中我是誰:學前教育導論(第九版). 商務印書館. 2019,2.
5. 李曉巍編著. 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6. 李曉巍,謝娟著. 幼兒家庭教育100問.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
7. 李曉巍編著. 幼兒行為觀察與案例.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
² 政策諮詢報告
1. 洪秀敏, 李曉巍, 王興華,張和頤等. 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設置標準研究. 採納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 2019年.
2. 劉馨, 洪秀敏, 李曉巍, 王興華, 杜繼綱. 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工作規程. 採納單位:計劃生育委家庭發展司, 2017年.
3. 劉焱,潘月娟,李曉巍.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研究課題:《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諮詢報告. 2012年.
² 報刊論文
1. 李曉巍,郭媛芳. 請家長冷靜鑑別問題行為. 中國教育報,2018年7月15日第4版.
2. 劉倩倩,李曉巍. 幼升小:彈性入學可不是為了搶跑. 中國教育報,2017年5月7日第4版.
3. 冷夢雪,李曉巍. 坦然面對幼兒「性蕾期」問題. 中國教育報,2017年4月9日第4版.
4. 李曉巍,徐璐. 孩子「鬧獨立」其實是好事. 中國教育報,2017年1月15日第4版.
5. 呂雅潔,李曉巍. 寶寶為何反覆做一件事?中國教育報,2017年1月8日第4版.
6. 呂雅潔,李曉巍. 寶寶為啥總是不高興?中國教育報,2017年1月1日第4版.
7. 劉倩倩,李曉巍. 乖寶寶為啥老說謊?中國教育報,2016年12月11日第4版.
8. 周思妤,李曉巍. 孩子總「嘮叨」是病嗎?中國教育報,2016年11月27日第4版.
9. 楊青青,李曉巍. 兒子有點「娘娘腔」怎麼辦?中國教育報,2016年11月20日第4版.
10. 宋雅婷,李曉巍. 寶寶走路早不一定好. 中國教育報,2016年11月6日第2版.
11. 魏曉宇,李曉巍. 「三分鐘熱度」不是孩子的問題. 中國教育報,2016年10月30日第4版.
12. 王夢柯,李曉巍. 怎樣讓寶貝放媽媽去上班?中國教育報,2016年10月23日第2版.
13. 李曉巍. 男孩,你為何沉默寡言?中國教育報,2010年1月21日第5版.
14. 李曉巍. 師範學院學不到的. 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29日第8版.
15. 李曉巍. 掙扎期:父母與孩子同在. 中國教育報,2008年10月9日第5版.[1]